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基于物联网超短波频谱监测接收机设计
2013-04-27 | 阅:  转:  |  分享 
  
8论著

基于物联网超短波频谱监测接收机设计

周玉锋吴青萍

(1.常州无线电厂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25;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随着物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频谱变得越来越拥挤,且其中隐藏着大量的干扰信号。为了监测宽带无线接入、

物联网等新业务用频的背景噪声和频率使用情况,设计了一种超短波频谱监测网络化接收机。该接收机监测的频率范围为

20MHz到3GHz,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多种工作方式的信号解调,多种带宽的数字中频滤波。实际使用表明该接收

机具有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能适应较宽动态范围的监测需要,可以作为物联网之分布式无线频谱监测系统的主

要接收设备。‘

关键词:超短波;频谱;变频;滤波;数字信号处理

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2.11.003

随着无线电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3G、LTE等蓬勃兴

起,各行各业对无线电的依赖度不断增大,频率资源供需矛

盾日益突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无线电波多径和阴影效应

严重。如何保证各种无线电通信网和各种无线电台能够经

济、有效的在复杂无线电环境下不受干扰地正常工作,已成

为各国无线电管理部门面临的最主要课题,无线电频谱监测

和监督检查也成为无线电管理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设计的超短波频谱监测网络化接收机,所有输入、

