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娘要嫁人》: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4-25
聚光
《娘要嫁人》:
探寻中老年人爱情的权利
李烁
  电视连续剧《娘要嫁人》剧照,图为蒋雯丽(左)饰演齐之芳。

  探寻中年单身母亲的情感权利

  近期热播的46集电视剧《娘要嫁人》跨越新中国一段特殊历史,以丰厚的史诗气度、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唯美的视听语言,刻画了一个中年单身母亲齐之芳(由蒋雯丽扮演)面对苦难命运的坚韧不屈和对人生幸福的执着追求。蒋雯丽曾在电视剧中多次塑造中年女性形象,如《牵手》中的夏晓雪、《中国式离婚》中的林小枫、《金婚》中的文丽、《幸福来敲门》中的江路,她们大多生活于当代,需面对婚姻危机、婆媳矛盾甚至是继母身份等戏剧冲突,而《娘要嫁人》中的寡妇形象齐之芳则有新的拓展。这位有着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和贫穷的年代,个性坚毅浪漫、命运坎坷曲折,在为儿女牺牲奉献和追求自我幸福的矛盾之间历尽挣扎。通过这一特殊的女性形象,《娘要嫁人》一剧传达出电视剧创作者对中年单身母亲情感权利与情感理想的深切关注与深入思考。

  编剧严歌苓擅长刻画各类性格独特、命运坎坷的女性形象,此番创作主旨在于关怀中年(尤其鳏寡)人群的情感需求和内心世界。谈及对齐之芳内心情感的挖掘和表现,严歌苓说:“很多孩子认为母亲就是一个母亲,不愿去理解她们心里的秘密、情感的折磨和苦难,甚至觉得很羞耻。我就是要借这部剧来挑战孩子们的这种观念……像剧中大毛说过的一句话:‘你们现在还有什么资格说爱情,爱情已经是我们的事了。’这句话我曾经也对我的父母说过,非常残酷。齐之芳要强、坚韧、性格中又有不驯服的一面,也会挑战女性的传统美德。”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娘要嫁人》一剧开头即强调齐之芳视爱情重于面包的理想主义人生态度(宁舍一块臭豆腐也愿意花四分钱发一份有“吻”的电报),为其命运发展奠定了性格基础。但沉浸于幸福中的她却很快接到挚爱丈夫因公致死的噩耗,这也让主人公在开场即被置于命运的转折点,从生活幸福的贤妻良母变成独自养家艰难度日的年轻寡妇,浪漫的人物性格与残酷的命运安排形成引发惊叹、同情、关切的戏剧张力,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凸显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真实人性。

