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机关工作,等级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凡事都要讲“级别”。开会、坐车、座位、排名、走路、介绍、吃饭、住宿、住房等等,一言一行都对号入座。级别不到,不能瞎闹。 小车司机算什么级别?工人。不在公务员序列,人们戏称“师(司)级干部”。 小张就是某局的师级干部。 小张的最大特别就是:一不喝酒,二不妄语,三是车况总是“不错”。除了办公室派的活儿外,哪个局长有点私事,都特别爱坐他的车。 现在的社会,办啥事都离不开“关系”,注意关系就得关注领导的司机。 若下基层检查工作,领导谈工作,司机到一边抽烟喝茶,间或应邀出去“辛苦”一趟,开车到什么地方去一下,别人就会往车上装些什么。待晚上回家,领导休息,司机把车上的东西处理一下。自然少不了有师级干部的一份,司乘皆大欢喜。 逢周末或那个“碰巧”的日子,领导想找个地方“放松放松”或者稍微“解放解放”,这正是师级干部表现自己应变能力、处事水平等综合实力的好机会,大多数的时候可以跟着享受,但个别的时候必须舍命陪君子。唉,有多少师级干部关键时刻经不住考验,败得莫名其妙! 逢年过节,下边既给领导“表示”,也要为领导准备能拿得出去的“意思”,以便领导为他的领导“表示”,不说“见见面分一半吧”,往往也亏不了“师级干部”。个中奥秘,司机心知肚明。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社会发展之迅猛往往出人意料,个别时候必须有“骤然临之而不惊的”气度。这亦非平庸之辈所能做到的。 如遇班子换届调整,更是好戏连台。表面上是“杨柳青青沙平平,江上闻郎踏歌声”,实际上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哪个领导是如何“跑”的,跑的是哪条“线”,程度和效果如何等等,师级干部心里大概也有个七七八八。 等等这些,小张皆应付自如。不管A领导、B领导,小张对领导的事,总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难得糊涂! 由此,小张住的房子是政府分给局里的一套带暖气和电话全装修的三居室,他家的肉奶蛋果酒烟饮料很少买过,他老婆从县里调到市保险公司从临时工已做到业务部总监,他儿子虽然学习不咋样,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本市一流的学校里读书,现在经常看到他骑着大本田带着长发飘飘的姑娘飞来飞去。 领导早想提拔小张当“副主任”他坚决不干,倒劝领导把职数指标给了局里那个“嗷嗷待哺”的秀才;一个很有实力的公司想请他去主持汽修业务,开价不菲,他不屑一顾。他的确具有不惑之年的沉稳、练达、务实。 不幸的是,在一次拉领导去北京办大事的晚上,他太困了,以致判断失误,撞在一辆抛锚的拖拉机上,后果很严重。 他老婆泣不成声,见人就喃喃:“都怨我,我早该不叫他开车了,早知如此,拉棍要饭都不会开这个兔孙车呀!天塌了,天塌了呀!” 后事安排时,领导很悲痛。问小张的老婆有什么要求,组织上尽量满足。 他老婆哑着嗓子,哭个不止。半晌,说了一句话:“把儿子有成安排到局里,接他爸的班给领导开车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