输出线中都将采用过滤和筛选设计…,从而极大地降低杂散

辐射,提高对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以较高的灵敏度监测

20MHz-3GHz频率范围内的超短波信号,该接收机可以作为

物联网之分布式无线频谱监测系统的主要接收设备。

1整机总体设计

该接收机由输入高频放大器、第一混器器、第一中频放

大器、第二混频器、第二中频放大器、标准频率产生器、第

一本地振荡器、第二本地振荡器、DSP单元、控制接El以及

网络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l2J。

1.1整机基本原理

高放、第一混频器把天线输入信号进行前端滤波及变频

后产生一中频信号,经过一中放后提供给第二混频器进行第

二次变频、滤波、放大和增益控制等工作,产生相对应一中

频频点;第一中频频率为F1和F2,二次混频后产生70MHz

二中频,提供给DSP工作和模拟中频输出。标频通过功分

器分成三路,分别提供给一本振、二本振和DSP单元使用。

一本振主要负责产生3l15--4885MHz频率范围内的本振信

号,二本振负责产生对应于一中频频点的本振信号。70MHz

二中频输入到DSP部分进行采样及相应的数字化处理,实

现音频输出、AGC控制等功能,同时把处理后的数据传送

给网络控制单元。网络控制单元负责控制整机各个单元部

分,并通过RJ45接口把DSP传来的频谱数据传送到后端计

算机。-

1.2一、二中频频率点的选择

这是一款宽带的超短波宽带接收机,接收频率为20~

3000MHz,输出70MHz中频,最大带宽为8MHz,把第一

中频选在3085MHz和1577.5MHz两个频点上,显然增加了

一中放电路的复杂程度,如果仅选一个高中频频点的话,将

带来许多技术上的难点,首先选用高中频这样的频点必需比

最高的接收频率要高出一些,也就是说一中频的频点必需在

3600MHz以上,在这样高的频率上选择合适的一中频滤波

器将会非常困难,同样,一本振的频率也很高,还要满足

3GHz的覆盖范围,这样对于整机的稳定性、一中频滤波器

的选择性,以及提高的一本振频率相应带来的本振相位噪声

的下降来讲都是不合算的。因此选用一高一低的两个一中频

的方案,可以侔低一本振的最高频率和频率覆盖范围,同时

也有利于一中频滤波器的选择,按照这个原则,确定的接收

频率与本振频率的关系。

2前端信道设计

整机前端信道部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分别

由天线输入衰减器、前端输入开关滤波器组、第一本振的滤

波与放大电路、第一混频器、第一中频的滤波与放大电路、

第二混频器、第二中频的滤波与放大电路、可变衰减器等组

成【J(见图1)。

因为输入信号强弱不同,同时考虑到输入强信号的抗干

扰问题,前级输入端采用衰减与直通串联两种工作模式,采

用可控衰减器进行控制,衰减范围0~30dB。除要求尽可能

小的插入损耗指标,还要有一定的带外衰减能力,因此,开

关滤波器组在全频段内采用4个电调滤波器和4个带通滤波

器组成,950MHz以下频段采用电调滤波器,950MHz以上频

段采用带通滤波器。在滤波之后,为保证整机灵敏度不受影

响设计一级输入高放;为确保本振相位噪声和本振泄漏指标

达到设计要求,在放大后先进行1800MHz低通、高通滤波,

然后再进行一混频。对于一本振信号来说其频率范围应在接

收信号覆盖的范围之外,在此选在3l15~4885MHz之间。为

抑制本振带入的干扰及噪声影响一混频电路,对一本振信号

进行高通滤波和放大后再混频。一混频后,分别是一中频的

滤波、放大、增益控制,二混频,二中频的滤波、放大和增

益控制及70MHz中频输出电路。其中,一中频滤波采用两级

滤波、一级增益控制,控制量为31.5dB;二中频滤波采用带

宽分别为1MHz、8MHz的2档开关滤波器组、一级增益控制,

控制量为31.5dB。这样中频控制量为63dB,另外再加上30dB

中国西部科技2012年11月第11卷第11期总第280期9

射频控制量以及DSP的数字增益控制,信道可达到120dB的

总增益控制量。

3DSP单元设计

DSP单元,为了提高“D扫描”(即数字扫描)的速度,

模拟前端采用8MHz中频带宽滤波器,扫描速度在12.5K分辨

率下为1G/1S,以减少本振调整次数。DSP有两种工作模式,

一种是ct解调模式”、一种是“中频全景模式”,解调和中频全

景频谱显示同时进行,可根据需要进行切换,接收频道处于

频谱显示中心。因此,设计成两路相对独立的通道,这里称

之为“解调模块’’和“频谱模块”,以分别实现解调和频谱两大

功能。DSP单元设计如图2所示【6Jc

图1前端信道结构图

图2DSP单元设计框图

两路通道的硬件设计方案基本相似,,VD采样的数字中

频信号分成两路进入两块数字下变频器,其输出的基带信号

通过FIFO缓冲后送入各自的DSP进行处理。根据对所有运

算量的评估及分工,“解调模块”实时性要求较高,重点完成

“解调”输出、AFC偏移量以及“数字AGC”的工作;“频谱模

块”除完成“FFT”频谱数据主要工作外,“模拟AGC控制”电

压输出和“信号电平强度检测”参数输出等工作也由其完成。

中频数字化单元主要输入、输出:

输入:70MHz中频输入、50MHzA/D采样时钟输入、

控制器接口命令参数输入。

输出:模拟视频数据输出、增益控制电压输出(MGC,

AGC)、控制器接口“FFT”频谱数据、AFC偏移量和信号电

平强度检测输出。

4总体功能设计

(1)扫描功能的实现:用户能按预定义的频率范围进

行频率扫描,可以存贮最多100段频带进行离散频段扫描,

可设置1000个频道、信号带宽、调制方式进行扫描监测。

(下转第3页)

中国西部科技2012年11月第11卷第11期总第280期3

115.64dB,在2km处该基站的路径损耗为131.90dB,引起

场强变化范围为16.26dB。

而在同样条件下,该段路基若为一段坡度12%o、长度2km

的坡道,在上坡阶段,起点处路径损耗仍为l15.64dB,在2km

处移动台天线高度H为(10+12%o2000)=34m,则A=107.70,

B=34.07,路径损耗为123.96dB,引起场强变化范围为

8.32dB。

在该坡道上,若基站处于坡道顶点,为便于比较,假设

其他条件不变,在起点处路径损耗仍为115.64dB,在2km

处移动台天线高度H为(1O.12%o2000)=.2m(实际运用中,

若基站设在地势较高处,则其高度会调整,考虑计算的有效

性,取lm),则A=125.69,B=34.07,路径损耗为141.95dB,

引起场强变化范围为26-3ldB。

6结论

根据以上推导,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路径损耗可由上述一组公式进行理论推导,据此

