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丑小鸭》教学艺术镜头

 一马斋 2013-04-24

《丑小鸭》教学艺术镜头

(2013-02-01 13:53:33)
标签:

教育

分类: 杂志选登

《丑小鸭》教学艺术镜头

 

由“难为情”说开去

云南昆明市第二中学 赵玲

丑小鸭的坎坷经历让孩子们唏嘘,丑小鸭最后变成天鹅让孩子们欢欣鼓舞。丑小鸭的坚强感动了班上所有的孩子。解读这篇童话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往深处进行一番研讨了,我对同学们说:“在人们眼中出生低贱,在成长过程中饱受身体和心理折磨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天鹅,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小天鹅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的两个自然段。”

学生读:“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竖起羽毛,伸出他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一个学生很快举起了手:“老师,丑小鸭已经知道自己是天鹅了,应该是兴奋的、高兴的,为什么会难为情呢?”多么有灵感的发现,我可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有点慌乱,但很快镇定下来,我问大家:“是呀,为什么要难为情?”

“我觉得这里的难为情是指丑小鸭一直是‘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的,突然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一下子不能接受,或者是反应不过来,所以难为情。”那个孩子说,看来这是他思考过的。

另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丑小鸭一直被别人歧视,连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也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特别让人难受的是原先爱他的妈妈在别人的不断攻击下也改变了看法,他的妈妈说:‘希望你走远些。’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一直都不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所以难为情。” 这个孩子读书细致,能够发现问题。

“两个同学的见解是他们认真读书的结果,那么,现在老师作一点补充,让我们来看看原著上是怎么说的。同学们边看边想,看看有没有新发现。”

我也走进了这个“难为情”,和同学们一起寻找原著中关于鸭妈妈保护这只丑小鸭的情节。

“老师,我知道了,因为他一直被欺负,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了自己渺小、卑微的印迹,所以,他把头藏在翅膀底下,这样突然的幸福让他不知所措。”这个孩子联系的能力很强。

“你的发现真不错,这样的推断是合理的。同学们,他用的‘印迹’这个词很准确,大家记一记。”我说,“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还发现了什么?”

“好像‘难为情’这个词还有别的意思。后面有一句话‘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这颗好的心是一颗平静的心,虽然别人深深地伤害了他,但他并没有以牙还牙,反而以德报怨!”

我很高兴:“说得真好!平静这个词换成‘平和’是不是更好?‘以牙还牙’、‘以德报怨’用得恰当。”

“老师,我明白了,一个人经历了磨难却仍拥有一种淡定,就是一颗好的心。”

“小时候听丑小鸭的故事,我为他终于不是丑小鸭而高兴,可是,我现在不这么想了,这样一只能够面对挫折、勇敢生活的丑小鸭,即使最终没有变成天鹅,也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这个孩子的想法非常独特,我不由追问:“为什么呢?”

“因为从‘难为情’三个字我看出他身上具备非常美好的品质:胜不骄,败不馁!变成天鹅,他如此淡定,那我想,如果他仍然是一只丑小鸭,他也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这样的丑小鸭不是更值得尊重吗?”

“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文中说得多好啊: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是的,丑小鸭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因此他是不会骄傲的!”我由衷地赞叹道。

突然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手,眼里满是迫不及待:“老师,我觉得丑小鸭就是安徒生!”

我一阵欣喜,在安徒生的作品中,《丑小鸭》被认为具有自传意义。“何以见得呢?”

“因为安徒生有着和丑小鸭一样的经历,他是穷人的孩子,被人瞧不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遭受过很多磨难,最后终于成为了像天鹅一样的童话家,被人们所喜爱。”

“我也看过关于安徒生的一些文章,我同意刚刚这位同学的看法,安徒生经历了许多苦难,最终成为了一个大童话家,他也像丑小鸭一样,仍然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待所有的人,这才是最美好的。”

就这样,孩子们从“难为情”三个字品味到了一种谦和、淡然面对成绩的美好!看着同学们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心里洋溢着一份温暖。

 

 

 

 

不丑的丑小鸭

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师大呼兰实验学校   张猛

安徒生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在他那支神奇的笔下,丑小鸭丑得竟然叫人有些心酸和不忍。我想在“丑”上做点文章,待学生浏览全文以后,我问他们:“丑小鸭丑不丑?”

