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侨”与“养侨”

 国民一员 2013-04-29

两个月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李海峰主任明确提出“努力涵养侨务资源”。尽管“养侨”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此次将之正式列为政府侨务工作重点,象征性地表明国家侨务工作的一种思维转向。

  众所周知,海外华人在近现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与独特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过程中,海外华人的贡献更是不言而喻。海外华人对中国的作用,既是中国文化与传统的独特表现,也是全世界各国旅居国外的侨民与母国关系的一种普遍现象。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利用和开发海外华人方面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也就是说中国在“用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么,为什么要提出“养侨”呢?这是侨务政策适应海外华人群体发生变化的一种调整。按照李主任的解释,这种变化一是“海外华人对祖籍国的感情空前高涨”,二是“一支更具活力、能够满足中国各方面需要的友好力量正在快速成长”。因此,她说目前国家的侨务工作处于涵养侨务资源的战略机遇期。

  “养侨”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艰难任务。首先必须明白“养侨”的落实主体。从中国政府角度而言,各级政府的侨办当然是主角,政府倡导下的多角色协同配合(诸如“侨务公共外交”)需要加强。但从国际社会的主流组织形式来看,各种非政府性的多元化的社会组织、群体与个体等更值得鼓励。否则,那些对中国怀有偏见的人士会再次指责“养侨”只不过是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的另一种战略布局。

  其次,弄清“养侨”的客体同样重要,即这里的“侨务资源”是谁?因年龄结构所导致的传统华侨华人群体之变化需悉心考究,近年走出去的新一代海外华人群体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更须把握。只有准确掌握了那些因分布于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来源、不同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华人群体的构成、分布与其诉求,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和有效的“涵养”办法。

  最后,还需厘清“养侨”的目的何在。简单的逻辑是“养”的目的在“用”。我以为应当超越这一简单逻辑:“养”的目的当然不排除鼓励海外华人为母国贡献。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养”的目的还是服务于海外华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从最根本上讲,旅居海外的华人在世界各地安居乐业、顺利发展,才是“涵养侨务资源”的终极目的。(张振江 暨南大学 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2011.1.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