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旧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喜欢去倾听着别人的故事。自始自终都是以一个旁观者身份去看待所有的事情。不厌其烦的编织着一个又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故事,随着文字的更新,感情旋转。文中的贪、嗔、痴、恨,现实的悲、欢、离、合。将我深深禁锢其中,使我不能自拔。有多少个写文的人说过写文的孩子都是不快乐的,无数个人也都在证实着这个答案。我好怀念,那个不爱写文的自己。 今日,写完一篇短文,风格依旧是千篇一律的悲剧。在我的文中她们的命运永远是悲剧。除了那一篇《夏语夜》那是个梦,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好友看完后郑重其事的告诉我,不要再写类似的文,否则我真的会死去。一直在想,我会不会因写文的方式结束那可笑的生命。有时候,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结局,也能悲伤到许久。直到把自己搞的伤痕累累为止,独自一人,默默承受自己所给的伤。最后,还大言不惭的说,这是,“谁谁谁给我的伤。”何曾想过这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累赘呢! 那些书 最近的最近一直在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及《悲惨世界》感触颇深。由于某种原因我接触到了外国文学,从早期的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不知书名是否正确,时间久远,有些遗忘),《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中期是杜拉斯的《广岛之恋》、《绿眼睛》、《情人》看的欣喜若狂,彻夜不睡。对法国悲剧家高乃依的《熙德》爱不释手。朋友赠予我一套川端康成的小说其中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IQ84》渡边,直子,阿娇,天吾,青豆,有些心酸。一直想学日语、法语,想看原汁原味的《巴黎圣母院》、《情人》、《雪国》。学了几句基本简单的法语过后,打起了退堂鼓,法语很难。英语在法语面前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勉为其难在自学日语。 以前的以前一直是迷恋着青春文学,无书可看时便看五部曲。如今再拿起言情小说,反而食不入味。一度偏爱上张爱玲《倾城之恋》,《小艾》,家喻户晓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多少恨》,《连环套》,《十八春》等。也涉嫌到张小娴的《荷包蛋里的单人床》,《面包树上的女人》,《面包树出走了》,《流浪的面包树》,《雪地里的蜗牛奄列》等,电脑中还有四五本她的小说还没来的及看。亦舒《圆舞》,《喜宝》忧伤再度重现。安妮宝贝:《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再见,岛屿》其实有看完过她的作品集,只是不愿记。《彼岸花》,《午夜飞行》写下徒留伤悲。其后的饶雪漫《按时长大》,《沙漏》,《左耳》,《离歌》,《十年》,《若即若离》,《蝴蝶曾经来过》,《两个人的下雪天》疼痛不已,有小部分是校园美美时光。乐小米《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苍耳》残酷的青春。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尘曲》搜索枯肠中也只能记下这么多了。 几首歌 歌,我很少听国内的歌,感觉太吵。打开P4大部分都是日本,小部分是爱尔兰。可以一夜单曲循环听那首《黑色星期五》并有了写《心雪》的灵感!日本歌手独钟意仓木麻衣的歌。偶尔听听滨崎步,宇多田光,平原绫香,小野丽莎,安室奈美惠。仅限于偶然。斯塔斯比耶哈瓦列利亚的《忧伤的你》。斯维特拉娜斯维吉科娃《天使消失的地方》是俄罗斯的。听法国歌曲《我的名字叫伊莲》经典,法国香颂《请到左岸喝咖啡,何以永伤》。有时听歌,只因它的名字如泰国的《愿时光凝结,呼吸里的记忆》中文只有《沙漏的爱》那首歌跟随我已有几月。爱尔兰的歌曲无疑是纯音乐的另一版,来自于大自然深处的声音,让我如痴如醉。 想起某个女孩爱了几年的南拳妈妈的《下雨天》,在那个炎炎夏日的中午,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冒着被中暑的危险跑去广播站只为知晓一首歌的名字。被一首《类似爱情》古典歌曲迷惑了大半年,忆起那个眼睛大大的女孩听着那首《yesterday》那陌生且又熟悉的调调尤如还在耳中回响。那时无可厚非地认知那些超凡入圣并深受其爱,现今已被视作俗不可耐的歌曲。又是何时起,悲运巫女桔梗的纯音乐已经被移出珍藏夹,不小心听到也只有淡然一笑。 光阴荏茬,岁月一弹指。已有近两年,距离恍惚一光年。世事无常,勿疑怨天尤人,在这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世界,早已丧失分辩对与错的权力。细细回想,慢慢咀嚼,一段叫过去的回忆被消化。有些事,不必说,有些歌,无须听,有些人,何必记。 |
|
来自: 昵称12156531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