分享

刘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太阳初照 2013-04-22

刘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丁志可 

 

他的伪皇帝身份再过一万年恐怕都得不到更改,他比五代时的石敬瑭受到的唾弃要多上十倍,因为他与之作对的是专门讲究名节的南宋政府,更为重要的是,他后来失败了。被狠狠地痛打在情理之中。我倒是很佩服刘豫,心理素质相当的好,在那个人人喊打的时代,他从容地登上伪皇帝宝座,并且兢兢业业,为他的主子和他的位置做生死拼搏。

 

■ 活给自己看

    刘豫出身贫农,本是很纯正的河北苦孩子。看他的家谱就可以知道,在他家族里没有一个人从事过非农民的职业。刘豫小时候大概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在学校读书时常偷同学的东西。这段记载于宋史上的材料是否属实,恐怕还真值得商榷。

    即使刘豫在品德上不怎么样,可他把书读得相当好,宋哲宗元符年间,他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刘豫的才能并不怎样,可如我们所知,北宋末期进士的个人水平都马马虎虎。从这一点来讲,刘豫还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政和二年(1112),他升为殿中侍御史一职。担任这个职务的人有资格与皇帝直接对话,但他刚升到这个职位时,就有人把他的这个资格给抹掉了。

    他小时候的偷鸡摸狗行径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报告给了宋徽宗,由此推论出,一个品德如此低下的人当侍御史实在是天下苍生的悲哀。徽宗认为这是小瑕疵,无关大局。不过他倒是问了一句,你们现在还看到他偷东西吗?

    没有人知道刘豫现在是否还有梁上君子的嗜好,但这种事情倒是被徽宗皇帝记住了。不久后,刘豫上书奏请关于礼制的问题。徽宗不理,刘豫就连续上书。徽宗十分讨厌这个一个问题说一百遍的农民,就讥讽道:刘豫,不就是河北一个田叟吗,难道他还懂得礼制?这话真让人受不了,我们由此可知,徽宗皇帝是活在刘豫以前的生活中的,他没有把他当成进士,而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农民。

    不但如此,在别人的意见指导下,徽宗皇帝还把他贬为两浙察访。按照规定,刘豫要上表谢皇恩。刘豫可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他在谢表中愤恨地写道:何必村俗之人,来领浙西廉问之事。

    刘豫在两浙察访任上做了什么事,历史并无记载。不过偷东西的事,恐怕绝对不会发生。因为他有钱,可被定义为农民本性这件事,却让他始终翻身不得。宣和六年(1124)徽宗皇帝又把他从南方调到北方,回到他的老家河北做提刑官。

    三年后,北宋政府就宣告灭亡。赵构在南方称帝,惹恼了金人,他们兵分三路南侵,决心灭掉新建的南宋朝廷。此时,刘豫早已弃官逃到南方。

    但是,他不做官又不能偷,没有经济来源。此时正值南宋政府用人之际,他被枢密使张憨推荐,进入朝廷当了一个小官。第二年,建炎二年(1128)初,朝廷任命他为济南知府。

    刘豫气得要死,因为当时山东境内一片混乱,去那个地方当官,等于是把半条命先扔进里面,另外半条也随时等待着。刘豫不想回北方,请求就在江南任职。朝廷对这样怕死的人很是反感,许多人都不怕死,突然冒出来这样一个怕死的,被群起而攻之就是很平常的事情了。朝廷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刘豫还能怎么办,只好愤愤不平地前往山东上任。

    不过,事情并非是绝对的。倘若刘豫真的是干才,时势就能把他造成英雄。可惜他不是。当时的时势就是,金军几乎是前后脚,跟随着刘豫侵入山东境内,山东部分州县守城将士顽强不屈,誓死抵抗。

    在传说中,许多做官的都逃走了,恐怕只有一两个的北宋士大夫还在抵抗,并且相当惨烈。比如朝议大夫周中世居潍州,金人来时,他就是不走,并且也不让家人走,把家人编到军队中去登城拒敌。最终,他没有抵挡住金人的疯狂攻击,被活捉,他的一家几百口都被金人杀掉。

    大概正是这种抵抗让金人认为山东人并非是好欺负的,只好被迫放弃进攻。在第二年,金人卷土重来。这一次,抵抗的宋人少了。刘豫就是其中不抵抗的一个。

    金人的第二次进入山东是建炎二年(1128)十一月,第二个月,金国骁勇的大将挞懒率兵南下,东平府守臣权邦彦手下的兵本来就少,又跑掉很多,但不能抵抗和把人做好是两回事。当权邦彦看到金人的大旗时,他连老婆母亲都放弃了,一个人向江南逃跑。

