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本土汽车生产商需要改变

 木云三君 2013-04-26
 
 在中国很多经济领域,从冰箱到计算机,从银行到日用消费品,本土企业都获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其中,只有汽车行业是个明显例外。即使中国政府为打造本土品牌投入了数十亿,但中国汽车生产商的销量占中国国内每年新车销量的比例也还不到30%。本周的上海车展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机会,可以想想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中国厂商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Associated Press
上海车展上,参观者在一辆东风EQ2050旁驻足观看。
中国汽车生产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从15年前的几乎一穷二白到如今市场占有率到达30%,其方式主要是向众多首次购车者出售较廉价的汽车。J.D. Power and Associates新车质量调查等研究报告显示,在质量方面,中国汽车生产商与国际同行的差距虽然正在缩小,但依旧存在。

但过去五年,中国汽车生产商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相对平稳。这意味着它们已经掌握住了低端市场。能否获得进一步成功将取决于它们是否有能力适应较高端市场。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且市场规模还在快速扩大。随着市场的扩张,汽车生产商将迎来新机遇。目前这些厂商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出售新车上。但随着流通中的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消费者也会产生新需求。例如,如果厂商可以帮忙开发二手车市场,就能提高汽车的转售价值,鼓励车主更频繁地淘汰旧车型,购买新车型。

不过,为开发这一切潜能,汽车生产商需要谨慎驶过几个减速带。一个可能的减速带是,北京也许会在排放、能耗和质量标准方面设置更为严格的规定,以此回应外界对环境的普遍担忧。若真出台这类政策,中国汽车生产商就必须研发造价更高的发动机,而它们的品牌声誉却无法让自己通过提高车价来抵消这个成本。

消费者越来越见多识广,他们也会对汽车厂商提出新要求。以前的消费者往往更看重外观,而如今他们更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以及综合驾驶体验。此外,现在的消费者还会追求经销商在展厅内以及修车厂提供的客户服务。中国汽车生产商在售后服务方面仍落后于外国竞争者。

另外一个竞争威胁是,外国汽车厂商越来越多地挤入传统上由中国本土制造商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型汽车市场。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人们更为普遍地购买经济型汽车,随着外国企业在这类城市扩大业务,它们进入经济型汽车市场的趋势将加速。

令所有这些挑战变得更加艰巨的是中国本土汽车厂商不断下滑的利润率。尽管汽车需求巨大,但当地企业有时并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满足需求,而是生产太多不是很适合中国汽车消费者同时制造成本又很高的车型。利润率的降低和地方政府支持的减少将使汽车企业投资开发新产品变得更加困难。

这些挑战都不是不可战胜的,但汽车厂商将需要迅速行动来应对这些挑战。它们应该专注于三个方面。

在利润率的降低侵蚀研发预算的情况下,汽车厂商尤其需要专注于提供消费者想要的汽车,并且只提供消费者想要的汽车。一个问题是起步款汽车价格压得过低、配置过高的策略。几乎所有的中国品牌经济型汽车都配有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等昂贵的功能和真皮座椅等豪华内饰,这些都不是起步款汽车消费者真心想要的。汽车厂商应该更多地投资于市场研究,以便对消费者有更好的了解。

此外,在有效投资方面,中国汽车厂商需要更多地与其他企业合作,包括竞争对手。在西方,相互竞争的车企达成交易并不少见,在这类交易中,双方相互授权对方使用自己的一项技术。中国的广汽(GAC)和奇瑞(Chery)最近就签署了这样一项为期三年的协议,双方将在某些研发项目上展开合作,但通常来讲,中国本土企业仍极不情愿与竞争对手合作。

最后,汽车厂商需要改变产品策略。它们仍在无谓地提供太多的车型,试图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所有需要。比如,奇瑞提供10款车,但2012年只有三款车的销量超过了40,000辆,这三款车占了该公司总销量的76%。专注于这样的成功车型,可以通过减少制造无人想买的汽车来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极大地增加研发支出,用于改进消费者想要的车型。

中国的汽车厂商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如果它们希望与国际企业竞争,即使是在它们自己的地盘上,它们就需要重新思考汽车的设计、制造和营销。机会无处不在。新的客户和新的企业正在等待创建。市场十拿九稳是它们的。

作者王三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