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成都青羊宫

 山乡武侠 2013-04-27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成都青羊宫  

 

在有着“锦官城”、“蓉城”之称的四川成都西南郊的青羊宫,1982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成都青羊宫 - 道教的发源地

巴蜀之地是道教的发源地。东汉时期,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出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不久弃官隐居,先后在北邙山和龙虎山学道修炼,后来到今天大邑的鹤鸣山,创立道派。东汉永寿二年( 156 年)张陵羽化飞升后,其子张衡、衡子张鲁先后继承传教事业,三人分别被称为“天师”、“嗣师”和“系师”。到张鲁时候,道教在巴蜀地区取得了很大发展,创立了 24 个教区,即所谓“二十四治”。此后,巴蜀地区一直是道教发展传播的重要地区,其民风民俗在很多方面都“浸染道风”。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和传统,使数量众多的道教神话、仙话在巴蜀境内流传千年,为世代民众所津津乐道;还使相当数量的仙山福地星罗棋布于巴山蜀水之间,让天下信徒心怀向往。青羊宫及其传说就是其中引人入胜的篇章。相传青羊宫始建于周。东汉杨雄《蜀王本纪》记载, 老子骑青牛过 函谷关,“……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 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千日之后,尹喜依约前往成都,果然在青羊肆看见一孩童,这便是老子的化身,他在这里继续为尹喜讲演道法。唐代乐朋龟的《西川青羊宫碑铭》则记载:“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

