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这段是高三复习备考最紧张时,大家吃饭时的情景。为了孩子的健康,许多家长都来给孩子送饭。大家改善伙食的同时,也爱攀比一番,给谁的家长评个“最佳厨艺奖”。 每每这时我都很无语,人家都是两菜一汤,常换常新,我们家就是永远的青椒肉丝。虽然我不是个对食物挑剔的人,但和人家一比,心里总有些怪怪的感觉。 如果我对我妈说“妈,能不能换一下,我不想吃青椒肉丝了!” 我妈会回答我“好,那明天改青椒干子肉丝!” 我妈是个职业女性,每天没多少时间给我做饭,除了做饭还要送饭,时间就更紧迫了。对此我非常的谅解。她的世界很宽广,对于做饭她不愿多花心思去想,每天都是凭直觉做饭,犀利且神速。在地沟油不那么猖獗的年代,我也常常在小摊上买点东西吃,平衡一下我的味觉。虽然一直都吃青椒肉丝,但搭配不同的辅食,也算吃得不错了。 妈妈常教育我“家务活是世界上最简单的活儿,趁咱家有条件,你多学学别的!等你长大了,家务活儿一学就会。” 她的观点和很多人不同。很多人觉得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或者是一门手艺,但她认为精神财富才是真正的传家之宝。 小时候的情景是:吃完饭,写完作业,台灯下,我在看书,我妈在不远的地方陪我一起看书。到九点半了,她会对我说,该洗洗睡了。 现在的情景是:吃完饭,我在一边上网,我妈躺在床上看书,不一会儿她就眯着了。十一点,我关电脑,然后帮她脱衣盖被,让她好好睡觉。 小时候她给我推荐了一本《儿童文学》和一本《少年文艺》,除此之外,她从来不干涉我看什么书和什么电视节目。 我妈对于给我买书这件事从不吝啬,对于我选书的范围也很是宽容。就算我是读本漫画,读份八卦小报,她也只是笑笑,然后对我说“只要这里面有一个闪光点让你觉得有收获,那么它就有价值”。 她的态度源于她童年时的经历。当时她很喜欢一本小人书,只要几分钱,可是她找我姥姥要钱买书,我姥姥却态度强硬的对她说“买什么小人书!你课本读好了?也没见你门门都考一百分啊!”她只是不希望她的悲剧再次上演。 我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精神世界里成长,涉猎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多样性有深刻的理解。我从不觉得有绝对的对错,每种生命的姿态都有它的美丽与丑恶。话说当时看的《儿童文学》,现在想想,里面许多文章,不过是作家披着儿童文学的外衣,写了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有些故事尖锐而残酷,并不都是“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种主旋律调调。 时代在变,我们用书、手机、电脑,甚至眼镜、手表或者不知道什么玩意儿阅读,但人类对知识的渴求从来没变过。殊途同归,而“道”在其中。我们阅读,我们思考,与古今中外的贤者对话,锻炼思维模式,理解这个世界,也能更从容的面对变迁与挑战。 当然,也要感谢我妈,如果不是因为她酷爱读书,她的言传身教和温暖的陪伴,我又怎能养成每日阅读这一受益终生的好习惯呢? 如今的我,果然很快学会了做家务活儿,而且做得有趣也不累。因为我能顺利掌握方法,把它当游戏来做,也能很好的调节情绪,并不把它当作累赘与负担。 到了周末,我用手机从网上下载好菜谱,从买菜到做好,不出一个半小时,一道莹透清甜的冬瓜虾米粉丝汤,一道鲜嫩多汁的油淋茄子,一道酸甜爽脆的鱼香肉丝就做好了。现在,换我给我妈做两菜一汤。 番外: 可曾想过,你用什么传家? 曾经读过一篇科幻小说,讲的是一万年以后,人类都灭绝了,一个智慧型机器人在废墟之中找到了一个人类冷冻受精卵,它把这个卵孵化成人,然后当他的爸爸妈妈。智慧机器人以非常严苛的手段训练这个孩子,磨砺他的性格,让他以一颗勇敢的心面对已经恶劣到无可附加的生存环境,好好生活下去。最后智慧型机器人能量耗尽,但给这孩子留下了一封情意绵绵的信,对他说:孩子,把你训练成一个勇敢的人,是我对你最大的爱。 这个故事和“虎爸”“虎妈”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世间父母爱子女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最高难度的也不过为塑造孩子的灵魂。 有SHE歌云“我要给你一个金钟罩一个铁布衫,走多了崎岖的路也不觉得害怕;我要给你个好灵魂一副好心肠,看见的美丽风景全都舍得分享”。
左岸记: 菜谱物语——青椒肉丝 无论是在街边饭馆里, 还是在普通的家常饭桌上, 总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它是那么的符合众人的口味, 那么满足你挑剔的味蕾。 青椒, 肉丝, 天生绝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