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抢先读

 苏迷 2013-04-29

生态文明建设

“十大工程”抢先读

  □苏报首席记者 王芬兰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清澈的水面休闲荡舟,在绿意盎然的林间小路低碳骑行……可以预见,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实施后,我市的环境将在现有基础上全面升级,市民的生活也将随之改变。

  “四个百万亩”工程
“十二五”期间,建设保护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等“四个百万亩”。2013年完成“四个百万亩”落地上图,新增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林地绿地6.3万亩,建设标准鱼池5万亩、蔬菜基地5000亩以上。有效保障全市战略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阳澄湖生态优化工程
“十二五”期间,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饮用水源保护、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治理、船餐及农家乐清理、河网畅流、生态修复等七大类、七浦塘拓浚整治等141项重点项目。2013年实施七大类、75项重点项目。确保到2015年阳澄湖湖体及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生态园建设工程

  建设总面积达4.76万亩的上方山石湖、张家港黄泗浦、双山岛以及高新区大阳山植物园等一批生态园工程。2013年完成石湖生态园中心区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

  十万亩湿地建设工程

  为保持我市湿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挥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能,计划恢复湿地10万亩。2013年建设虎丘、长江、太湖等一批湿地公园。
  河道水质提升工程

  加快实施环古城河、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运河、胥江环境综合整治、停产搬迁重点污染企业、农村黑臭河道治理、城乡主要河流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城区家庭“改厕”工程。年内完成“两河一江”年度建设和城区全部“改厕”任务,实施农村黑臭河道和城乡主要河流水环境整治。力争用5年时间,使环古城河、古城区内河道水质分别达到Ⅲ类和Ⅳ类标准,农村黑臭河道全面消除,城乡其他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

  到2017年,完成湖底生态清淤、湿地建设、生态修复、入湖水系整治、堤线及口门调整以及环湖绿道建设、污水设施完善等东太湖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2013年续建一期工程,启动吴江、吴中区堤线调整、生态修复、湖底生态清淤等二期工程。通过工程实施,确保东太湖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吴淞江流域整治工程

  到2015年基本完成吴淞江流域内工业、农业污染源治理,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生态修复、生态廊道、环境监控能力建设等工程。2013年关闭流域内相关养殖场和污染企业,开工6家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59.64公里清淤疏浚和7公里生态修复工程。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吴淞江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大气清洁工程

  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双控制,关停一批燃煤电厂(机组),建设一批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重大项目,实现2015年“黄标车”淘汰目标。2013年完成30余台(套)发电机组、焚烧炉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完成年度“黄标车”淘汰任务。到2015年全市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明显减轻,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土壤山体修复工程
“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已退役工业用地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启动、完成一批典型场地土壤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基本完成山体复绿整治任务,提升复绿整治成效。2013年完成东升F地块、启动安利化工厂、溶剂厂北区土壤修复,开展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整治复绿山体600亩。到2015年全面恢复山体生态景观风貌,确保遗留场地再开发、再利用环境安全,实现土地安全、高效、永续利用。垃圾及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工程

  到2015年实现全市工业危废、污水厂污泥、园林绿化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率达100%,2016年市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60%。2013年,扩大垃圾试点区域范围,启动建设、建成投运一批危废、垃圾处理处置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