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床技巧决定大脑效率高低

 yagi1 2013-04-25

起床的技巧,决定大脑效率 

你是否有时在起床时会感到头昏眼花,明明睡眠时间和平时差不多,但一整个上午仍然感到昏昏沉沉?

其实这是起床的方式出了问题。

原来,我们的睡眠可以分为「快速动眼睡眠期」和「非快速动眼睡眠期」,两者的睡眠周期大约在九十至一百二十分钟,会在睡眠时多次地转换直到清醒为止。如果是在深度睡眠的「快速动眼睡眠期」被闹钟强迫唤醒,此时头脑便会感到非常地混沌,难以有效率地从事接下来的工作。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减少对闹钟的依赖:看是要在固定时间就寝与起床,让大脑能够习惯性地自然清醒,又或者是记住自己需要多少时间睡眠,让自己能在睡眠刚好足够的状态下醒来。 此外,由于一般人的生理时钟就是设定在白天工作,所以光线的照射也是能让人自然清醒的方法之一。如果是居住在采光不好的房间,也可以使用定时器开启任何能散发光线的电器。

当然,有些人要精准地控制起床时间可能比较困难,那么不妨在刚睁开眼睛时,先试着让手与脚指不断地做开合动作,产生电流来活化大脑,也能够避免直接的起身让血液得急速由心脏传送到脑部,进而造成大脑的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身体对抗压力的主要荷尔蒙之一──「皮质醇」在起床后的二十分钟会达到当天的最大值,之后整体便会逐渐下降,这也就是人体既有的生理时钟之一。也就是说,越让人感到困难的工作或学习也就要越早进行,才不会被过多的压力或挫折感给影响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