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相关牌坊
歙县石坊如今在歙县城内,还存世有举世闻名的 八脚牌坊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建于明朝万历年十二年(公元1584年)。坊主许国是歙县县城人,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的进士,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万历十一年,以 礼部尚书兼 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后又加封 太子太保,授 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十二年九月,因 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又晋升为少保,封 武英殿大学士。坊上“少保兼 太子太保礼部尚书 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是许国的全部头衔。(“ 少保”是 太保的副级,属皇帝的高级顾问,“ 太子太保”是辅导太 子的老师,“ 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教育部长和外交部长,“ 武英殿”是皇宫内许国办公的地方,“ 大学士”是内阁成员的称号。)云南边乱平息一月之后,万历重赏群臣,许国被赞为“协忠运筹、芪著劳绩”受到了“加恩眷酬”,上沐皇恩,回到老家歙县,催动府县,兴师动众,鸠集工匠,建造了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关于这八脚牌楼还有一段饶有兴味的传说。据说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楼,否则就是犯上。而当时 徽州达官显贵、乡绅巨贾众多,四脚牌楼林立。许国是地方的骄傲,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脚牌坊,无法体现他的官重威显。怎样才能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牌坊呢?许国灵机一动,想了个“先斩后奏”的点子。许国建这座牌坊前后共拖了七八个月才回朝复命。由于超假,许国跪在丹上久默无声,皇上迷惑,责备说:“朕准卿四月之假回乡造坊,为何延为八月?建坊这么久,不是说是四脚,就是八脚也早就造好了”。许国听了,顿时口呼万岁,奏称“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楼。”皇帝听了哭笑不得,皇帝开 金口不得反悔。就这样,许国所建的石坊也就“合法化”了。这当然是传说,不过据专家考证,全国就只有这么一座八脚石坊,恐怕也算是“下不为例了”了。 婺源牌坊以抗击 葡萄牙殖民侵略而闻名的 徽州婺源籍明代爱国将领 汪宏为史实兴建的“ 太子太保”牌坊落户 婺源老街。  “太子太保”牌坊 汪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收复澳门的爱国将领,曾任吏部尚书兼 兵部尚书,荣加 太子太保。修建在 老街西入口处的“太子太保”牌坊,为传统“口”字型四柱牌坊。牌坊高十米,宽五米,采用青石原料雕刻而成。整座牌坊精工细作,风格古朴。“太子 太保”牌坊的落成也给老街增添了一道厚重的人文景观 御前行走
这是 乾隆加封刘庸的。“ 太子太保御前行走”是指太子的老师在皇帝面前可以随便行走(当然不是随便行走的意思拉,相当于有一个见皇帝的特别通行证,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面见皇上) 。 女太子傅
明朝末期曾经出过一位杰出的女性军事统帅,她就是被记载于 二十四史之一《明史》的 秦良玉(《明史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五十八),秦良玉因为战功赫赫,曾经被 明朝崇祯皇帝加封 都督同知( 正一品武将),后南明 隆武政权成立后,考虑到秦帅的功勋、威望以及忠贞,并想派遣其军队 白杆兵参加抗清斗争,于是派遣使者前往石柱加封秦良玉 太子太保、 忠贞侯,并赐“太子太保总镇关防”铜印。  太子太保总镇关防(正面)  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