    刘豫和金人见面了,此时,金人正大举进攻济南府。作为知府的他开始还没有完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勇气,把儿子派出去迎战。儿子不争气,被金人击败。金军随即就把济南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刘豫十分着急,一方面,他已经不能学同僚逃跑;另一方面,他也真的没有同僚那份勇气与城池共存亡。不过,金人给了他选择,派人来对他说,倘若可以投降,一切都好说;但倘若不投降,那么一切只能用血来讲。

    刘豫面对的是一个抉择,他跟儿子商量,他的儿子还算有点气节,说就是死也不能投降。刘豫可不这么想。金人所谓的一切都好说,就是可以获得高官厚禄。那么,大宋朝给了他们什么呢?

    什么都没有给,在北宋,他被人羞辱成流民;到了南宋,又把他派到这个火坑里。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对这样一个朝廷尽力而为。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信仰的神无论怎么戏弄他,他都能恭敬到底;另一种是对神的半点戏弄,都会还以脸色。刘豫属于第二种。

    刘豫决定投降,而且一点疑虑都没有。可是,他手下有位使大刀的将领不同意,并且不顾他的命令,私自出城与金人交战。传说中,大刀上沾满了金人的血。

    刘豫觉得,倘若要投降,这个使大刀的人就是一份给金人最好的见面礼。于是,他派出人趁大刀兄弟不注意,将他杀掉,然后准备出城把大刀兄弟的脑袋和刀一起献给金人。

    但是,城中百姓不允许他这样做。没有办法,他只好乘人不备,偷偷地爬上城墙,顺着绳子滑坠到城下,然后欣然地在金人面前鞠躬,做金国大大的良民。随即,他在城下,让城上士兵开门,金人从不知名的地方冒了出来冲进济南城,济南宣告失陷。

就这样,刘豫成为金人重点培养对象,在攻下了京东路各郡后,任命刘豫为东平府知府,金的边界旧河以南的地区,全归刘豫统领。他的儿子也被任命为济南府知府。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民族想要征服另一个民族,开始时都是非常艰难的。金人虽然攻占了山东,可山东地区人民的抗金斗争却持续不断,以至于金兵出外,都要成群结队,否则就有可能被汉人杀掉。

    金人被这种地下游击搞得魂不守舍,遂决定把这个很难搞的问题交给汉人来解决。刘豫似乎是最佳人选。

    不过,在讨论该由谁坐这个伪政权的皇位时,金人还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曾任南宋麟府路安抚使的折可求,此人也是开城迎接金人入城的忠诚分子,并且颇有治理才能,刘豫有了竞争对手。他着急了。

    但是,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得住这位河北农民,他听说居然还有人跟自己竞争伪皇帝这个重要位置后,就四处活动,用重金珍宝去贿赂金将挞懒等人,请求立他为伪皇帝。

    金人当然有自己的打算,折可求虽然有治理才能,但从忠诚分量上来讲,他远不如刘豫。刘豫可是千辛万苦从城墙上爬下来投降的,这份热情就足以让挞懒对他关照三分。在金人内部,经过热烈的讨论,刘豫听到了好消息,自己被立为伪皇帝。

    刘豫有好多年没有这么高兴了,几乎到了心花怒放的境界。

    建炎四年(1130)七月,金人册封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将大名府作为首都。金太宗下诏曰:今立豫为子皇帝,既为邻国之君,又为大朝之子,其见大朝使节,惟使者始见躬问起居与面辞有奏则立,其余并行皇帝礼。

    刘豫接到诏书后,立即表现出忠诚之心,向金国主表示将世修子礼,奉用金朝的正朔。即位后,他大封群臣,任命张孝纯为丞相,李孝扬为左丞,张柬为右丞,郑亿年为工部侍郎,李俦为监察御史,王琼为汴京留守,他的那个笨蛋儿子也被任命为提领诸路兵马兼济南府知府,他的弟弟刘益为北京留守。同时还把自己的母亲册封为皇太后,册立他的一个小妾钱氏为皇后,至于他为什么要立一个小妾为皇后,原因是这个钱氏本是徽宗宫中人,对宫掖事很熟悉,刘豫对如何做皇帝的一些事情都要问她。