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丑!”话音刚落,却从身旁传来一个异样的声音,“丑小鸭也不丑啊!”是个很细弱的声音,我却听得很真切。

我很想听听这个与众不同的表达:“丑小鸭为什么不丑?”

那个在下面窃窃私语的女生站了起来:“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丑小鸭不丑是因为他有一颗‘好的心’。”我很惊喜,她不但眼中有文字,更有个性的思考。

于是,我进一步追问:“丑小鸭那颗好的心,应该是一颗怎样的心呢?文中有具体表现吗?”

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手:“被逐出家门的丑小鸭走进野鸭中间,他‘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礼’,丑小鸭对人很恭敬,说明他有一颗谦虚的心。”

“谦虚,还能换个词吗?他对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礼,而且是‘尽可能’,他把自己放得很低,那叫谦——”

“谦卑!”有学生脱口而出。

另一个学生回答:“冬天变得很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至于完全冻结成冰,在艰苦的环境中,小鸭表现出坚强和忍耐,他有坚忍的心。”

又有学生站起来,声情并茂地读着:“‘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连狗都不咬他,那得丑成啥样啊?”还未读完,有学生插话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小鸭很幽默。”

“仅仅是幽默吗?幽默背后隐藏着什么?小鸭当时是怎样说出这句话的?”

“舒了一口气。”学生回答。

“我们一般会在什么时候舒一口气呢?” “紧张、危险、郁闷、艰难……”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对,也就是在我们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大家试着做做这个动作,长舒一口气。”……

“那是刚刚躲过一劫的庆幸。”

“‘谢谢老天爷’,还有感激。”

“后一句呢?面对生死考验他还能如此幽默地解嘲,这是什么?”

“乐观!”

学生自然总结出丑小鸭还有感激之心、乐观之心。看着他们一步步从“丑”向“不丑”迈进,我满心欢喜。

“小鸭后来有了栖身之所,他可以满足了,但他偏不,他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当第一次看到美丽的天鹅,他有怎样的表现?”

生答:“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

“小鸭拼死也要飞向这些高贵的鸟,他的想法是什么?”

“他想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对,变成翱翔于蓝天白云间的自由自在的天鹅,这是丑小鸭长久以来一直怀有的——”

“梦想!”学生一起说出了这个词。

“好的心还应该怀有梦想。丑小鸭在歧视、排挤和凌辱中一路走来,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他抵达了美的境界,感受到幸福的真谛。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好的心’究竟是怎样的心?”

谦卑,执著,坚忍,乐观……一个个美丽的词语飞出,课堂溢满感动。

“向往美好,不懈追求,这让丑小鸭走向了美丽的天鹅。这既是童话,也是人生。正如安徒生所言:生活本身就是童话。现在,请你为不丑的丑小鸭写一句人生格言。”

学生拟出一些精彩语句:“逆境出人才”,”走弯路是幸福的”,“苦难是财富”,“人生因梦想而高贵”……一只只白天鹅在飞翔。

“从丑小鸭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不丑,因为他有一颗好的心,那就是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其实,每个人都是丑小鸭,只要你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丑也会变成美,会走向高贵,会变得与众不同。”

 

 

 

 

丑小鸭的“冬去春来”

四川成都市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 李海燕

初中生大多读过《丑小鸭》,对丑小鸭历经磨难最终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也是很熟悉的。那么,为什么编者还要把这篇童话编入七年级下册以“成长”为主题的单元呢?其用意很明显:升入初中的学生需要独立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渴望被人接纳、被人认同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少年时期更是梦想缤纷、追求卓越的年纪……这一切都是成长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孩子们成长路上一定会遇见的喜与忧。所以,学习本文,只是复述情节、谈谈启示的程式化教学并不能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我决定从故事中最生动的“冬”与“春”的描写入手,寻找理解主题的切入口:

