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叫郑煊,是郑板桥的远亲。他早年经商来到洪江,没想到在五溪蛮地竟还有这么一座繁华的商城,这里青瓦灰墙,豪门深院,阁楼飞檐,井字排列的窨子屋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旁形成七冲八巷九条街,一时兴起,郑煊把家迁来,并定居在洪江。 有一次郑煊做木材生意.货运到外地,货价狂跌,即使卖掉,也是血本无归。郑煊痛苦至极,以为自己的末日到了。他将苦恼诉告郑板桥,郑板桥便送给郑煊这幅勉词。郑煊带着自己的商船回洪江,没想到在回洪江的路上,木材的价格突然涨起,郑煊意外发了财。回家后郑煊静静地思考着郑板桥给他的题词,并从中体会出人生哲理,于是将郑板桥的题词作为家训,刻在窨子屋的高墙壁上以示后人。 原址位于塘冲1号陈荣信商行,现为国务院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洪江古商城古建筑群380多栋15万平方米都是国务院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历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壁联。现已存入国家档案馆复制珍藏. 题头写的是:“吃亏是福。”其内容写的是:“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板桥郑燮题。” 就从商而言,不可能永远成功和发财。满足于一时的发财则可能丢失更好的机会,会有意想不到的破财和损失;不要为一时的损失而诅丧,往往破财或亏损之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盈利和柳暗花明的时候。如果生意一时亏损,没关系,亏了自己,则利了对方,世上的钱不是一个人能赚得完的,人家赚了钱给你一个人情,自己也可以心安。有时吃亏也是一种福。就做人来说,一个人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骄傲自满,满则溢。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吃亏是福运的开始。 由于郑板桥名声在外,在洪江,不仅文人墨客会在此大大感慨一番,洪江的商家和路经洪江的商人也会专程瞻仰郑扳桥的墨迹和反省词文中的寓意。久而久之,郑煊刻在窨子屋墙壁上的郑板桥“吃亏是福”,便成了洪江古商城的一道人文景观 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有句传世名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老子还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淮南子·人间训》中讲了一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世界是确实有因祸得福的事例存在,而且被道家学派据此演化成了“后发制人”之法。成为《孙子兵法》中最精彩的战略。
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也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一个人如若不择手段地去得到钱财、追名逐利,就会总是费尽心思去算计别人,在其“热情”、“仗义”和“关切”的伪装背后,更多的是肆无忌惮地对别人的进攻与伤害!那么,即使他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了许许多多,但同时也必将失去自己的尊严、友情甚至爱情和亲情。 吃亏,无非是自己作点谦让,无非是自己作点牺牲,但这正是一种境界、一种度量、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在物质利益上不是锱铢必较而是宽宏大量,在名誉地位面前不是先声夺人而是先人后己,在人际交往中不是惟我独尊而是尊重他人,抬举他人。如此这般以吃亏为荣为乐,势必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抬爱。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越是不肯吃亏的人,往往还会多吃亏,吃大亏。惟有不计较吃亏的人,才会真正有福。世界上没有白占的便宜,爱占便宜者迟早要付出代价。有的人见好处就捞,遇便宜就占,即使是蝇头小利,见之即心跳、眼红、手痒,志在必得。这种人每占一分便宜,便丢一分人格;每捞一分好处,便失一分尊严。天底下也不会有白吃的亏。吃亏失去的大多是暂时的。如果能够坦然处之,不去计较这些,在所谓的吃亏之后,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得到了人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了自己的宽厚与大度,还陶冶了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品德。这不分明都是福吗?任何一个有作为的人,都是在不断吃亏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并从而变得更加聪慧和睿智。倘若有谁一旦吃亏便愁肠百结,郁郁寡欢,甚至捶胸顿足,一蹶不振,受伤者只能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