    由此可知,刘豫开始了在这条自己的路上大踏步地行走的历程。他没有任何羞愧感,他只是活给自己看,或者说,是活给宋国看。

    他大概是这样想的,我是有才能的,你们居然笑话我是农民,今天我这个农民就做皇帝给你们看。宋代士大夫的质量在刘豫身上可见一斑,不但没有使他们忠君爱国,还让他们对背叛大宋一丝羞耻都没有。

    建炎四年(1130)这一年有许多事可说。第一,在这年的三月份,金军结束了对南宋小朝廷的追击,在还师途中受到韩世忠、岳飞军队的痛击,大败于黄天荡,损失惨重;第二,九月,宋军在富平之战中败绩,只能退保川蜀;第三,七月,金朝扶植了刘豫领导的大齐政权;第四,十月,金朝把秦桧放回,鼓吹南北议和。这四件事都是宋金对峙格局基本形成的标志。

最后,自此之后的战争就发生在宋齐之间了,金人慢慢地退了出去。刘豫开始走路,不过,路走得相当差劲。

 

■ 伪皇帝的艰难路

    刘豫这个皇帝可不是坐江山来的,金人立他就是让他去打江山的。

    在大齐政权建立不久,刘豫做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第一件事是修改城市名。他把首都从大名迁都东平府后,改东平府为东京,改原东京为汴京。南京让他改为归德府,大名仍称北京,兴仁府降为州。

    第二件事则是照顾老乡。在刘豫看来,自己出生在景州,守济南、节制东平,即皇帝位于大名,这四个郡是他的发祥地,于是从这四郡中征募壮丁六千人做他的护卫亲兵,号云从子弟

    第三件事就有点无耻了,他将山东境内六十岁以下、二十岁以上的人都签发为兵,广大汉族农民被驱赶到进攻南宋的战场上,每次开战,汉人在前,金兵在后,汉人倘若稍有迟疑或是不肯前进,后面的金兵就向着他们的脑袋抡起大刀。

    第四件事是他招收一些汉族官员为自己办事。在他没有成为皇帝前,他就常常自以为是地以自己的名义派人去游说南宋官员叛宋。他数次派人去游说东京副留守上官悟,想尽各种方法,并重金贿赂上官悟的左右之人,让他们帮着劝说上官悟归顺金朝,结果上官悟不但骂了他,还把游说的人杀了。他成为皇帝后,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名为招受司,专门负责招诱从南宋逃亡过来的人。

    不过,他本人的资质就不怎么样,招收来的人恐怕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主儿。有人对去投奔他的一些人很是不屑,似乎这些人都会算命,算准了刘豫走不了多远,所以写了一首诗给刘豫和那些投奔他的人:浓磨一铤两铤墨,画出千年万年树。误得百鸟尽飞来,踏枝不著空归去。

    这只是刘豫做的不见血的事情,在他的统治区内,血腥之事时常发生。刘豫似乎非常不喜欢南方,他就把这种情绪传染给了他的子民,不允许任何人逃离山东去南方。倘若有人稍有一点想去南方的蛛丝马迹,刘豫皇帝不审不问,坚决拉出去砍脑袋。这种恐怖政策让胆小的百姓即使在路上相遇,说话都要非常谨慎。

    比如,倘若两个人在路上相遇,相互打招呼:你去哪里啊?如果这个人恰好去南边办事,绝对不能回答到南头去。一旦这样回答,周围立即蹿出几个人来,拿刀就砍。刘豫这种做法当然让百姓痛恨。

    刘豫做这些事的同时并没有忘了自己的主业,那就是与南宋政府开战。要知道,金人立他,就是让他去打前锋的。在绍兴二年(1132)四月,刘豫在河南、山东、陕西征集乡兵十万人,招募北宋灭亡之后流窜各地的散兵、游勇等开始向南开疆拓土。

    双方的战争正式开始于绍兴三年(1133),刘豫率领大军与南宋襄阳镇抚使李横在扬石、长葛、颖昌大战,三战三败。

    刘豫这才发现,打仗还是门学问。他自己玩不来,就跟金人求救。金人向来是送佛送到西天的人,对刘豫的请求立即回应。派出大将兀术奔赴颖昌,刘豫胆子大了,派出手下战将李成率领两万大军,与李横大军交战于京城西北的牟驼岗。金人打仗就是有一套,这一仗,李横兵败,刘豫趁势攻陷颖昌。随后,依恃金军之势,刘豫继续向南,向南。