“同学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你们已经很熟悉了,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丑小鸭出生在夏天,经历了漫长的秋冬两季,最后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是在——‘春天!’”(学生齐答)

“有没有想过,这是不是作者特意安排的?为什么作者不把丑小鸭的出生成长写在春天里,而最后变成天鹅是在冬天里呢?(学生有的陷入沉思,有的窃窃私语起来。)”

一个男生率先举手:“老师,我认为安徒生是挺讲科学的,因为我知道天鹅一般都是五六月份产蛋的,所以他是按照自然规律这样写的。”

“不错啊,天鹅的确一般在五六月份产蛋,但老师查了资料,也有在冬天产蛋的天鹅呀!”

“要是把小鸭的经历主要写在春天里,故事就没有那么吸引人了。”又一个学生发言。

“春天里百花盛开,阳光明媚,说不定丑小鸭长成的白天鹅更动人更美丽呢!”我故意说。

“写丑小鸭在寒冷的日子里顽强求生,更能显出它所遭受的磨难。”

“越是写环境的恶劣,越是能显出小鸭的坚强。”

“那么课文中有哪些文字直接或间接写到这样的寒冷呢?读一读。”(学生读“秋天来了。树林里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和棕色……你只要想想这情景,就会觉得冷了。”“冬天变得很冷很冷,非常的冷!……”)

“作者在这些文字里有没有情感的流露呢?”

“有对小鸭遭遇的深深同情。”“有对小鸭坚持不懈的赞美。”“有对小鸭默默忍受的肯定。”学生纷纷回答。

“小鸭忍受的仅仅是寒冷的天气吗?”我因势利导。

“我觉得这个冷还有周围人对它的态度,比如他身边的兄弟姐妹,还有那些鸡鸭,都对它很嫌弃。”

“连女佣人也用脚踢他。”

“公雁还开它的玩笑,说他丑得可爱。”“农家小屋里的短腿鸡嘲笑他不能生蛋,猫绅士鄙视它不会讨好主人。”

“是啊,小鸭处处受排挤,被歧视。在它心里,它是得不到大家认可的怪胎,连它自己也忍不住哀叹自己的丑陋!这样的自我否定与深深的自卑感是来自心底的寒冷。”

“寒冷的日子固然难熬,但它就没有一点希望了吗?”我又问。

“有。要是没有那个种田人踏冰救出小鸭来,恐怕小鸭早就被冻死了。这是种田人给了它生的希望。”

“小鸭第一次看见天鹅,就有说不出的兴奋。只是看过一眼,就再也忘不了那些幸福的鸟儿。我觉得这是它心底的向往,也是它的希望吧。”

“说得真好。”我赞叹道,“正是这些微弱的温暖和渺茫的希望支撑着小鸭,才使它努力顽强地熬过一个又一个寒夜,忍受住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打击。终于,它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请大家一起读一读文中描写春天里小鸭变成天鹅的内容。”(学生读:“这儿的苹果树正开着花……”)

“冬去春来,丑小鸭历尽艰辛,终于蜕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你从作者巧妙安排的季节变化中,悟出了哪些生活的道理呢?可以结合实际谈一谈。”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冬天’,只要不懈努力,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逆境中不绝望,在心底里埋下希望的种子,就会等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就即便不被别人认可,也不要放弃自己,因为命运总会有转机。要坚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热烈的掌声。)

……

是啊,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就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就少了一道银灿……”我说,如果今天我们没有这样细心品味过丑小鸭的“冬去春来”,我们就不会读出那一份成长的艰辛与喜悦,也将不会拥有一份成长路上的灿烂与光辉!

