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仲舒、董晋的谱牒分析

 荷香月暖 2013-04-28

董仲舒、董晋的谱牒分析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不同的谱牒记载不同的董仲舒与董晋的世系版本,不同的研究也取材不同的历史资料予以分析。然而,截取记载的同时,加以年代的标注与世代间隔的推演,予以进行验证,就会发现真伪的区别,或是至今尚无法理清的世系。研究宗谱的名人与世系,最好标注原文资料的出处,防止错误的延续。为此,我以不同的谱牒与不同的网上发帖内容进行分析。

一、不同的谱牒记载董晋不同的系谱

万历三十八年(1610)丁未岁黄钟月谷旦文忠公熹二二世孙周师源府庠生发春敬撰《泉溪董氏旧谱序》又名《明 。泉溪董氏谱序》:至春秋,安于臣事简子,秦末董公三老者,汉祖兴,项羽弑义帝,公劝帝诛羽,必为义帝发丧,由是天下翕然从之。后,以孝感天帝。至武帝时,仲舒公以天人策进封江都王相,生子曰,纶生,翚为侍御史。翚生,字少平,光武时为洛阳令。宣生,吉生,为卢江守。舂生,以至孝称,召拜郎中不起。黯生宗鼎,鼎生。燮生椿,椿生,献帝时为相。卓生,承生,为益州刺史。和生,蜀汉为侍郎,延熙中守尚书令,孔明谓后主曰:“允忠亮死节之臣也。”允生,拜司徒,谥定侯。昭生,挺生二子,长曰,顾生久道,为员外郎。道生初旭,旭生,居庐山,仙医也。奉生,浚生,白连社逸士也。京生休征,休征生柏仁,善画。仁生,龙生滨谷,授业河汾,升扬州刺史。谷生复古,隋时为刑部尚书。古生,普后无传矣。挺次子曰,瞻生舜宾,宾生初晨,晨生,敷生,源生,弇生休羡,羡生伯元,元生,豹生应谷,谷生复初。初生三子:长曰晋,字混成,世居河东虞乡万岁里,少以明经上第,唐德宗贞元年间拜相,爵升陇西开国郡公;次子申,字络成,吏部侍郎,谥恭惠;幼曰三,从许旌阳斩蛟有功,追封白马将军,至宋万里崇祀庙享晋生四子:长曰全道,为秘书省著作郎;次全溪,为秘书省秘书郎;三全素,为大理评事;四全澥,为太常寺太祝。

整理如下:

 

厥(董厥,生卒年不详,字龚袭,义阳(今河南桐柏)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仲舒(现周桂钿《董学探微》考证董氏生于公元前200至公元前196,卒于公元前107至公元前l洲年,享寿高过90。以前记载董仲舒生卒前179年-前104年)-------------------宗鼎-------椿----卓((?一公元192)----承(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献帝18,应该说他已进入一个成熟时期,一系列行动也算是雷厉风行,任命外戚董承为车骑将军)---和(?—220----允(?—246-----(生卒:152 23281岁)-------顾、瞻

----久道---初旭----奉(生在东汉末的公元168~220年间,卒年或在西晋的公元265~313年间,(220280))-------------休征----柏仁(生于西魏(534-556),历经北周、陈,隋初尚在。)----------滨谷-----复古----普,普后无传矣。

----舜宾----初晨-----------------休羡-----伯元---------应谷-----复初---- (723—799)

1万历三十八年(1610)丁未岁《明 。泉溪董氏谱序》列表分析

世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名字

仲舒

宗鼎

世代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名字

椿

-

久道

初旭

名字

 

 

 

 

 

 

 

舜宾

初晨

世代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名字

休征

柏仁

滨谷

复古

 

 

 

名字

休羡

柏元

应谷

复初

 

 

 

 

2:以出生时间计算世代年隔与按董仲舒计算世系的世代年数与裔孙世系分析统计

世代

3

13

15

16

17

22

26

30

名字

仲舒

柏仁

196

142

175

195

152

168

534

723

107

192

220

246

232

220

556

799

直观错误

 

 

 

 

1516

1516

1722

1722

相距前179

0

32.1

29.5

28.8

23.6

18.3

31

33.4

相距前196

0

33.8

30.9

30.1

24.9

19.2

31.8

34.0

相距13

 

0

16.5

17.7

2.5

2.9

30.2

34.2

相距15

 

 

0

25

11.5

1

32.6

36.5

相距16

 

 

 

0

43

4.5

33.9

37.7

相距17

 

 

 

 

0

3.2

42.4

43.9

相距22

 

 

 

 

 

0

91.5

69.4

相距26

 

 

 

 

 

 

0

47.3

325

0

13.5

14.8

15.6

13.9

14,6

29.2

36.8

仲舒排世系

1

14

15

16

14世裔孙

15世裔孙

29世裔孙

37世裔孙

   

1、按照表2分析,比较符合的推测为(只是代表世代的代表):董仲舒----213---卓、昭-------、和-------17-28---柏仁--3034----应谷---复初---