    但,结果是被阻。而且,他遇到了真正的困难,这种困难并非是军事上的,绝对是心理上的。

    这年的四月,刘豫攻陷了虢州(今河南灵宝),南宋统制官谢皋奋力拼杀,不敌,并且对刘豫的劝降直吐口水。当时,让刘豫感到震撼的是,士兵已经将谢先生围成了粽子状,可这位谢先生临死前,也要羞辱刘豫一下,他浑身是血,却坚定地用手指着自己的腹部说:这是我的赤心。说完,就抽刀,自剖心脏而死。

    刘豫感到震撼的并非是谢先生的挖肚子,而是他对前途的担忧。一个小小的虢州已经难攻到这步田地,其他地方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心理上,他已经受到了重创,在行动上,他的步伐也非常缓慢。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正当他寝食难安时,南宋水军都统制徐文来投奔他。刘豫一见到此人,就想到了被自己杀掉的大刀先生。徐文也使大刀,抡起五十斤重的大刀跟玩似的。金人曾给他起过一个绰号叫“徐大刀”。

   徐大刀为什么要投奔刘豫,一方面是当时的风气,另一方面他的卓越成就被南宋朝廷看得一文不值。在经过心理挣扎后,徐大刀认为,自己的刀应该到一个识货的地方去耍,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投降了刘豫。

    徐文的到来,让刘豫好受了许多。徐文除了带来一把大刀外,还带来了海舟六十艘,官军四千余人。见到刘豫,徐文将南宋当时的情况详细说明,并建议刘豫:宋朝的沿海毫无防备,从两浙东、西二路便可以袭击。

    刘豫对徐文表了态,君若能为我立大功,我为君的荣华富贵负责。徐文的投降还没有让刘豫的心情好转,又有人开始打击他。这年五月,南宋朝廷派韩肖胄、胡松年来见他。两人见到刘豫后,昂首,不屑。

    刘豫本来想以臣礼相见,韩肖胄倒没有说什么,胡松年有骨气,慢慢地说道:我们都是宋朝的臣属。然后就向刘豫作揖而不拜。

    刘豫虽然生气,可他认为皇帝跟使节生气,显得自己不大度,就嘘寒问暖。他问二人,宋主近来如何?

    胡松年仰着脖子,回道:圣主万寿。

    刘豫问:他准备想怎样?

    回答:必定是想收复原有的疆土而已。

    刘豫冷哼,可又不便说破,但脸色却不怎么好,大概他能感觉得出来,胡松年的样子似乎对他有嘲讽之意。

    双方肯定是谈不来的,刘豫想要南下,而南宋想要收复原有的疆土。道不同,不相为谋,刘豫继续向前,南宋当然也不会让他舒服。

    绍兴四年(1134)五月,赵构命岳飞出师襄汉,在岳飞走之前,赵皇帝发出严重警告:只收复李横原先所守旧界,不许越界到刘豫的领土上。

    岳飞当然知道不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虽立奇功,必加尔罚”。

    刘豫打不过岳飞,即使连金人对岳飞的用兵及其士兵的作战能力都非常忌惮,所以,岳飞出兵不到三个月,就陆续克复襄汉六郡。

    刘豫失去了这么多领土,大为恼怒。可在没有金人情况下,始终是失败再失败的。我真是想不明白,这个人做了那么多年官,又是乱世。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有见过猪跑?屡战屡败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他却做到了。

    这年的九月,他必须再次南侵。他的存在就是永远地走这条战争之路。在南侵之前,他让金国出兵。金国人派出讹里朵、挞懒权左右副元帅率兵五万以为支援。刘豫后来认为,自己的这次出兵是南征。其实从一开始出兵,就注定了失败。

    刘豫和金人不想跟岳飞做正面接触,避开了岳飞所在的中路战场,向东线两淮地区发动进攻。赵构皇帝先做好逃跑的准备,然后派出大将张俊率部往援驻守镇江的韩世忠,命令从淮西前线逃遁的刘光世移军建康府。

    可是张将军与刘将军二人见刘豫与金人来势汹汹,打死也不渡江。只有韩世忠移师扬州,然后诱敌深入,在大仪镇设伏,将刘豫与金军击败。

    在淮东捞不到便宜,金人便转攻淮西,这年年底,金人又在庐州遭到驰援前来的岳飞军的痛击。不久后,金太宗病危,宗弼与挞懒匆匆北归。刘豫直想骂娘,金人一走,他那点水平是送上门的,他只好宣布撤军,南征结束了。

