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门诊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3-04-22

第一次门诊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血液科轮转,主要精力已经转移到积极地复习备考执业医师考试了。

一年过去了,执照总算发下来了,处方的那个章也领到了。或许是因为那种小本本从小到大领的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没有感觉。还是这个章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

然后呢,我跟主任提起了之前的约定——上门诊。主任早在今年1月 的时候就跟我说要不要上门诊,锻炼一下开中药方子。那时我在特需科轮转,整个病区的病人加起来还没有我现在一个人管的病床多,一个月我只开过一张方子。主 任体恤我没有挑战的苦恼。但是真的提出来我还有点心中没底。思虑再三还是暂缓,等有了章再去,我也好再积累积累。借那段时间的没有“挑战”,抓紧时间重新 将经典又复习了一遍。断断续续的复习到现在。期间将《金匮》《伤寒》《素问》又看了一遍。二月份之后,凌老身体不适,暂时停诊。主任提出申请,医务处安排 我跟夏翔老爷子抄方,每两周一次。5月来,我又在周末跟林真寿抄方。夏翔是时方派,方子很大,门诊病人不多。林真寿是经方派,方子很小,门诊病人却很多。二人都能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讲一些东西。不觉间,半年来,渐渐的感到了积累后的沉稳。

终于要上门诊了。真到这一天临近的时候还有点紧张,不三不四的想了很多预案,比如:如果都是配药的怎么办?不吃中药,就要开抗生素怎么办?费用超过了怎么办?······

在走向门诊的路上,腿还有点发软。

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或者和我预想的比起来,简直就是,出奇的顺利!

第一个是一位年轻的黑T恤小伙子,体格健壮,主诉是右侧腹部疼痛。还没来得及思考方向,他就告诉我谜底,他去年就发过一次尿路结石。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挺痛的,到现在还没吃饭,吃了药都吐了。搭脉看舌,是个阴虚体质。腹部触诊也还好。但是不放心,还是再做个B超证实一下,好在没有感染征象,我也就没有动员他抽血,帮他解释了一下。让他先去作超声。

然后是一位18岁 的男生,由父母陪同而来。因为高考的冲刺,考完之后,精神萎靡,乏力,泛酸,嗳气。但是他父母给我的主诉竟然是:痰中带血。仔细追问了病情,这孩子是属于 父母在边上不会说话的那种。支支吾吾说不出个连贯语句。最后终于搞清楚了,每天早上起来会吐一口痰,痰的颜色有点深。主要问题还是没有胃口。我在病例上打 了慢性胃炎的诊断。(后来后悔了,没有实验室依据,还是乏力比较妥当一点)。这个人也做了腹部触诊,皮肤太敏感,没有成功。舌脉都是脾胃虚寒的表现,开了7帖理中汤,就加了谷麦芽吧,让他自己煎药时加生姜和大枣。 他父母不放心,想做点检查,后来父母意见出现了分歧,一个想做,另一个认为刚刚高考体检过,还是不抽血的好。我也就乐的顺水推舟了。好言嘱咐,注意休息,趁假期把身体养养好。

然后是一对母女,母亲咳嗽,开了胸片去拍了。先看女儿。29岁,2年 前生的小孩,有妊娠糖尿病史。想做个检查,主要是因为二周前行路时跌倒了一回,当时起来后没有什么受伤,旋即就觉得耳鸣、心慌、出了一身冷汗。休息后好 转,虽然后来没有发过,但总觉的身体不适。具体表现就是乏力,时常感到胸闷要叹气才觉得舒服,脾气也有些急躁易怒。睡眠不佳,易惊醒。咽痒,干咳。胃纳及 二便倒是甚好。血压120/70mmHg。 心肺听诊都没什么。舌淡,尖红,苔薄,脉左弦右细。因为乏力,我给的诊断是肝郁脾虚,现在回想起来,应当以干咳为眼目定位木火刑金似乎更好一点。不过这都 不会影响最后的处方,疏肝健脾。用的是逍遥散。可惜,最近当归断货,这可是一味止咳的良药,《本经》上第一个功效就是止咳,可惜后来多以之补血活血了。我 在病房里,有咳嗽的在对证方中加当归效果是真好。这一段时间,没有当归,很多方子开的捉襟见肘,这才详细的感受了一下当归这味药,真是好东西只有得不到的 时候才知道他为什么好(人也是这样吧)。处方:柴胡10白芍15枳壳10茯苓10白术10炙甘草10太子参15苏叶9天花粉10丹参10。只给他开了5帖。主要是让他节饮食畅情致。经过我这么详细的解释,她倒打消了之前想要全面检查的念头,其实她挺害怕抽血的。最后就验了微量血糖,餐后只有6.4mmol/L,遂没有什么顾虑了。

