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走了

 黄河向西流 2013-04-26

                   妈 妈 走 了

                       ----仅以此篇献给我的母亲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小区的柳树冒出了嫩绿的新芽,绿篱郁郁葱葱。满眼的桃花、玉兰花、梨花还有紫荆花都开了。而喜欢春天、喜欢绿色、喜欢看花、热爱生活的的妈妈却走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回刘家峡接妈妈来我家。天气好时带着妈妈下楼在小区或附近转转,看看嫩嫩的绿叶,看看盛开的各种花朵。妈妈会很开心,会说好多话。她能清晰的说出我们小区哪里有几棵樱桃树,哪里有几棵枇杷,哪里还有柿子树......

    八十多岁的妈妈平时除了头疼脑热外,身体一直还是比较健康,腿脚利索生活自理,没有给我们做儿女的带来太多的麻烦。去年的春天,突然发现妈妈苍老了,尤其在脑梗后恢复期中虚弱的妈妈,像个依恋大人的孩子。妈妈身子比较弱,腿脚不给劲走路不是很灵光,走不了多远她就很累了,但她还是愿意出来走走看看的。累了,给她找个干净的台子铺上一本杂志坐下来歇歇,再陪她看人来车往,说着随意的话语,日子过的很惬意。觉得那样的日子,那样的早上和午后和亲爱的妈妈在一起唠嗑、看景,真是人生的幸福和奢侈。可是如今,子欲养,亲不在……

    后来的一段日子,看着妈妈腿脚明显的硬朗了,就带她打车出去到我们附近好点的饭店给她换个口味,吃点家里做不了的,可妈妈每次总要一个她想吃的家乡饭菜,我想还是随老娘的心,只要她能开心、快乐,能回味她儿时的记忆和美味,也是她人生的一大乐趣吧。只是让推荐她吃鲍鱼海鲜的饭店服务生很是无语。

    妈妈的一生,从生活的角度,看似很有光环。1949年全国解放,部队组织出面,18岁的妈妈嫁给了长她17岁的军官爸爸,从此走出了黄土高坡的农村,享受部队供给制待遇。那些年,虽然解放了,但妈妈跟着父亲在甘宁一代剿匪,生大哥的月子里大部分时间在马背上度过,以至于造成大出血,差点没了命;我们兄妹5人出生在不同的五个地方,说明了那时父母动荡的生活。后来,生活慢慢安定下来,日子过的好了。妈妈跟着老红军的父亲也坐坐小车,买买市面上买不到的好烟好酒、好米好面,还有住房上享受了一些特殊的待遇。我们5个孩子,加上爸妈7口之家,在那个年代按理生活还是很有负担的,可妈妈说,她除了家务干的多以外,在生活上还算是没有过的拮据和艰难。父母生活默契,分工明确,在父亲主外母亲主内的五六十年代,他们共同养育了我们兄妹5人。在爸爸妈妈的疼爱和呵护下我们都长大成人、成家。八、九十年代,多少次我们五个小家庭和父母将近20口人共度春节。妈妈喜欢热闹,来家里的人越多越好,孙子、外孙子怎么折腾她都不烦。春节前她老人家就忙着蒸馒头、炸油饼、炸丸子、炸鱼卤肉、烧排骨等等,准备好了丰盛的年货,诺大的家里大人孩子欢歌笑语。只听房间里壮年男人们的喝酒猜拳声、守岁熬夜哗哗啦啦的麻将声、还有孩子们忙着放鞭炮、捡燃烧过的炮筒烤土豆......,那些热闹的场景,那些年兄弟姐妹和父母在一起亲热团圆的美好生活,直到如今还不时的萦绕在我的脑海,那十足的年味、让我回味至今。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82年前,也就是一九三一年农历二月初八,我的母亲出生在黄土高原的陕北农村。家庭的贫穷和旧中国的女性地位,使她一生没有进过学堂。她性情耿直,待人大方、善良,爱说爱笑,什么时候说话都是大嗓门,就像老爸说的:嗓门都是高八度的。六十年代,中国大部分家庭孩子多,生活水平都不高,加上物资匮乏,粮食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每个人都按定量供应,家里没有富余的粮食。大部分家里孩子多,又在成长期饭量大,有时连个饱饭都吃不上,也没有什么副食品可充饥。而充满母爱的妈妈每每见到家里来的孩子那双对食物渴望的眼神,她总是会拿给他们个饼或其他的食物,给孩子垫垫饥。以至于多年来见到曾经儿时的伙伴和哥哥们的伙伴时,总是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兰香,我小的时候到你们家吃过你妈妈烙的饼,厚厚的可香了;我吃过你妈妈做的面饼蒸田鼠,那个味道至今让我回味……等等。多少年过去了,马上步入老年的他们还依然清晰的记着当年妈妈送给的食物。妈妈,您知道吗?您的所做就如同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然而,妈妈的一生也很不容易。我们的父辈那一代一般都不做家务,也不会做家务,更何况大她17岁的爸爸更是如此。年轻时妈妈带着我们兄妹5个,吃喝拉撒她都要管,即要带好孩子,还要按时按点的给老公换着花样做好饭菜。妈妈利索能干,不但把自己收拾的精精神神,还把屋内打扫的干干净净、厨房打理的井井有序。那时候,家里买煤、买劈柴、买粮食都需要自家完成。很多的体力活都是妈妈自己干。买煤面、打煤砖、去加工厂买劈柴、买锯末;到粮店买米买面自己抗回来,可妈妈是个乐天派,从来不抱怨、无怨无悔,快乐的面对这一切。妈妈,想想您的一生有许多的不容易,再看现在的女人多幸福,就是全职太太也不会有谁还干这些活。