    两年后,绍兴六年(1136)十月,刘豫卷土重来。他发誓一定要自己单独干成点事,纠集了三十万军队,分三路进攻两淮。可惜,他碰到的对手永远是韩世忠和岳飞,没有办法,他只能宣布失败。三路攻宋的计划瞬间就被彻底粉碎,刘豫的这条路看来是走不下去了。他已经没有能力再来一次这样的南征,而且,近八年的时间,他始终在失败。金人原本是想让他充当与南宋之间的缓冲屏障,但现在,这个屏障不但没有成为屏障,还成为累赘。

    刘豫预感到了什么,不过他不能有任何表示。从走上这条路开始,他就知道,没有抽身而退的可能,要么永远地走下去,要么停下来,等待金人的审判。

    金人开始并不想废他,在军事上的屡屡失利,金人也承认,他们碰上了几百年才出那么一个将帅之才如岳飞。可让他们必须要废掉刘豫的原因是,刘豫这个笨蛋不但在军事上显示不出一点才能,就是在为政上也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在他的统治下,华北人民反抗的强烈程度倒不如让金人来统治了。

这正如花钱买了个老婆,原本想让她好好治家,可这个老婆居然吃喝玩乐,把家底都快折腾光了。任是谁,就算不打死这个女人,也得让她滚蛋不可。

 

■ 在不归路上的思考

    金太宗死后,金熙宗上台,对刘豫的态度开始慢慢转变。刘豫觉得这个时候倘若不采取行动,那到时候真的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了。他想试探一下,金人现在对自己到底是怎么看的。于是就立儿子刘麟为储嗣之事上书试探金朝廷的意思,金熙宗冷冰冰地回答他:朕会派人咨询河南百姓来决定。

    刘豫真想大声呼喊呜呼,让百姓来决定他的生死,那跟让他死有什么区别。就在那一瞬间,他想到了还有一条路。那就是重新回到大宋的怀抱。但是,几年前,南宋朝廷把张邦昌杀掉的事使他不寒而栗。此时,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停下来,等待金人的审判。

    倘若用闭目等死来形容刘豫当时的心情,倒也确切。人一旦到了没有路可走的情况下,对外界的情况就麻木了。当金人在太原建立元帅府,令他的军队完全听从元帅府的节制时,他一点儿都没有感觉到。接着,金人又任命了束拔为左都监,驻守在太原;挞不野为右都监,驻守在河间,又分别戍守陈、蔡、汝、亳、颍、许各郡。

    这一切虽然就发生在刘豫身边,可他一点都没有感觉到。金人似乎太高看他了,在废他之前,把他一切可以依靠的资本通通拿下。即使不这样做,刘豫似乎也没有要反金人的想法。

    在这一切准备就绪后,金廷首先指责他“论其德不足以感人,言其威不足以服众”,然后在绍兴七年(1137)十月,金熙宗令挞懒、兀术以攻宋为名率领金兵南下汴京。两人进入汴京城,直扑刘豫皇宫。

    刘豫此时正在讲武殿练习射箭,兀术带领三名骑兵不由分说直冲人东华门,刘豫见兀术前来,还恭敬地上前迎接,兀术便拉着刘豫来到了宣德门,然后将他押送到金明池,囚禁起来。

    第二天,兀术等召集伪齐百官在朝堂之上,当众宣读金熙宗诏书:建尔一邦,逮兹八稔,尚勤兵戎,安用国为!然后宣布废其为蜀王。将其一家安置在临潢府。

    兀术紧接着向百姓宣告:自今以后不征发你们当兵,不向你们征收免行钱,为大家杀尽那些不办实事的人,并将请你们的旧主少帝(宋钦宗)回来!

    当挞懒去看他时,他像是刚睡醒一样,他对挞懒说:“我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上国的事,你们为什么如此对我?

    挞懒回他:刘蜀王啊刘蜀王,你怎么还不知道你的罪过?想当初,赵氏少主出京之日,百姓哭泣之声万里都能听到。现在废了你,京城内无一人为你伤心,你太不会做人了。

    已经六十五岁的刘豫若有所思,对挞懒的话,他大概有所感悟。八年来,他这个皇帝做得的确不合格。但是,原本就注定是伪政权的皇帝,即使做得非常合格,又有谁念你的好呢?

