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汇第20130423期 脾肾两虚的表现及中医养生方法脾虚 1·指脾气衰弱不能升清的病机。 脾肾两虚多因脾阳虚,中气不足所致。 症见面色不华、眩晕、易汗、短气、食少、倦怠、腹胀、便溏或见眼花、视蒙、耳聋、食不知味,舌淡嫩,苔白,脉虚缓等。若因湿浊食滞以致脾气不升,则见头重如蒙、怠倦、不欲食、腹胀或腹痛,舌苔厚腻,脉沉缓。 2·指脾胃出现消化机能障碍。 多由肝失疏泄或湿困脾阳所致,亦有因饮食壅滞而致者。 主要证候有脘腹胀闷、食不消化、厌食、呃逆等。 3·指脾运化功能失常的病机。 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不能升清。 轻则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久则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若水湿困阻则四肢浮肿,或水湿成痰成饮,产生其他痰证或饮症。 肾虚 1·肾阴虚 即肾水不足,肾阳、肝火相对亢盛所致。 其原因有伤精、失血、耗液,以及急性热病耗伤肾阴等。主要表现为腰酸神疲、头晕耳鸣、少寐健忘、遗精早泄、闭经不孕、口干咽痛、午后潮热、两颧微红、五心烦热、舌红无苔、脉沉细数等。 2·肾阳虚 肾阳为全身机能活动的原动力,肾阳虚弱,即出现人体机能活动低下。 主要表现为面色晄白,精神不振,身寒怕冷,体力下降,腰酸腿软,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尿少浮肿,食少便稀,舌质嫩胖,舌苔白滑,脉沉无力等。 脾肾两虚 指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则脾阳失健运,成为脾肾两脏阳气俱虚的证候。 临床表现腰酸膝冷、畏寒、饮食不化、小便不利、夜尿多、浮肿、五更泄泻等症。 责任编辑:建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