 

 

 

 

让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接轨

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王君

《丑小鸭》是我非常珍爱的一堂课。

我用的是“关键词咀嚼法”。我带领学生对“世界”、“丑”、“逃”、“好”四个关键词重锤敲打。如何敲打?方法之一是“整合式助读”。简单说就是整合全篇童话中传递相似信息的内容,形成一个“理解场”,让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接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比如要让孩子们理解“丑”, 我就这样处理:

师:一只不谙世事的小鸭子怎么会觉得自己丑呢?

生:是周围的人灌输的!

师:对!说得太棒了!我们看看周围的人是怎么向丑小鸭灌输的。

(投影相关的文段,学生情景朗读。)

师:除了灌输,同学们还发现更深刻的东西没有,其他人都觉得小鸭丑,表面原因是什么?

生:他长得又粗又大!

师:“粗”和“大”并不能算是一种丑。其实安徒生并没有用文字来具体写小鸭子到底怎么丑。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沉默。)

师(读):别的没有一个像他!

师(读):他们都很漂亮,只有一只是例外。

生(激动地):他和其他的鸭子不一样!

师:对啊!孩子们。丑小鸭的“丑”根本原因乃是因为他和别的鸭子不一样。这“不一样”导致了小鸭被孤立。这股力量强大到了连他的家人和唯一怜爱他的母亲也无法坚持对他的爱了。兄弟姊妹们老是说……

生(读):你这个丑妖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

师:母亲说……

生(读):我希望你走远些!

师:这是多么让人绝望的事啊!个人和群体不一样,真的会导致这么糟糕的后果吗?当然会!中国智慧的古人早就谆谆告诫过我们了。看……

【投影】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选自老子《道德经》

师:老子是中国人中最有智慧的人之一,他早就洞穿了社会的特质,所以他才说要“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在尘世”,这样不露锋芒,消解纷争,个体和集体一样了,就是“大道”了。再看……

【投影】

人人向往群体,人人害怕孤独。制造群体时也就制造了孤独、孤立。被孤立者就反躬自问,产生自我罪错感,并开始赎罪,向往集体……许多统治者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师:我以前以为只有中国文化是引导人们自觉消弭其个性的文化,现在看来西方国家在某一个阶段也是一样。怎么办?那只身份高贵的老鸭子提出了建议。什么建议呢?

生:“他们都很漂亮,只有一只是例外。这真是可惜。我希望能把他再孵一次。”看,高贵的老鸭子提出的建议是让鸭妈妈重新把小鸭再孵一次,让丑小鸭重新做人。

师:这简直是荒唐!但在现实生活中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孙悟空被压到五行山下,被送进炼丹炉,甚至被送去取经不就是一种实质上的强行重新做人吗?世界上多了一个斗战神佛,但少了唯一的一个美猴王……这不多说。鸭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生(读):我想他会慢慢长得漂亮的,或者到适当的时候,他也可能缩小一点。

师:漂亮就是——

生:缩小一点儿。

师:缩小一点儿的深层心理是什么?

生:就和别的鸭子一样大了。

师:对,这就不会和“集体”格格不入了。这样的故事也很多。比如……

【投影】

楚王好细腰

宫中多饿死

生(惊呼):哦……

师:这个故事很经典,大家都读过。这和让丑小鸭变小是一个道理。社会上流行什么,当权者喜欢什么,就把自己变为什么样。但是,丑小鸭做不到。于是他选择了——逃!

……

就这样,我让“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接轨了。我带领着学生咬文嚼字,引领着他们深深地进入文本,让他们分析、想象、辩论、归纳。在其他环节,我也用相同的方式围绕着“世界”、“逃”和“好”讨论了一系列问题:丑小鸭生活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丑小鸭是“主动地逃”还是“被动地逃”?丑小鸭可不可以不逃?丑小鸭逃跑历程中最关键和最辉煌的时刻各是什么?他靠什么在“逃”?如果他就生在天鹅群中,他就一定会成为天鹅吗?……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孩子们渐渐读出了“苦弱个体的艰难抗争”,读出了“新鲜空气和太阳光是我们唯一的信仰”。

 《丑小鸭》的教学得以别开生面。

 

 

 

 

丑小鸭与百合花

广州外国语学校  熊芳芳

我很喜欢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这篇文章里的百合花,历经了生命的三重境界:完成生命,努力生长——证明生命,努力开花——提升生命,默默开花。而在教学《丑小鸭》的时候,我又一次想到了林清玄送给我们的那束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丑小鸭》一课,我把目标定位于“生命教育”。课前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丑小鸭“丑”吗?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吗?生命的旅程是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可规划可预设的?

