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李龙兴
4月22日上午,古朴幽静的沧浪亭内,迎来一批特殊游客。在那座假山与池水之间的空地上,来自北京的中央美院教授、硕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水画家姚鸣京铺展画板,正在把一泓清水绕园而过的沧浪亭景致搬入纸上。而他的30名研究生、高研生,则散落各处埋头写生,营造一道独特风景,引来一群群游客驻足围观。
曾经从北京骑自行车 到苏州画园林
铺展好速写板,拿起画笔,对着前面的景色,大笔一挥,顿时画纸上跃出几笔决定整幅画的主要点线,围在姚鸣京周围的几个学生看到导师固然出手不凡,个个拍手叫好。姚鸣京的惊人之笔,也令记者大开眼界。 祖籍无锡、出生北京的姚鸣京,是苏州籍画家卢沉的弟子,他的作品《暮晚山村》入选全国青年美展,《祖先的传说》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秋暮》获全国旅游艺术节国画银奖,并获1994年国际博览会优秀奖。2005-2009年连续5年被中国画投资与鉴赏协会评为:“当代中国大陆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画家”。采访时他一直认为,自己能有今天的艺术成果,是与导师卢沉和师母周思聪的悉心教诲分不开的。 因导师卢沉的缘故,姚鸣京与苏州、尤其是苏州园林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姚鸣京向记者回忆,上个世纪的1980年,还在大学读书的他与同班同学张文华,曾骑着自行车赶来苏州采风,画苏州园林,因此他对苏州园林有着很深的了解,情有独钟。他认为,苏州园林曲径通幽,墙外有树,树中有园,窗外有山,非常奥秘,是构图训练的最好题材,也是学山水画的必经之路、必经教育。后来,他又多次陪同卢沉导师来过苏州。
传承李可染山水,我现在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 “我能成为卢沉的弟子,又能继承李可染的山水画,这么多年来主要教学生,从中摸索出很多实际经验,但总觉得继承李可染山水画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探讨、研究,我现在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延续李可染山水教育的传统。”现在还担任李可染画院副院长的姚鸣 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姚鸣京说,苏州园林是文化遗产,中央美院已故老教授李可染先生是山水画的缔造者,李老生前曾多次到苏州画苏州园林,他创作的《虎丘塔》是中国国内一幅经久不衰的山水名画,每一个学山水画的人都要研究这幅画,《虎丘塔》是李可染一生中最经典、也是最成功的,可以说在中国美术史上无人超越。这幅《虎丘塔》意境深远,将中西两大流派表现得淋漓尽致,几个时空的观念都体现画中,这是当代山水画的代表作。 在姚鸣京看来,学画山水画必须来苏州画园林,必须来苏州画虎丘塔,在苏州的真实环境中写生,从那些老屋、老园、老树的变化中,感悟中国山水画的奥秘。
苏州园林一个真实的写生课堂 “不用翻开美术史,也不用打开教科书,一个个形象生动的语言印入心中,就能领悟古人的千古史篇,走进苏州园林写生,这对山水画学生来说是最好的课堂。”谈到这次带30名学生来苏州画园林时,姚鸣京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 为中国山水画的开拓与创新,提高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水平,深化和搭建当代山水画教学的学术传承,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开设了首届姚鸣京教授山水高级研修班,在传统、生活、创作三结合的教学原则下,弘扬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中央美术学院传统教学的传承。在传承和深化研究李可染山水教学和山水艺术的同时,搭建当代山水画研究与当代山水画创新,打造教学的学术平台和学术探索空间。重点在写生教学研究,独立思考和独立创作的层面培养专业型与学术型的当代中国山水青年画家人才。 4月19日,姚鸣京带领30名首届高级研修班的学生和研究生赶来苏州进行为期10天的写生,他们率先进入沧浪亭画园林。姚鸣京介绍,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来苏州,他们觉得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画,但要很好地表达意境却不那么容易,需要很多次的写生教育和更有说服力的表达训练,才能得到对苏州园林和中国山水文化的真切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