    别看妈妈大字不识,可她会欣赏美、会在生活中发现美。那些年,社会把美划到封资修的行列,大街小巷、男女老少穿衣都是清一色的灰黑白,新衣服都要多洗两遍掉了色或打个补丁再穿。左倾--在那个年代是潜性代名词。可妈妈不管那一套。小时候的一年夏天,很热。看见从外面回来的妈妈穿了一件耦合色小方格的衬衣,打了一把阳伞,自来卷的短发衬着白净的肤色,那一瞬间妈妈的美震撼了我,多年来给我脑海烙下了深深的记忆,我突然发现妈妈很洋气,是那样的美、没有任何雕琢的自然美。接着,她递给我一对类似唐三彩似的泥塑大公鸡,我一看这就噘嘴了,这可是给我找活干呀。那时候不知她从哪里淘来的一些好看的瓶瓶罐罐、可爱的泥塑动物等等,摆在我家的一个被她擦得锃亮的柜台上,我的任务就是:不上学时负责协助她把这些小可爱擦得光亮可鉴、还不许有损害。别看这些东西不值钱,可摆在我家也给室内增添了不少光彩。如能留到今天,也许里面还有不少古董呢。受着妈妈的影响,刚参加工作的我,也知道爱美了。有时我会让家在上海的师傅们回家时代上两件比较时尚的衣服,穿在身上也臭美一把。不料年底办公室总结会上给我提出的是:工作踏实肯干...,什么都好,就是讲究穿,有小资产阶级的思想,那个左的年代这——好严重啊!可如今,这叫什么:小资!很时尚的哎!

    随着岁月的流逝,妈妈持家、带孩子,好不容易盼大了孩子都成家了,按理她也可以喘口气和老伴逸享天年,而这时经过战争年代的父亲老了,身体每况愈下。这时的她又把全部心思花在照顾老爸上了。等她年老需要老伴相陪时,与她牵手的爸爸却撒手走了,留下了孤单的她。没有了父亲陪伴的生活,妈妈走过了二十一年。现在静心想想,坚强的妈妈,您,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这二十一年,您的心思全部拴在了儿女身上。可没有文化朴实的您,却不会表达对孩子们的那份真挚的爱。

    2012年底妈妈突发脑梗,出院后大夫嘱咐戒烟,于是抽了五十一年烟的妈妈不再抽烟了。多年的吸烟,加上爸爸早早的离去,烟对于她而言似乎就是个伴,突然的断掉,从正常人来讲都得有个适应的过程。可是妈妈听从了医生和孩子们的劝导,愣是坚持不去动它,想想老妈还是很有毅力的。四月的一天晚饭后,妈妈说她肚子涨想抽两口烟,看她沉静在抽吐烟雾中那样的享受,我都于心不忍制止,可是为了老娘的健康我还是让她掐灭了手中的烟头。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你的一生。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不去细心体察,你就很难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爸爸妈妈的影响,以至于深入我的每个细胞。他们的善良、真诚和厚道足以影响我们兄妹5人的一生。今天,爸爸妈妈都走了,每到夜深人静,每到熟悉的场合,或是生活中的一个细节都能让我想起您们:我至亲至爱的爸爸、妈妈。

    九十年代爸爸的离去,让我学会了坚强,懂得了责任,学会了担当。对有些事情学会了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学会了大气和登高望远,用淡定的心去对待现在这浮躁的社会。爸爸是山东人,从小念过私塾,参加革命在延安抗大鲁艺学院毕业,他身上潜在的儒家风范,这些年让我们做儿女的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受益匪浅。没有了爸爸的年月,觉得妈妈没了依靠很弱,想让她别心里空的慌,给她一个支撑,所以有时间就和妈妈多在一起待待。可现在,妈妈走了......
    妈妈选择了81日建军节离开了我们。她,走了。妈妈不留恋人生了,去找另一个世界里她当家的军人。

    这些年和妈妈在一起待的时间多,我的生活里妈妈的影子无时不在。妈妈的离开,让我柔肠寸断,一个人时不知掉了多少眼泪。如今,没有了疼我们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可我们血管里流淌着爸爸妈妈的血,我们知道,生活里既要有坚强,也要有柔弱如杨柳的时候。   

    感恩我们如山的父爱!感恩我们如海的母爱!是你们给予我们兄妹的生命,教育我们懂得了人生。在我们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您们无处不在。

    现在的我不管走在紫薇城市花园、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广场、民生超市、大街小巷还是我们的小区内,每一个情景都能让我联想起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每每看到和妈妈差不多年龄段的老太太,我惆怅的思绪里总能想起我的娘亲。妈妈,您听到了吗?如果您在,女儿还陪你转转这些地方,该有多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