他 母亲的咳嗽就时间长了。三十多年来断断续续,时好时不好。跟张亚声老师和陶明龙老师抄方的时候有体会,咳嗽虽是小恙,但是治疗不利却很常见。所以,今天很 是留心。她是怀孕期间得的咳嗽,听人说产后会自愈,也就没有在意,但是产后她过早的用凉水洗衣服,于是咳嗽加剧,落下了病根。吃药后好一点,稍有风吹草动 又会咳起来,前不久老伴去世,悲伤加之操劳之后,咳嗽日渐加重。原本身体甚好,干农活的。现在没有力气,提不起精神。咳白色泡沫样痰,当时我观察不是很频 繁,咳声也比较闷重。怕冷,气短,时有心慌。腰以下常年是冷的,口干喜热饮。舌淡胖,有齿痕,脉很沉。胸片没有问题。我照原来的给他打了个慢性气管炎的诊 断。显然是个阳虚寒饮的咳嗽,没有肺的什么事,当不算严重。但毕竟有30年 的宿根,究竟能否取效实在没有把握。所幸的是老太太胃纳佳,二便调,夜寐佳。根本牢固,而且现在是三伏天了,正是祛除阴寒痼冷的好时节。我还是给他宽宽 心,没有大问题,我们用中药耐心调理就是。试一试看。谁知老奶奶是个内行,他说,我就是要吃中药,对证了我吃一两帖就有感觉了。既如此,那就不必手软了。 用真武汤。说实在的,要是有当归就好了,我真能保证她吃一两帖就有感觉。处方如下:茯苓15白芍20白术10附片5干姜6五味子6丹参15。另外嘱咐她自己煎药的时候加些生姜,量要适当多一点才好。7帖。 这是我今天最有把握的一个病人。(回头看这张方子,白芍似乎用的多了些,胸闷本应去之,当时是想用它来在大夏天监制干姜附子,同时还能协助茯苓利水,不过 她小便好的,这招就不必,而且忘记加半夏了,整个方子其实是加了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在里面,最后如何只能看疗效说话了)

这 时尿路结石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原先不准备配药的他,拿着报告来了,这回他老爸也跟着的。报告说是双肾小结晶。现在他已经没什么不舒服了,最后开了排石冲 剂和六味地黄丸给他,一标一本,但是没有十足把握。主要是他没条件吃中药,否则猪苓汤倒是挺适合他的。最后我嘱咐他,病情有变来急诊,以后可以到陶明龙老 师这里随访,并写在病例卡上了。

之后是一位老爷子,74岁,便秘。问了半天,既往体健,没什么伴随症状。就是2年 前开过疝气手术。但是好像有复发,现在站立起来仍有下坠感,腹部触诊也没有发现。前面的医生开的是麻仁丸,他自己也用过开塞露。搭脉的时候,脉搏挺有力, 而且是斜飞脉,但是曲里拐弯的,挠动脉变异的很厉害,就是略沉了一点,问他有没有双脚冰冷的情况,他说有,现在就有,到现在他的袜子还是厚的。平时喝热 水。看来还是阳虚便秘,疝气、脚冷、热饮。就足够了,淡胖舌,也没有提示辩证错误。但是他也不方便煎药。还是用成药吧。在麻仁丸的基础上加用金匮肾气丸, 而且把用量调整了一下,金匮量大,麻仁量小,并嘱咐他用蜂蜜水服药。前后也用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吧。老头高高兴兴的走了。我看此药三天就能见分晓,所以嘱 咐他如果吃五天还没有动静,就不要吃了,再来看(那时就要仔细了)。

看了五个病人就到三点了,两个小时过得很快。对面是张亚声老师,这阵都空了,过去和他寒暄了几句。我就回来,把病案整理在自己的本子上。这时来了一位女士,我和张老师都空着,她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随即走进我的诊室。言语虽然没有力气,但还是爽快的,她睡觉不好,2年 了,想来调理一下,本来想把他介绍给张老师来看,而且旁边黄韬老师还是以看失眠出名的,但是看病家很认真的样子,我还是先问一问,倘若不在能力之内,再介 绍她给其他老师看不迟。仔细询问病史下来,患者平素体质就一般,只是原先睡眠良好,近二年因工作压力渐渐增大,睡眠渐渐不好,颇以为苦。胃纳、二便均好。 月经正常。劳累后心慌,耳鸣,还有伴随的就是腰酸、脚冷、热饮。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关于失眠的病机,经典术语叫做“心肾不交”,就我的理解,围绕这四 个字去找病因,总会有所发现,或者病在心,如心阳虚的桂枝甘草汤证,心阴虚的黄连阿胶汤证,或者病在肾,阳虚的真武汤证,阴虚的猪苓汤证,或者二者相交的 道路不通,痰有半夏秫米汤覆杯而卧,淤血有血府逐淤汤屡试不爽,虚热则有栀子豆豉汤,大要不出这个范围。今天看来还是逮到了,这是肾气不足而致心肾不交, 故用肾气丸加了龙牡桂甘磁石。这个也有八成把握。经过我的解释,她也很满意的走了。唯一有点缺憾的是,她最后才告诉我要代煎,而这样的话我的药量显然是小 了一点。

这个时候快四点了。病房里今天要收三个病人,而上午一个都没来。门诊病人已经没有新挂号的了。我关了电脑、空调、门窗。给护士阿姨告辞,她还让我写下工作量,6个算很少了,不过我写下来还是很有成就感。老师们都是3040个。

626,我手持555号处方章,在9号诊室,看了6个病人。看的很顺利。369都是好数字,而5在易经里可是中正之位。感觉不错,特此志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