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链 食品安全的保护神(资讯、新闻、专题、研究)

 物流学科服务 2013-04-22
冷链 食品安全的保护神

2013-04-18 13:14:56    人气:824     评论:0     查看更多资讯信息,请进入56135平台

 

    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已成为举国乃至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仅给食品生产企业再次敲响了警钟,而且,也给从事食品冷链物流的企业发出了预警:如果上游和中游即食品原料源头和生产制造过程都把住了关,产品仍然出现了安全问题,责任该由谁负呢?我想除了有人恶意破坏外,冷链物流企业和销售企业这个食品供应链的中游和下游恐怕就是难辞其咎了。 

  这样说绝非耸人听闻。食品物流与其他商品物流的一个最大区别,不仅因为食品对卫生的要求极高,更重要的是相当多的易腐食品对温度控制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即所谓冷链。虽然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目前还未出现三鹿奶粉以及双汇瘦肉精这样的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故,但是一旦出现,也将是对行业的致命一击!

  我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冻冷藏食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食品冷链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在低温条件下的物流现象。因此冷链建设要求把所涉及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它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复杂。首先,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次,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协调性。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

  此外,我国冷链设施装备状况也很不如人意。 

  汽车冷藏车辆: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欧洲各国汽车冷藏运量占比为60%~80%;中国汽车冷藏运输占比约为20%。

  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食品冷藏运输率:食品冷藏运输率是指易腐食品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约50%。目前我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食品约4000万吨,中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约10%左右。

  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候,棉被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冷库容量:中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曾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但由于不适应我国国情,引进的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

  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和陈旧,以及发展和分布的不均衡,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改善食品冷链现状关键是

  管理和标准

  中国的公共食品安全应该有怎样的食品冷链体系作为保障?建立食品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是监控和发现问题,而建立食品低温冷冻环境和食品冷链体系是在实际操作中让易腐食品始终保持合理的温度,预防问题的发生,二者相辅相成,既涉及政府和企业的社会道义责任,也涉及企业从消费需求出发的长远投资效益。

  如何解决我国食品冷链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国际、国内对食品要求标准越来越高的现状,食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正如目前一些食品企业和物流企业已开始做的那样,通过物流管理软件,为食品的全程供应链建立翔实的信息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分销过程信息、仓储运输物流全过程信息、配送物流信息、回收物流信息等,以确保食品物流的安全运行。

  与食品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安全息息相关的是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滞后反映的是整个冷链行业的落后,以至于我国至今几乎没有一家真正达到了国际水准的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坦率地说,如果按照国际标准,那就意味着有相当多的一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无法经营下去,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可是若没有起码的食品冷链物流入市标准,目前的现状可能会长期维持下去。假若我国没有加入WTO也就罢了,面对来势汹汹的国外物流业巨头对国内市场的攻城略地,国内企业的"活着还是毁灭",还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如何才能确保

  食品冷链不"断链" 

  食品冷链物流安全的核心之一,就是防止冷冻冷藏食品物流过程的"断链",为此,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自己搭建物流平台,建立完善的冷链系统,以保证商品品质。众所周知,食品物流与其行业物流最大的区别或者特点就是冷链。这也是确保食品供应链全程安全的最重要的环节。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实际运输要求的易腐食品达4亿~5亿吨,其中只有20%~30%实现冷链运输。每年因为冷链物流的缺失,损失额可达1000亿元以上。从冷库到超市,食品都是冻着的,可是为何仍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即所谓"饺子一下锅就散,鱼一下锅就碎",问题就出在易腐食品在运输环节的温度波动。

  有两个模式可以作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的选择。一是让这些食品品生产经营企业已建成的食品全过程冷链的设备、技术和资金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也就是说,让其独立成为专业的第三方的物流企业,从而更好地为更多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服务。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如河南双汇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康新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光明领鲜物流有限公司等等。另一个模式就是,让那些虽有资金实力却并不具有实际操作实力和市场客户资源的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与目前已初具规模的食品冷链物流第三方企业合作,融资也罢,投资也罢,合资也罢,都比食品生产企业自己单干要好。

  归根到底,中国的冷链物流也还是要走第三方的道路。而且这里所说的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也不应当是传统意义上"上游生产--中游物流--下游销售各自独立的概念,而应当是"上游生产原料、生产物流--中游仓储、运输物流--下游超市配送物流这样一种全程物流服务的概念。总而言之,应当是由同一家物流企业对同一家食品企业的冷链食品实施全过程物流的服务和监管。这样做,不仅便于明确对冷链食品在供应链阶段的安全责任追究,也便于物流企业更好地对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实施全程追溯管理。用一句老百姓的俗话说就是:不至于因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在关键时刻掉断链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