初步设定基站增益,提高调试效率;

(2)客运专线曲线对GSM.R场强影响不大;

(3)同一环境下,基站天线越高,路径损耗越小。因

此,应尽量提高基站天线的高度;

(4)越是靠近城市中心地区,路径损耗越大,因此,

应加大基站密度;

(5)基站天线与轨道面高度差对场强的影响较大,在

长大连续坡区段影响尤其严重,若基站处于坡道底端,在坡

道内,场强变化不大,反之,若基站处于坡道顶端,在坡道

内,场强变化很大,将会影响信号接收质量;

(6)采用单网交织覆盖的GSM.R系统,相邻基站小区

的重叠覆盖区应尽量避开长大坡道,减少越区切换时发生的

数据丢失错误。

参考文献:

[1】UICprojectEIRENESystemRequirementsSpecificationV.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

[S].2004,4,18-19.

[3]GSM430.30.Digitalcelltrtartelecommunicationssystem(Phase2+).

RadioAccessNetwork.Radionetworkplanningaspects.2005,18.

[4】Hata,M.EmpiricalFormulaforPropagationLossinLandMobileRadio

Services.IEEETrans.onVehicularTechnology.Vo1.VT-29.No.3.Aug.

1980.

[5]苏华鸿扃速铁路GSM-RI程隧道覆盖技术方案叨.由口电设计技术,2007,

(06):39—43.

I作者简介1余柏华(1973.),男,湖北孝感籍,大学本科

高级工程师,部长,研究方向为通信工程。

(上接第9页)

(2)解调功能的实现: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

术,实现多种工作方式(AM、FM、USB、LsB和cw)的

信号解调,中频解调带宽从2001MHz范围内共22个中频滤

波器可选。

(3)远程控制功能:具有远程遥控功能,遥控接口采

用以太网口,网口速率达到100M。

5整机外形结构设计

根据市场需求和整体方案及整体布局的考虑,本机采用

小型化的结构,内部分开关电源和信道信号处理板两块,信

道信号处理板包括信道部分、DSP部分、控制部分,各部分

采用屏蔽隔窗进行有效隔离,以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该接

收机外型及信道信号处理板如图3所示。

(a)接收机外型图(b)信道信号处理板

图3

6结束语

该接收机采用了超短波电调谐式滤波器,减少多信号进

入接收机的概率,提高了小信号的接收能力和抗干扰性能。

经测试该接收机的噪声系数≤15dB,中频抑制LL>/90dB,

镜频抑制比≥90dB,二阶互调≥45dBm,三阶互调≥

10dBm。在相关无线电管理部门应用表明,具备了20MHz~

3GHz频率范围内信号的接收、解调、频谱显示、信号特征

参数测量、网络数据传输等功能,具有抗干扰性好、动态范

围大、特征参数测量较为准确等优点。可以为无线电管理部

门全面掌握频谱资源使用情况,提高无线电监测、干扰排查

能力,保证物联网平稳快速的发展、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建设

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文清.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科技信

息,2007,(22):310-311.

[2]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苏呖,刘强,丛键.新型宽带网络电台的分析与设计[J】.通信技术,2008,

(5):7—9

[4]程知群,张胜,李进,周鹏飞.宽带无线通信射频收发前端设计.电子

器件,2010,(2):186.188.

[5】刘琦.超短波中频数字化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53.56.

【6]张忠.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1常州市工业科技支持项目(CE200110088)。

I作者简介l周玉锋(196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短

波、超短波通信机研制开发工作。

献花(0)
+1
(本文系文山书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