    1144年,金人很怕刘豫饿死,就赏赐他钱一万贯、田五十顷、牛五十头。第二年,改封他为曹王,第三年,绍兴十六年(1146)六月,刘豫病死。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有人说,刘豫后来是被金人流放死掉的,也有人说,他是因为愤恨交加,得了心病而死掉的。

    在位近八年,他不是没有给金人出过力,他的两次南征,的确让南宋朝廷吃惊不小。但是,金人要的不是这个,金人要的是让南宋彻底灭亡,而不是有惊无险。刘豫做不到这一点,他的能力太有限,尤为重要的是,伪齐政权根本就不得人心,真正有水平的人不会来投奔他。事实上,近八年来,一直就是他一个人在折腾,在与南宋的交锋中,始终没有一个人可以为他出谋划策。

   伪皇帝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所以衍生出来的一切事物,都经不得大风浪,更掀不起大风浪。

    我一直认为,刘豫这个伪皇帝做得问心无愧。虽然他有过几次被有骨气的人讥讽的经历,历史又记载说他在听到这种讥讽时表现出了很尴尬的样子,但是,我却觉得,刘豫在这种事情上不会有狼狈的表现。

    但凡一个做大事的人,无论这事是好的还是坏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备的。而一个人一旦具备了这种心理素质,他做出来的事即使丧尽天良,也没有任何愧疚感。人往往喜欢自欺欺人,在恨一个人的时候,总希望他能受到良心的谴责。真若是良心受到谴责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才。真正的恶人,心里是没有愧疚感的。刘豫就是这样的人,他只走自己的路,他永远不会活在别人的议论中,而且没有人可以用口水将他击败。

    谈到刘豫,不由得想到了中国历史上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伍子胥。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他的父兄被楚王杀掉,他独自一个人跑到吴国,在吴兵的帮助下,杀回楚国,把楚王的坟墓掘开,鞭尸出气。可是,我们现在提到伍先生,就一点儿都不生气,还为他报了不共戴天之仇而高兴。

    另一个就是申包胥。他本是伍先生的好朋友。当初,伍先生逃跑,立下誓言:我必楚。”申先生抬杠:“子能覆楚,我必兴楚。”后来伍先生灭楚,申先生就跑到秦国去大哭大闹,请秦出兵,并且许诺说只要秦肯出兵,楚虽裂地分土或倾国相送,亦甘心所愿。秦国后来真的就出兵救楚。

    在此时,我又想到了一个叫李陵的人。那个间接地让司马迁遭受宫刑的汉朝将军。

    想当年,他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结果却是全家被人诛杀。他被逼无奈,只好投降匈奴。后来汉武帝死后,汉政府特意派人去匈奴看他,告之汉已大赦,中国安乐,请他来归故乡,无忧富贵。但李陵却说“归易耳,恐再辱”,“大丈夫不能再辱”。

    但是,事实呢。

    我看过他给苏武写的信,那是一篇看了让人欲哭无泪的绝妙文章(不知是否真为李陵所做)。苏武当时被匈奴放回,他希望在匈奴的李陵也回汉朝,但李陵拒绝了。

    他说,当年自己以疲惫之师抗百万之卒,这样的忠诚之心都没有得到汉政府的理解。即使他非常想回大汉王朝,但他对汉政府的痛恨之心永远都不会变。

    我们今天谈到李陵,已经多了许多宽容。他身上的变节贰臣的牌子已经拿下了。因为任何人都知道,他是被汉武帝屠杀了全家又被匈奴重重包围后才变节的。

    理上说不过去,但在情上,已经说得通了。

    由此,我们再回到刘豫身上,两宋政府待他并不好,这是人所共知的。

    我不知道,依他那样的性格,他不投降金人,还能做什么。

    那么,为什么后人不能原谅他?第一,他把伪皇帝身份表演得非常到位;第二,直到死他也没有撕下伪皇帝的标牌。我们可以原谅那些逼不得已才成为贰臣的人,可对于在贰臣生涯中兢兢业业的贰臣,我们永远都不会原谅。

    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一点就是,刘豫活得非常心安理得。我们对他的唾骂,他永远也听不到。有时候,我一直在想,那些贰臣盼所作所为之于他们,是一种生存方式,但这种生存方式却让我们非常愤怒,我们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了我们自己,而他们却在走自己的路,让我们费尽了唾沫来说。

    何必!

    找一种活法,让别人说去吧,只要你的心理素质够好!这就是刘豫带给我们的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