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缘脑,宏观学习更有效 在我们的大脑中,最原始的部份称为「脑干」,它不具备学习能力,主要负责与生存本能有关的功能。形成在「脑干」后的是哺乳类动物所共有「缘脑」,包括杏仁核、海马回和下视丘等等,是处理情绪与记忆的中枢,具有稳定身心的作用,也被称为情绪脑。而人类所特有的则是「大脑皮质」,是学习能力的所在,重要的功能包括语言、逻辑分析、创意与决策。 由于「缘脑」负责人体生理及心理平衡,所以必须过滤脑部接收到的每一个外在刺激。当脑部接收到新的信息,「缘脑」便会将其和既有的旧经验(知识)进行比较:如果是曾让人感到正面的信息,「缘脑」会让该信息传递到「大脑皮质」进行深度处理,而我们也将产生愉悦感及处理(学习)动机。 相反地,「缘脑」也会拦截一切曾使人产生负面情绪的类似信息,阻止「大脑皮质」深层处理;而即使是能够通过「缘脑」过滤的中性信息,「大脑皮质」无法得到强烈刺激,同样也无法使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再转化为长期记忆。 换句话说,「缘脑」是以固定模式在处理外来刺激,这在我们面临生命危险时十分有帮助,过滤机制让我们停止无谓思考并且快速作出反应。不过,这也表示任何不愉快的学习经验都会让「缘脑」更抗拒学习,而我们也必须说服「缘脑」,让它认为新的信息(知识)对我们有帮助,才能使它顺利传到「大脑皮质」,并且留下深刻的记忆。 要让「缘脑」对陌生新知产生好感,在接触一个新单元时,我们应该先想办法让它与已能充分掌握的旧知识作出连结,譬如作出简单的比较或分析表;又或者是内容更陌生的知识,也可以先观察它在整体科目架构下的定位,让「缘脑」认为那并非是杂乱无章的陌生信息,而是已能确实了解的知识的分支,就能产生积极的心态,促进学习效益。 此外,由于观察体系定位的动作并不困难,所以也能作为启动大脑思考模式的「暖身动作」,彻底避免一坐上书桌就「劈头猛读」,最后花上一二十分钟才进入状况的情形。 资料来源:读书别靠意志力—风靡德国的逻辑K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