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转弯

 归来雁782 2013-04-25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坎坷坷,崎岖弯折的时候,这时的我们或许要学会转弯,去寻找另一番天地,走向另一个成功。

学会转弯,是一种智慧。

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发现中国人并非肉质上的病弱,而是精神上的愚昧,麻木。随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笔下的文字来唤醒那些落后,愚昧的国人。于是一部部文学着作由此诞生,鲁迅先生也因此闻名于世。

学会转弯更是一门艺术。

自古以来放弃高官厚禄而选择归隐田园的文人志士大有存在。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李白;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王维;有“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的陶弘景……他们正是因为巧妙的转好了一个弯,找到了另一条明亮舒适的生活之路。

在不幸降临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到了路的尽头,而是提醒我们是时候转弯了。就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每个转弯处都有一个交通警示牌:前方转弯。如果我们光只顾着着急,而忽视了警示牌,那不就意味着我们将止步不前?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生活需要随时准备转弯。

学会在逆境中转弯,用逆境作马达,驾驭你的生活小车狂奔。

学会在失败中转弯,带上失败的经验,去寻找另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一本书因为其某个故事情节的大逆转而更精彩,那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我们漂亮的转弯更灿烂。



                             学会拐弯

时下,国家改革难点多、世界经济问题多、国际军事热点多,政坛人物新闻多,呈现出社会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思想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形态,加之人们工作忙碌、生活紧张、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物欲横流、社会浮躁心态,老究相聚议沉年往事问题看法认识差异观点不同扯的面红耳赤,年轻碰杯谈时下热点人生难点分析各异见解不同争的脸红脖粗,老少愤青论全球趣事政坛大事观察有异思考不同吵的唾沫横飞,政见高手就经济走向政治动向理论曲异点评不同话的奇谈怪论。

没有人低头、没有人让步、没有人拐弯,直直的把一场相会、生生的把一次交流、干干的把一回聚餐,搞的不欢而散、心存怨恨、怒目相向,留下几许遗憾、多少后悔、太多不再。

从一个资料上看到这么一则古代笑话,说两个秀才争观点:四乘以八到底等于几?秀才甲说等于三十二,秀才乙说等于三十六,谁也不服谁,就去县衙打官司。结果秀才甲输了,挨了二十大板。秀才甲不服,质问县太爷断案怎能如此昏聩。县太爷说:“你竟然和这样的白痴争论,说明你比他还蠢,不打你打谁?”

确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天赋出众,才能卓越,却往往一事无成。分析原因,往往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喜欢不择对象地与人争斗。主要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到一些无关痛痒,甚至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去了,反倒没时间和精力去花心思做更有建设性的事情。也因争吵争斗,人际关系往往十分紧张,想有作为就很难了。

想一想文革十年,有多少夫妻观点不同,争的同床异梦,甚至家破人亡;有多少父子立场不同,闹的大打出手,直至断绝关系;有多少同事见解不同,吵的掀桌摔碗,结果好友反目;有多少单位派系林立,干的擦枪走火,最终人亡政息。

对于一个喜欢争斗的人,仅从道理上游说他不争斗,一如想改变他的基因,不可能。但利益永远是说服人最有效的法子。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说两个人争论“千丝万缕”中“缕”的读音,甲说读“篓”,乙说读“屡”,谁也不服谁,就去找一个语言学教授评判。教授说:“读‘篓’。”乙不服,质问教授怎能如此误人子弟?教授说:“对于这样一个不肯接受真理的人,就让他自以为是好了。他读一辈子白字,你落一辈子好名,想想谁划得来?”

通过“好名”的心理说服好斗之士放弃无谓的争斗,这仍只是一种消极的方式。

其实,生活中许多事、许多话、许多人,当遇此场面时只要稍作冷静、稍点让步、稍微拐弯,就会是另一种结果。

“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也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学会拐弯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能够做到“有理也要让三分”就更难能可贵了。拐弯就是对人的宽容和友善。善于“拐弯”的人,注重心平气和地对待一切事情,不怕吃亏和受委屈,甚至“背黑锅”。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和睦为贵,忍让为高。

古往今来,人世间的许多憾事,都是因人与人之间缺乏相互容忍和让步,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才发生的。拐弯是一种蕴含深刻哲理的正确决策。本来,人不讲理,是缺点。但是人只知讲理,则是一个盲点。殊不知,天有阴晴,月有圆缺,军事上也有进攻防御。久旱必有雨,山尽必是水,月缺必有圆,防御是进攻的准备。同理,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光有鲜花和掌声,还有挫折和教训,不可避免地也有进退的时候。有策略、有智慧的人,站得高,看得远,能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为人处世,常常会使错综复杂剑拔弩张的严峻形势缓和下来,适时恰当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善如流,去创造一个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的环境。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要企图论证自己优秀、别人拙劣,自己正确、别人错误,更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每个人的才智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超过他人。不要事事、时时、处处总是惟我独尊、固执己见、惟利是图。要学会照镜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的弱点,通过时常自我反省,学会拓宽心理容量,使自己有良好的修养和宽大的胸怀。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



议论文阅读:《学会“拐弯”》阅读训练

学会“拐弯”
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有一个好心态。”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
②历史像一辆在弯弯曲曲路上行进的车子,每个人都是坐在车上的乘客。车子拐弯了,不随着车子拐弯的人,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斯大林对此说得更形象:“每当历史的车子在转弯时,总会有人从车子上掉下来。”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适应车子的转弯而主动转弯。爱因斯坦说:“人的最高本领是能够主动适应客观条件。”适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人只有主动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适应客观条件“拐弯”,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③俗话说,人生在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这个“拐弯”,不是放弃,不是退出,而是在迂回中窥测前进的方向,在困难中发现有利的因素,在审时度势后作出理智的选择。“文革”时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被勒令守楼和听电话。一般人会觉得这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认为这是难得的好时光,便利用着3年“好时光”,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这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做一件事有时也是如此,本来以为走到了失败的境地,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你会突然发现其实正好走向另一成功的途径。伊朗建德黑兰皇宫时,设计者原打算把镜子镶嵌在墙面上的。当镜子从国外运抵工地后却被打破了,他们就大胆创新,将这些碎片镶嵌到墙壁和天花板上。于是,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德黑兰皇宫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马赛克建筑。
⑤可见,人生天地间,学会“拐弯”是极为要紧的事。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9期,有改动)
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文章第②-④段具体阐述了怎样做才能学会“拐弯”,请逐段简要概括。(3分)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1)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一半代表向下,右边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
(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有什么好处?)
(2)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
(句中加点的“不仅”、“更”为什么不能删去?)
4.文章第③段说:“人生处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请结合你的一次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
1.引出议论的话题(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文论据论证学会“拐弯”的重要性。(2分,写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1)顺应潮流,主动适应。(2)审时度势,理智选择。(3)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大胆创新。(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1)形象传神地揭示了“拐弯”的意义——“拐弯”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2)作者强调的是:就学会“拐弯”而言,“化解困难的大智慧”比“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重要。删去“不仅”和“更”,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这两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这句话是说人生处世经常会碰到困难,需要人们学会“拐弯”,把自己带出困境。(3分,句面意思理解1分,结合生活或学习经历分析2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