前两个问题很顺利地解决了,到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正欣慰地读着:“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马上就有学生提出异议:“既然这样,就是上天注定。它是一只天鹅蛋,不努力也会成为天鹅啊!”

是啊,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于是有学生说到狼孩,有学生说到环境对人的影响,而我告诉他们,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丑小鸭的努力,不仅是在完成生命,更是在认识生命,认识自己,而它之前的奔逃与努力,其实是一种动态的等待。在这种等待中,生命渐渐抵达属于它自己的时间。

孩子们似有所悟,我又顺势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人问禅师怎样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禅师说了几点要求,要他每日操练,其中包括圣洁。他一个月以后来见禅师,说自己其他几点都做到了,只有圣洁,好像总无法达到完全。禅师后来告诉他没有人能够完全圣洁。那个人问:“既然圣洁是人人都做不到的,你又为何要我去操练?这对永生又有什么用呢?”禅师说了这样一句话:“记住,我们无法帮助太阳升起,但我们可以在清晨的路上奔跑着迎接它的到来。”

我问大家,禅师的话怎么理解呢?

一女生说:“太阳自升它自己的,你也只管跑你自己的,心中有梦就可以。”

另一女生学着说:“天鹅自成为天鹅,丑小鸭自以丑小鸭的心念去奔跑,心中有爱就可以。”

我说:“丑小鸭的努力其实带有很大成分的无意识和非主观。它并非为了成为天鹅而奔跑。它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可以成为什么。它不断地被现实驱赶、逼迫,最后偶然间遇到了天鹅,在真正意义的梦想萌发的瞬间就立刻实现了梦想,年轻的生命便成为了传奇。那些无意识的努力,成了迎接新生的隆重的仪式。没有谁像它这样,在偶然与必然的交错中将自己缔造成奇迹。”

有学生问:“那么我们的生命旅程究竟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可以规划和预设的呢?”

此时,我引入了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带领学生走进百合花中,走进《丑小鸭》中,我们开始比较两者。

学生1:“相比之下,百合花是强者的生命,它人生目标清晰。”

学生2:“百合花内心世界很强大,而丑小鸭,是一个标准的弱者,它太自卑。”。

学生3:“丑小鸭自感卑微,所以它在最幸福的时刻也一点不骄傲。”

学生4:“它甚至不会骄傲,连幸福也不会想!”

学生5:“百合花是自救者,丑小鸭是被逼的,丑小鸭之前从不知道‘我是谁’,但丑小鸭也值得我们敬重。”

学生6:“百合花的生命历程与丑小鸭的生命历程有极其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百合花的人生目标和梦想是明确的,但它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是天鹅。”

……

生命的气息在课堂上飘荡。我说:“丑小鸭的高贵,首先在于它的谦卑。起初的丑小鸭其实没有梦,它也并未为自己的命运设计任何轨道,然而一个生命种种的需要推动着它不断地继续前行。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春天就来了;走着走着就会跑了,最后竟也会飞了;走着走着就离开了那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离开了鸭们的种种标准,进入了属于自己的天鹅世界。”

我和学生最后有了共鸣:强者自有强者的骄傲,而弱者自有弱者的幸福。因为强者用头脑筹划人生,而弱者用心灵拥抱命运。所以强者多了自豪少了惊喜,而弱者少了抱怨多了感激。

下课了,丑小鸭还在飞翔,百合花依旧芬芳……

 

 

主持人语

一颗好的心

肖培东

“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一个“好”字,道出了丑小鸭华丽转身的全部秘密。其实,一堂好课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位好的语文教师,而他,必然拥有一颗好的心。

