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流信息技术之GIS技术的基本知识-

 物流学科服务 2013-04-23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新成果,它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GIS将图形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各种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形成一种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GIS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在物流信息管理中,GIS可用于如下领域:

  1.数字物流的建立。

  由于GIS的特点在于能够将文字和数据信息转化为地理空间图形或图象,大到地球、国家、省市,小到村镇、街道乃至地面上的一个点位,GIS都能以直观、方便、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实现地理数据信息的快速查询、计算、分析和辅助决策。因此,GIS是构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的核心应用技术,它与无线通信、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日趋融合在一起,为人类社会和生活提供了一种立体的、多层面的、可视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十五"期间,近1/3的城市将要建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到2010年前后,要在全国所有城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较好地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起系统化的物流空间数据基准,实现物流数据形式的形象化、标准化和可视化,进行物流供应链的数字化控制和管理,建立起精确化的数字物流体系,促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目标的完美实现。

  2.物流分析与模拟

  GIS可以将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与常规的矢量数据和各种属性信息集成在一起,建立起一体化的三维数据输入、操作与可视化机制,为物流空间数据处理、查询与分析和各种三维模型操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GIS可对单副或多副图件及其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和指标量算,以原始图为输入,而查询和分析结果则是以原始图经过空间操作后生成的新图件来表示,在空间定位上仍与原始图一致,如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拓扑空间查询、空集合分析(逻辑交运算、逻辑并运算、逻辑差运算)等。运用摄影测量、地面测量的数据或既有地图数字化、扫描数字化后形成的数据,GIS可以建立起具有高逼真度和灵活方便的物流空间动态模型,并应用可视化、渲染以及动画等手段模拟出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任意复杂虚拟真三维实体,进行仿真运行,为实际物流运作提供依据。

  3.路况管理

  将传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把分散的文档、图纸以及与道路有关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组织,建立一系列的地理数据和属性数据合一管理的数据库,通过路况管理信息系统就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快速准确、图文并茂的数据查询功能,并能将查询和分析结果直观的显示和输出,为道路设施的维护、改扩建,提供路况管理提供原始数据和辅助决策。

  4.交通指挥与控制

  为了解决复杂的交通指挥控制中出现的管理以及技术等问题,建立和应用基于AM/FM/GIS技术的城市交通指挥控制系统,可提供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和全新的解决方案,如实现对交通设施的管理,对立交桥、岗亭、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器等交通设施进行三维真实景观模拟显示和管理;实现对交通的监控管理,获取实时交通流量及控制信息(如信号灯相位、相位差、周期绿比、道路饱和率、延误率等参数以及闭路电视信息)在动态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示,提供与用户车辆、驾驶员数据库相互通讯的接口,并通过该接口查询、检索相关信息等;对交通警力调度进行指挥,实时给出报警地址或事故现场的交通流量、建筑、警力分布等情况,显示现场道路、建筑的航空照片,三维立体图像等,提供GPS接口,实时连接到指挥中心大屏幕以及各个终端,辅助指挥员快速制定交通输导方案;对道路管制进行仿真分析,直观地显示道路等级、道路管制、路口管制空间分布图,并可用动态GIS网络分析工具与交通仿真分析系统相结合,根据历史与实时的交通流量资料进行基于时间、空间的统计分析,科学地调整分析交通流量、流向,制订合理的交通管制方案;对交通保卫与事故预防进行管理,确定交通保卫路线始终点后,系统自动给出沿线道路路面、路口、车流、警力情况,并根据数据库、实时监控系统的资料以及保卫实施时间提出车辆分流、警力配备方案,辅助制定应急方案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