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华为中兴去年业绩截然相反:有着不同商业逻辑

 huangnan35 2013-04-24

华为中兴去年业绩截然相反:有着不同商业逻辑


  
2013年04月19日11:10







作者:第一财经周刊 董晓常



    战略、业务结构甚至产品都类似,华为和中兴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表现?

  华为和中兴,这两个中国最大的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去年的业绩截然相反:华为净利润同比增长32%至153.8亿元,收入同比增长8%至2202亿元;中兴净亏28.4亿元(2011年净利20.6亿元),收入减少2.4%至842.2亿元。这是中兴2004年香港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比较一下这两个公司的过去,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依靠巨大的国内市场快速成长起来;最早通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市场扩张国际业务;以超高性价比的产品与爱立信等国外公司竞争,同样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也有着同样的业务结构—同时面向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客户。

  就像大部分的中国公司一样,华为和中兴之间很少有秘密存在,这两家公司也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同样的增长曲线,但随着最近几年电信网络设备行业增长放缓,两家公司也出现了业绩上的不同走势。咨询公司Gartner称,2012年手机运营商在基础设施上的全球支出下降了6.6%,2013年将仅增长2.3%。两家几乎雷同的公司到底有哪些重要的不同呢?

  研发 电信设备行业里的专利很复杂,企业之间经常要互相购买专利才能进入市场。此外,最近几年电信业务变化很大,这也需要企业有足够的研发能力以跟上运营商业务的变化。2012年,华为的研发支出达到47亿美元,此前华为每年都保持12%以上的研发投入。在华为14万人的团队中有7万多人从事研发工作。去年中兴的研发投入是88亿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为10%。

  管理 去年华为的人均销售额比中兴高出36%。这得益于华为较好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比如华为从1998年开始就和IBM[微博]开始合作,改善自己的产品开发流程,形成了集成产品开发的模式,以保证大规模的研发团队能够保持效率。同时,华为也把自己看成一家客户需求驱动的公司,而不是技术驱动的公司。华为过去五年为升级管理流程花了4亿美元。

  海外市场 华为最近几年的高速成长,还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成功。去年华为海外市场收入占到67%,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成长性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兴海外市场收入占到一半,其中欧洲市场占到海外市场近一半的规模,最近几年欧洲市场的低迷也影响到了中兴的成长性。

  电信设备是个规模致胜的生意,比如中兴这样规模较小的电信设备商为了赢得更大的订单往往需要牺牲利润提供更低的报价。诺基亚西门子CEO Rajeev Suri最近就认为,这一行业长远来看仅能容下三家盈利的公司。

  中兴和华为深层次的区别是两家公司有着不同的商业逻辑:除了同样颠覆性的价格策略之外,中兴表现中规中矩,而华为则总是有所不同。

  华为这个至今没有上市的公司借助自身强大的创新能力而让自己保持活力。比如员工大规模持股制度、以残酷着称的销售文化、轮值CEO制度都是试图让员工和创造力能在内部流动起来,以避免大公司和成功公司所通常遭遇的惰性。

  这种内部改变和内部反省的精神既来自任正非的“过冬”心态,这个担忧几乎贯穿华为历史始终,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来自于中国特色的“纠错”体系。当年斯隆对比美国宪法研究通用汽车的管理体制,华为似乎也证明了这种企业管理思维的一致性。有什么样的国家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公司。公司性格与企业家性格与国民性格都不可分,商业就是这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