读赵玲老师的《由“难为情”说开去》,你会读出教师的一颗真心。当学生很突兀地提出“变成白天鹅后的丑小鸭为什么还要难为情”这一闪烁着思维火花的问题时,我猜想,“有点慌乱”的赵老师也该多少有点“难为情”。赵老师的精彩也就立足于这样一份真,她没有回避、没有掩饰、更不搪塞,而是很真诚地抓住了学生的真问,和学生一起回顾并思考丑小鸭性格及心理形成的相关细节,课堂对话便在更高层次上得以实现。钱梦龙老师说过:“如果我上的某些课看起来似乎还有些灵气的话,那不过是我‘借用’了学生的智慧而已。”赵老师就是借用了学生智慧生成课堂灵气,由初时的慌乱到镇定而后逐步走向高兴欣喜,教师的心理变化也很真实地折射着课堂的流程。语文课程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听到课堂上那一声轻微的质疑并由此激活课堂,张猛老师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一颗爱心。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丑小鸭丑不丑?当多数学生在费时揣测教师想让我回答什么的时候,倔强的女生开出了另一种颜色的花瓣。“丑小鸭不丑”,这自然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全力奏响的旋律,但学生已经提前自行歌唱了。是按部就班精确抵达,还是枝生节外进行灵性启迪?那个窃窃私语的女生站了起来,课堂也因此有了站立的姿势。春风大雅能容物,一个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漠不关心的教师是不可能滋润出一颗颗好的心的。“从来不曾用心看看这里,你怎会发现另一个世界!”电影《风中奇缘》中文主题曲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一样唱给所有的语文教师。

一颗好的心是慧心。有慧心才能有慧眼,才能看到文本中蕴含的美的因子,才能捕捉到童话的季节安排与丑小鸭的命运的深度契合。冬去春来,丑小鸭终于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李海燕老师深研文本,选点精妙,把《丑小鸭》浓缩为如此有创造力的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透射来带动对全篇的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共生。看到李老师带领学生穿梭在丑小鸭的春夏秋冬中,我很是感慨,很多时候,门是虚掩着的,我们却没有推开,更没勇气去打开另一扇窄门。语文课堂并不只是为了使学生读懂某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思维的能力。“童话和现实互相很接近。”很多童话课堂里,我们收获的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那颗好心,很少有人思考白天鹅变成丑小鸭的社会悲哀,王君老师却带着孩子们甚至读出了“苦弱个体的艰难抗争”,读出了“新鲜空气和太阳光是我们唯一的信仰”,让“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接轨。是的,在文本里,童话总有一个和谐的结局,而现实则通常要超越尘世的人生伸延进未来甚至永恒,但这并不意味着童话是在逃离尘世。比之深刻个性的解读,我更欣赏的是她后段还未为我们展开的用童话的方式教童话。童话是什么?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你看,丑小鸭逃跑历程中最关键和最辉煌的时刻各是什么?他靠什么在“逃”?如果他就生在天鹅群中,他就一定会成为天鹅吗?我真的很想看到孩子们在回答此类有趣又深刻的问题时那充满想象的眼光。一颗好的心还一定是生命的心。中学语文课本,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熊芳芳老师的课堂上,弥漫着浓浓的生命气息,丑小鸭的蜕变,百合花的芳香,其实都是教师站在生命的高度,将生命幸福作为至高的教育价值。苏格拉底、禅师、林清玄等等,课堂上的生命故事与生命哲理,童话与散文的比较阅读,都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认识悦纳自己的生命并尊重其他生命。成功的教学,不仅指向语文知识的增长,更指向学生灵魂的生长和精神的发育。而这背后,语文教师要有一颗好的心,也需要有底蕴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哲学。

略显遗憾的是,五个镜头多是就文本理解而凝成的,个别细节多了点强势“教”的痕迹,少了点自主“学”的发现。若能读到更多因文本语言的品析而生成的更为自然的课堂精彩,则又是一件幸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