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翁方纲书小字

 率我真 2013-04-25

    翁方纲书小字

 

      转眼即是新春佳节,突然想起了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写小字的事。相传翁方纲垂老康彊,目力尤胜,六七十岁時犹能於灯下作细书,阅蝇头字,不假靉靆。每岁元旦,必用西瓜子仁书四楷字,五十后曰「万寿无彊」,六十后曰「天子万年」,至七十后犹能写「天下太平」云,可謂异禀。按《翁氏家事略记》载,英和按云:先生每於一粒胡麻上,作「一片冰心在玉壶」七字,則尤为神技矣。

 

      翁方纲在乾嘉学者中是高寿者,年八十五而卒。在秦瀛的《小岘山人诗集》卷十九里有「以诗邀覃溪阁学」一首,云:「北平学士老逾健,闭户著书多乐方。我有茅斋足小坐,招邀同醉菊花傍。」看來老先生晚年精神尚佳。据说至嘉庆二十三年(1818) 元旦,他写小字书至第七粒时,目倦不能成书,叹曰:吾其哀矣。后果於是年正月二十七日归道山。上面录的是前人记载翁氏在每年元旦时所书小字事,但不知春节有无挥毫。津早年曾有《翁方纲年谱》之纂辑,现手头无书,无法细核。当然,翁氏存世的手稿本尚有一些,至于书法作品则甚多,但我从來都未见过他元旦所书小字。

 

      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的《清代稿本百种汇刊》,中有翁氏手稿本《复初斋文集》二十八冊。由於是作者的平时随手札記,所以写得自然,但是难得有几页较为清晰的,更多的是字小而草的行书,加上作者的修改,并由出版社缩印,所以内容就更难辨认了。我当年曾全部浏览一过,获得了不少有用的材料。此手稿本为1940年时 郑振铎组织「文獻保存同志会」,利用中英庚款,为中央图书馆购得,故书中钤有「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保存文獻之章」。

 

      存世的翁氏的手稿本,此为最大宗,今藏台北「国家图书馆」。十多年前,我在台北曾见到当年「文獻保存同志会」的档案,并复印了不少,其中有涉及翁稿事。据1940年9月10日叶恭绰致杭立武、蒋复璁札云:「又翁方纲平生著述各手稿共一百三十八冊,计文集六十四册,诗集三十九冊,小本诗十六冊,笔记十五冊,札记四冊,皆翁所手书,其中多未刊之作,实为一巨观。此物從吳朴孙家流出,入于宁波李氏,旋又流出。闻李氏当时以一万三千元得之。兹索港币伍千元,经累月商榷,至最近因秋节伊迩,托人斡旋,因议定为三千九百五十元。」

 

      翁方纲的学问渊博,涉猎广泛,尝见(《碧蘿吟館隨筆》〔見《說部擷華》卷一)载:乾隆帝尝问翁氏,曰:汝与纪昀皆有才子之目,汝自视较昀若何?对曰:考据精详,典瞻该博,臣不及昀;若词章文学,昀不及臣。上深然之。

 

      我所不理解的是,翁氏卒后,竟不见有墓志铭传世,也不知谁人为翁作传,而《清史稿》也无传。至民国间,才有夏敬观为之作传,但这是后话了。翁氏二子都在方纲之前逝去,后之子孙生活不济,《安般簃诗》辛集「肖寺又一首,伤同年黃再同」,诗有「郈成分宅君真笃」句,自注云:「翁覃溪先生家中落,只馀一老曾孙妇,君賜恤甚至。」此诗作于光绪辛卯。又《翁文恭同治庚午日记》云:「本家覃溪翁之孙妇陈年五十八,住兵马司后街,称为四太太。覃溪祖塋在南东门外北店。」

 

      按,历史上写细楷小字的文人或书家不多,我过去的笔记中曾录有几则,一是《山居新话》云,延祐间,武神童掌为中瑞司典簿,善写小字,一粒芝麻上写「天下太平」四字。又《江南野史》,载应用嘗於一钱上写《心经》,一粒芝麻上写「国泰民安」四字。又明《语林》谓:宋景濂能於一黍上作十馀字,是又较难矣。又马叙伦曾见周雁屏者,嘗於一小鼻烟壶上,刻前后《赤壁赋》,字画历历,波磔有致,亦精乎技矣。又富阳董文恭公诰,晚岁每元日朝贺归第,坐厅事,於脂麻一粒上书「天下太平」四字,豪芒彪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