2、该宗谱对照有关历史记载:201348日《董氏渊源与董氏名人》一文统计:董翳:秦朝将军,与章邯、司马欣合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负责分封天下诸侯王,消灭了秦国以后,把它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其中,封董翳为翟王,称王于上郡,建都高奴;《后汉纪校注. 第二十九》记载两代董昭----董胄;《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记载董渫---董赤----董军-----董朝共四代:兵初起,以舍人从击秦,为都尉;入汉,定三秦。出关,以将军定诸侯功,比厌次侯,二千八百户。(高祖时期),六年正月丙午,敬侯董渫元年。《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成敬侯董渫;《三国志》记载董和---董允共两代;《汉书。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记载董忠----董宏-----董武----董永绍共四代;《魏书。卷八十四?列传儒林第七十二》记载董英---董虬---董征---董仲曜共四代;《北史。卷七十八?列传第六十六》记载:董和---董升----董纯,三代。董纯,隋代时期人。

对照分析:董和---董允正确;永--仲舒,与传说有些接近;但是昭----挺,与历史记载的董昭----董胄,就有可能属于错误的了。

3、同时,按照2013412日《湖南攸县董氏宗谱分析》:“湖南董常惕提供的一些宗谱:《湖南省攸县石虎陂董氏宗谱六》,整理后成为:奉---世充----世讷-----------------承缃------------------文光-------------------------------全澥-------------嘉佑-----------------典。董晋与董奉的出生相距655年,每一世代间隔34.7年,也不大符合常理。

4、厥(董厥,生卒年不详,字龚袭,义阳(今河南桐柏)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这就颠倒时间顺序了。董渫与董翳是同一时期的人,按照刘邦登时期,就出现董翳、董渫、董安,可以说是有名人物了. 董安在董翳、董渫之后,才到董安迁徙广川,董仲舒生于广川,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不应该颠倒。   

二、董仲舒、董安的分析探讨

假如董翳(?—前204年),在公元前204年为40岁,不管公元前204年董翳是否死亡。到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出生则为25年,与新的研究董仲舒出生(公元前196---107)则相距8年。假按照出生为公元前244年,到董仲舒相距65年,为董翳或董渫的4世裔孙,那么每一代间隔22年;与新研究的董仲舒出生,则出生相距48年。假如是董翳的四世裔孙,每一世代间隔16年,假如是董翳的孙子,每一世代间隔24年。依照《董姓来源》:一些跟帖:“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市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今属甘肃)。秦未,董狐另一支十代裔孙董儒三子分迁长安关中五里亭及开封城东小羊村,至西汉汉高祖刘邦时为十二代董安(庆元),因董氏'族富而庶贵且显’被朝庭统一安排迁居广川董家里(今河北枣强东,今属景县,为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董仲舒就生于广川,”。

(载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624/12/743345_129239908.shtml  

根据九江武宁董 韵在董氏聊天说泉溪宗谱记载:--------仲舒,与新研究董仲舒出生符合世代间隔数,与原董仲舒出生时间则漏了一代;温州董希舜提出:“董翳在秦朝时代为将 ,楚又降汉,说明公前202年汉立国时董翳正处壮年时,也就40岁左右人吧,而仲舒出生与他此时才相隔20年左右,也就只少60年左右。除非董翳本人是广川的第一代移民。60岁子40岁孙20岁玄孙1岁。这样也过关。”而按照《容城县历史概况》介绍:“西汉初分封诸候,划分诸候国,本县最初的候国名为深泽。县治在今城子村一带。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封董渫(匈奴人)为成候于深泽地。连袭两代。”

(载自:http://hb./rcx/ftrq/200902/t20090221_143840.htm清朝时,容城隶属直隶省保定府。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东北部。河北枣强东,今属景县,位置大致范围相距不远。那么,董翳推测其出生为公元前242年,董渫出生推测为公元前241年,出生时间大致一样。

假设:董渫---董安---董永(依据历史传说)---董仲舒。则比较符合推测;1)、假如相距65年出生:那么,董翳---董安------董仲舒,而刘邦登时期,就出现董翳、董渫、董安的有名人物了.,那就不可能是:董翳---董安---董永(依据历史传说)---董仲舒;也不可能董翳------董安---董永(依据历史传说)---董仲舒,这样世代间隔越少,不符合。2、假如相距48年,那么就成为董渫---董安--- ---董仲舒。记载董渫连袭两代为官,现在则是三代为官了。

假如真有董安,那么应该得出这样的推测,只是,董安的历史记载在哪呢?

类似的世系:董孝忠写的《董仲舒后裔渊源研究》:董狐长子董明从父亲就职地新田(侯马)迁居汾阴。后受越国诚邀赴越国任职迁徙歙州,铜陵。董明生二子,长子董宜次子董像。董像受嘱回迁函谷关为弘农国史官。三世董像生董捷、董持,董持受命徙洛阳履职。董狐六世孙董良徙越地清溪(现淳安)任史官,董良之次子董京生七世董费徙圃山(镇江)。约公元前275年董狐十世孙董圣生三子  董宁、董康、董泰。这个材料我至今尚无法查证从哪一历史记载。

然而,该文中,董仲舒八子董安.董安,《元和姓纂》有记载:董仲舒少子董安,其裔孙繇 - () - 昭七代孙德林(北齐匡城令及居匡城).匡城是河南的长垣县,时属魏国。则为:董仲舒----董安---董繇---董昭。(摘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613/22/1256060_32961932.shtml

可是昭-(生卒:152 23281岁),董仲舒(新研究生于公元前200至公元前196年),上面已经分析基本推测在董仲舒之后的14世裔孙。

那董安孰是孰非呢?

     201342823:49荷香月暖QQ3531599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