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家港揽胜--香山古寺庙

 苏迷 2013-04-24

    张家港境内的香山,山并不高,主峰海拔仅为136.6米,也并不大,占地不过3000多亩,然而香山的名声却不小,在江南可以算得上是一座享有盛名的山。

  香山之所以那么声名远播,除了因为它拥有采香径、听松吟、梅花堂、洗砚池、石虎门、圣过潭、钓鱼台、桃花涧等八个著名景点之外,也还因为它拥有土地堂、朝南三官堂、东岳殿、祖师殿、兜率禅院、大悲庵、玉皇殿、朝北三官堂等八座古寺庙。

  小时候我之所以三天两头屁颠屁颠儿地往香山上跑,为的就是去欣赏那八个景点,去瞻仰那八座寺庙。站在那一个个景点面前,我就好比是在观赏着一幅幅佳画,只觉得目眩神迷;进入那一座座寺庙,我就犹如是在品尝那一坛坛佳酿,只感到如痴如醉。

  在香山的八座古寺庙中,要论规模之大,结构之奇,陈设之雅,当以朝南三官堂为首。朝南三官堂始建于五代萧梁时期(约公元503年~530年),原本规模甚是一般,直至清代光绪初年,智堃和尚当上了方丈之后,情况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智堃足智多谋,宏图在胸,聚合众人之力,外出募化钱物,然后大兴土木,扩张寺院规模。经过20余年凿石为垣、因岩筑室的苦心经营,终于陆续建屋造殿30余楹,使整个寺院面貌焕然一新。所有这些建筑,上栽危岩,下临深谷,结构奇特,造型精妙,远远望去,似见玉宇仙阁,凌空危挂,黄墙朱户,傍崖飞栖,可谓壮观之至,令人不胜神往。无怪清代一位诗人要为此写下这样的赞美诗句:“飞宇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谷道没云中。”朝南三官堂分前后两进,前进为灵官殿,后进为大圣殿。堂前山坡之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苍劲有姿,青翠欲滴,微风吹动,发出琅琅吟诗之声,“听松吟”一景即由此而得名。

  由朝南三官堂向上攀登,即可到达位于香山最高峰老虎背的东岳殿。东岳殿始建于吴国赤乌年间,面南背北,前后三进,呈阶梯形。头山门五间,两旁塑牛头马面,黑白无常;二进是东西两排偏房,每排六间,从南至北,设十殿阎王,正殿是东岳殿,正中央端坐威严的东岳菩萨;最后是五间大殿,称藏王殿,供塑地藏王。出庙门来到老虎背峰顶,极目四顾,南可见定、稷、花、绮诸山连绵逶迤,北可睹长江如飘绮白带不停舞动,东可望后塍、杨舍隐约出没,西可眺江阴兴国塔矗立于晴空之中,使人顿感“群山南来,大江东去”的雄伟气魄,陡生“极目不知万里远,举头唯见群山低”的豪迈情怀。

  土地堂位于香山东南麓,始建于五代萧梁时期,一幢12间,内供土地公和土地婆,虽历遭兵乱,却又屡获重修。从土地堂到三官殿,有平整石阶二百五十余级,两旁松柏夹道,且有花草点缀,景色极为迷人。沿着这条山路婉曲而行,可以一直通到西山之上。这条几乎贯穿整个香山的曲折山路,即是人们所说的“采香径”。循此径缓缓西行,可先后抵达祖师殿、兜率禅院、玉皇殿、大悲庵、朝北三官堂等寺庙。祖师殿原名真武庙,建于东汉光武帝时(公元129年),位于香山中腰,其雄伟仅次于朝南三官堂,是香山上最有名望的一座道观。兜率禅院又称兜率宫,位于香山中顶,始建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其旁不仅建有可饱览香山全景的最胜塔,且四周“隆石林立,松阴蔽日,黛色参天,幽异莫可状”,景色甚是佳妙。玉皇殿是禹王宫的一个大殿,它是香山上最早的一座寺院,乃周幽王年间为纪念大禹治水有功而建,位于香山西峰九龙池东侧。大悲庵位于姜太公钓鱼台旁,始建于清嘉庆年间,道光四年又增建两厢及天王殿。朝北三官堂位于香山北麓,始建于五代萧梁,堂内供三元菩萨,至清代增设关帝神像。

  这八座古寺庙各具独特风采,皆有引人魅力,许多善男信女慕名而来,蜂拥而至,这就使整个香山完全浸润在了香烟缭绕、香气扑鼻的氛围之中。香山本就以草香、花香、茶香、泉香为特色,有了这如云的香客,鼎盛的香火,香山也就更显群香荟萃,满山皆香,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香山”而名满江南了。

  而今,随着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香山的美景不仅风光依旧,而且越发显得俊俏迷人了。可那令我为之倾倒的八座古寺庙,却已在上世纪的“大跃进”浪潮中,基本上被毁坏得不留多少踪迹了,这也就成了我心中久远的痛。然而尽管如此,我对于它们却仍然是钟情依旧,梦牵魂萦,说什么也无法忘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