  贡献丰满独特的女性形象

  剧中的齐之芳虽然生活在保守、饥荒的艰苦年代,却有着明媚的个性和高洁的人格。纵然遭受丧夫之痛、生活捉襟见肘,如同那身干净漂亮的衣裙被泼上油污、被擦锅台的脏抹布揩过,也会在母亲的安慰下破涕为笑,穿上粗布、登上舞台、照样欢乐爽朗地放声高歌。电视剧前半段,在对老李的理性考量和对小戴的感性倾向之间,芳子最终选择为后者守候,而不愿为生活所迫,为了沙发、大房子、胡萝卜兔肉和半个猪屁股蛋子而嫁人。尽管剧中家人劝她远离“右派”,剧外观众也质疑她对小戴的“右派”身份心无芥蒂不符史实,但导演乔梁相信这种人物性格和行动的设计,正像是“在当时灰暗背景下的一抹亮色,以时代的压抑反衬出齐之芳人性的绽放……现在看来依然保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同为“文艺青年”的小戴有文化、有生活情趣,与她情投意合,剧中对二人短暂的爱情生活也因此采取了浪漫化的视听表现手法,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这个身处逆境、与命运抗争的女性内心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面对历史加诸自身的苦难遭遇,齐之芳的勇气包含了一个女性在逆境中不卑不亢、与命运抗争的柔性力量,以及一个母亲在漫长的艰苦生活中伟大而宽容的母爱力量。一方面,她是一位“很浪漫、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忘自己是个女人的人”,她眼中的世界始终美好,她身后摇曳生姿的长辫子、对镜梳妆的举止、素雅的白丝巾结和鲜嫩的绿毛衣等充满女性魅力的风情,无不体现着她在困境中依旧对幸福生活抱持的憧憬。剧中多次出现她用热毛巾敷脸的镜头,表面是舒缓压力的生活细节,其实也外化了她自尊自爱的心理——即便自己的美丽风情与不幸遭遇成为流言蜚语的对象,也要保持着本质高洁的人格,不为世俗所动,做坚强磊落的人、勇敢追求幸福。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位为儿女鞠躬尽瘁的中国式母亲——她会为了尊严斥责孩子贪吃,也会为了让孩子吃饱饭而委曲求全接受李茂才求爱;她会为了尊严不接受他人同情施舍,也会为了一家生计去抢免费鸡蛋乃至流产;她既视尊严高于一切又重儿女远过一己利益,她在儿女面前既有一家之主的威严,又像朋友般随和亲切。总之,齐之芳既是特殊历史时期中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个体,也是一个寓种种复杂因素于一身的特殊女性个体,正是这种有别于整个时代风气的人物设定,为当代中国电视剧贡献出了又一位性格丰满而独特的典型艺术形象。

  见证当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当然,考虑到接受效果抑或是理想主义因素,结尾部分毫不吝啬地为女主角提供了幸福的归属:在对老梁一时认命的受骗和对肖虎长久生情的等待之间,齐之芳最终牵起了后者的手,即便已从韶华等到白首。在全剧结尾,时过境迁,各自走过沧桑人生的肖虎和芳子,穿过外界工地的嘈杂纷扰,在仿佛世外桃源般的桃花林中重逢。尽管人已垂暮、推土机正在碾压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但在视听营造的浪漫意境中,矢志不渝的真爱仍给了苦难一个圆满结局。

  剧中故事到1990年代戛然而止,没再深入当代生活,严歌苓是如此看待的:“没有距离的时候不能审美,一个时间放在比较长的历史里面,才容易看得全面,不会当局者迷。”全剧通过齐之芳一家与肖虎、戴世亮、赵云翔等人的悲欢离合,展现了饥荒、知青下乡、打击批斗、单位分房、改革开放、出国热潮等众多反映新中国历史变迁的标志性事件。在风起云涌的历史变化之中,原本和母亲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三个孩子逐渐长大成人,拥有各自的人生,但也逐渐疏远了母亲。儿女纷纷要给老母介绍对象、推诿赡养责任的剧情,着实令人心寒。滞重压抑的社会环境暴露出人性的软弱和自私,这让全剧不仅容易引发中老年观众的怀旧唏嘘之情,也容易对当代青少年观众产生启示意义。

  需要思考的问题

  然而,金无足赤,尽管这部电视剧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有诸多值得肯定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需要同类题材创作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比如,在那个特殊年代,独自抚养三个孩子的母亲同时获得三位不同年龄层次、社会身份的男性无私真挚的爱情和援助,戏剧性是否更大于真实性?天生丽质固然重要,倘若能适度弱化这一因素,再适度强化女主角善良独立的人格魅力,允许三位男性(或至少其中一两位)对其感情有一段从结识同情再到敬重爱慕的情感发展过程,是否能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中间找到一个更好的结合点?是否能进一步提高作品的文化品位?再如,三个孩子长大后缘何都与小时候的乖巧懂事相差甚远?若只归因于时代环境影响,是否说服力不足?此外,台词还不够精炼(这是很多小说作者写电视剧时常犯的毛病)、个别细节设置或人物表演不够真实等等也都是值得商榷之处。也许,我们可以在严歌苓的小说中期待艺术性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