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卢冀野词中的“千柳”地名

 昵称3471621 2013-04-28
                                                        裴 伟
  
   清代郑板桥虽说是“扬州八怪”,他和一水之隔的镇江,关系十分密切。焦山别峰庵是他当年温课迎考的读书处,著名的《板桥家书》有好几封是在这里写的。其余写金焦、南郊的诗章也不少,足见他在镇游踪颇广。
   《板桥集词钞》中有一阕《菩萨蛮宿千科柳》,云:“渔家泊在清淮口,西风稻熟千科柳,茅店挂新红,酒旗青更浓;买酒将鱼换,得酒船头转,岸上打场声,渔歌水上清。” 情事鲜活分明,景物灿烂如画,作者用通俗轻松的笔致勾勒出一幅金秋时节稻熟鱼肥、酒香人怡的丰收生活图景,作者陶醉其间,流连忘返并在此住了一宿。
   “千科柳”在哪里?板桥词后没有注出,就是后来包括近年卞孝萱、周积寅等教授研究郑氏的专著、小传、年谱均付诸阙如。扬州大学黄俶成教授的《郑板桥小传》(百花文艺出版社)认为在“镇江郊外,具体地址不详”。
    最近看了朱禧先生著的《卢冀野评传》(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卢冀野(1905-1951)即卢前,民国时期的大才子,擅长词曲,曾任《中央日报》的副刊《泱泱》的主编,还长期在中央大学任教,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名的诗人、剧作家、文学和戏曲史论家。他虽出生于南京,祖籍却是丹徒(今镇江市)。他四世祖卢安庭自镇迁宁。安庭的孙子卢崟(字云谷)也就是卢冀野的曾祖父始正式寄籍江宁(今南京市),并于同治十年辛未(1871)中二甲五十九名进士,卢家遂成金陵名门旧家。1934年春,卢冀野游镇江,有《京口春游,次荆公西太一诗韵》六言诗(页9),句云:“倦矣天涯羁旅,几回梦到村西。门外千株杨柳,归来燕子凄迷。”,他用千古名篇――北宋王安石“白头想见江南”的诗韵,字里行间流露出“燕子还来寻故垒”的无限乡愁。
    前人是很重乡土观念的,对祖先生存之地,冀野寄寓了很深的乡情。他在诗末注释中说:“吾家本丹徒,祠墓在千科柳村。”他又作七律《山居》"句法每能追北宋,屐痕时复数南徐;有田蜀家空归计,出水鲥鱼上市初"(97页)
    近世镇江出名的书香望族,却没有卢姓,收录镇江1676位著作家的《江苏艺文志?镇江卷》(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只有一位卢姓作家――清代人“卢世纬,原名复祖,字敦甫,一字绀斋。诸生。性廉谨,言笑不苟,素工书……诗文并擅。有《鹪寄轩文集》《深柳书屋诗钞》”(页315),卢的斋馆号“深柳”是否与“千柳”有关?颇耐寻索。
     但郑、卢两人作品中的“千科柳”、“千柯柳”,应为一处,大抵郊外江滨,离镇江城不远的一个村落。笔者翻阅《润州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在当中检得一条:“汝山乡长江行政村,东界江苏工学院,北临长江,村委会驻卢家圩。1959年,建立千柳大队,‘文化大革命’期间易名,因北临长江而得名。1983年,撤大队建行政村,有吕家圩、东八岸、西八岸、卢家圩等8个行政村”(页49)
   《镇江地名录》(镇江市地名委员会编印,1983):“长江大队,原名千柳大队,驻地在吕家圩。据清《丹徒县志》记载,咸丰年间云南通海知县吕之朴世居焦东吕家圩,村名沿用至今”(页80)。从方志和地名著作来看,“千柳”是一个重要地名,有河口渔港,曾作村名(宣统二年属丹徒县“大一都中三图”),一度作乡名(1945年由焦东乡分设单立,1956年与象山乡合并),《光绪丹徒县志》“荒村录”有“千棵柳”一名。卷首地图的位置证明了笔者上述推论。其具体范围大致为今镇江市京岘山―象山一线以东,汝山以北,丹徒镇以西的滨江圩区一带,西南紧邻江苏大学本部。当为板桥留宿的渔村和卢氏祠庙所在地。至于板桥词首句“清淮口”当做“江口”解,因为古人认为:取道运河南下的淮水,经过润(镇江)、扬二州进入长江,原本相当浑浊的淮流,也就变成了清清的江水,故而把淮运入江口称为“清淮口”。这一历史遗痕,从南宋人刘将孙《淮之水》组诗中即可证实――“淮之水,中润扬。扬之流,美洋洋。金蟠焦踞瓜洲横,大江滔滔兮夜未央。……”,接下分写淮流经过扬、镇入江浩荡、雄浑形势与气象。(次章写扬州郊景,略);第三章则言“淮之水,江流平;江既平,淮水清……”此诗形象鲜明映证了 “清淮口”的原意。本来,北宋释仲殊词《南徐好》中“南徐好,直下控淮津”句,也可作佐证。联系诗词“互文”用法,“清淮口”作虚拟地名,是诗人对“千科柳村(江口)”的美称。
   何处千科柳村?本在镇江汝山。千科柳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厚的人文意蕴,笔者认为可以考虑恢复。 
                        《镇江文史资料(37辑)》(镇江市政协印,2005年1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