唐朝 君主尊崇道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朝初年青羊宫名为玄中观。天宝十五年( 756 年),唐玄宗因避安史之乱幸蜀,居住玄中观内。中和元年( 881 年),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避难成都,也居住于该观内。僖宗回京以后,下诏将玄中观改名为青羊宫,并赏赐库钱两百万,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五代至宋,青羊宫曾被改名为上清宫、青羊观,后又复名,明代曾有较大规模重修,被称为青羊万寿宫,一直以来都是道教重要的活动场所。道经记载,老子诞辰是 农历二月十五日 ,唐代以来,青羊宫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隆重的法事活动。到南宋时,青羊宫庙会已成为与杭州昭庆寺庙会、南京夫子庙庙会、西安城隍庙庙会齐名的著名庙会。又因为 农历二月十五日 是传统民俗中的“花朝”(即百花生日),随着时间的流逝,青羊宫道教 庙会逐渐与民间花会相融相合,成为当地盛大的民间节日,这一风俗在成都至今仍有保留。五代以后,青羊宫一带还是成都重要的游览胜地,江水依依,梅林飘香,游人如织,陆游有诗云:“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正是对宋时青羊宫一带醉人风光的生动描绘。成都青羊宫 - 青羊宫的建筑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易遭火灾,青羊宫也不例外,在明末曾大半毁于兵火。青羊宫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紫金台、降生台和说法台等,多为明清建筑。青羊宫山门本为明代原物,曾保存有明代正德十年立皇恩九龙碑、青龙、白虎像、土地神像、北斗七星桩、龙凤桩、大石狮、龙王井等珍贵文物,后来在城市建设中遭到拆除。现在的山门为重檐歇山顶,山门内有灵祖殿。山门上方高悬 “青羊宫” 金字横匾,为乾隆年间华阳县令安洪德亲笔所书,笔法圆润端庄。青羊宫的第二重大殿是混元殿,重建于光绪年间,为面阔五开间的单檐硬山式建筑。26 根石柱和 2 根木柱上有精美镂空雕刻,图案有鹿、凤凰望月、双狮戏球等,生动灵活。殿内正中供奉手持混元乾坤圈的混元祖师——老子,后殿供奉慈航真人。明代以后,随三教合一思想和观世音信仰的广泛流传,“慈航信仰”在中国民间出现,一些道观中供奉慈航真人,即元通自在天尊,也就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三清殿与混元殿之间有八卦亭,是青羊宫代表建筑之一。据说本是一座草亭,现存亭体修建于同治、光绪年间。八卦亭建于重台之上,石基分为三层,依次为方形、八角形和圆形,以契合于道教天圆地方、阴阳相生、八卦相合的义理。八角形的亭体木石结构,由内外 16 根石柱支撑,亭高 20 米 ,宽约 17 米 ,共两层,屋面覆盖黄绿紫三色琉璃瓦,屋顶装饰着琉璃葫芦宝鼎。两重檐角高翘,翘角上装饰有嘲凤等仙人走兽。亭的四周有龟纹隔门和云花镂窗,南向正门是十二属相太极图的浮雕,8 根外柱为浮雕镂空滚龙抱柱,气势夺人,是不多见的石雕艺术珍品。在朝向三清殿的那根石柱的盘龙图案中,隐藏着一个拳头印,历来传说纷纷,为这座造型优美轻盈的建筑平添了几分神秘气质。主殿三清殿(又名无极殿)始建于唐,重建于清康熙八年 (1669 年 ) ,是面阔五开间的单檐硬山式建筑。外檐柱上有六合童儿、双狮戏球等木雕,还悬挂有很多楹联,其中一副为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所书:“福地卧青牛石室烟霞万古,洞天翔白鹤蓬壶岁月千秋”。殿内供奉道教的三位主神: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所谓“三号虽殊,本同一也”,左右墙壁塑有道教十二金仙。在三清像的左右两侧,有明朝时铸造,重约 3000 多公斤的“幽冥钟”,直径达 1.5 米 的大鼓,还有一对重约 1 吨的生铁香蜡筒以及明正德十二年( 1517 年)铸造的生铁化钱炉。每逢吉日,香烟缭绕,鼓音钟鸣直达霄汉,使人闻之气定神闲,一时间超脱于尘世的牵绊。青羊宫中那对鼎鼎大名的铜羊也放置在三清殿内,由黄铜铸成,长 90 厘米 、高 60 厘米 ,俗称青羊。其中的单角铜羊传说是南宋贾似道半闲堂中的熏炉,身体各部位代表十二生肖,清雍正元年( 1723 年)由大学士张鹏翮(别号信阳子)从北京买来送与青羊宫,底座有铭文记载这一事由。另一双角铜羊是清道光九年( 1829 年)成都张柯氏延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铸造后送给青羊宫的。成都民众相信这两只铜羊具有神力,触摸可以祛邪治病,有“抚罢铜羊祝病消,三清古殿把香烧”的习俗。三清殿之后是青羊宫现存的唯一明代原建筑物——斗姥殿,为悬山式全木建筑,殿内供奉斗姥 元君。斗姥是道教主要女神之一,据说有三目四首八臂,掌管人间生死福罪。她生有九子,各为星宿,分别是天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斗姥殿中还供奉有西王母、地母以及南斗六星、南极星君和北斗七星。走过斗姥殿便是青羊宫建筑群最后一组重要建筑后苑三台,三台建于土坡之上,为中轴线对称格局。左为“降生台”, 相传老 君分身降化于此,原塑一白发婴儿;右为“说法台”,相传老子于此处为尹喜说法,塑有老子对关令尹喜说法之像;中为紫金台,又名“唐王殿”,内塑李渊夫妇和李世民之像。除数量众多的珍贵明清建筑和文物外,青羊宫还保存有堪称国宝的《道藏辑要》经版。这套经版于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 ) 刻制于二仙庵,历时十余年方完成, 1961 年后移于青羊宫。全套经版共 1.4 万多块,全部用梨木双面雕刻,版面厚重,字迹工整,是保存完整的道教典籍经版。1984 年成都市道教协会与巴蜀书社联合重印了《道藏辑要》,是国内外研究道教的珍贵史料。时光如梭,斗转星移,青羊宫几经沧桑却依然屹立。那位须发苍白的老人,骑着青牛慢慢悠悠地来来回回,恍惚之间,青羊肆中香烟袅袅,祝者涌涌,回头一望,却已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