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山,一片湖,一个人

 苏迷 2013-04-30
一座山,一片湖,一个人
 
有人说,苏州无山,只有小土丘,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苏州的山,没有峭拔的气势与巍峨的雄姿,其名气却不亚于海拔度远远高于它的庐山、黄山以及五岳!
灵岩山,因有吴王与西施夜夜夜笙歌的故事而驰名;穹窿山,孙武练兵谈笑间敌人灰飞烟灭,还有东汉名臣朱买臣年轻时砍柴读书的身影;天平山,因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一代宰相范仲淹而闻名,也有白居易那心爱的白云泉;香雪海,辅助刘秀打天下的东汉太尉邓尉隐居于此,也是那位风流快活的清朝皇帝六下江南的眷恋之所……
有人说,苏州无海,只有湖塘,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苏州的水,没有惊涛的壮观与磅礴的动感,却因它的灵动与妩媚,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它决不逊色于任何一条大江大河!
太湖,烟波浩渺,因有范蠡与西施荡舟于此,从此抹上了一缕优雅的诗意;运河,运输繁忙,贯穿南北,连接着人间天堂中的两颗最耀眼的明珠;山塘河,人家尽枕河,白居易在苏州的“七里山塘”凝聚着诗人浪漫的人居理念;平江河,伍子胥建古老的苏州城时,就被定位成苏州城的主干水道……
苏州城郊外的最南面,靠近太湖,有一个地方,山清水秀,背山面水,那里长满百花的青山有个好听的名字——上方山,那里柔媚婉约的绿水却有着一个骨感的名字——石湖。
    所谓人杰地灵,一座山,一片湖,原本静静地卧在那里,八百年前,来了一位诗人,他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范成大,从此,这里的山水多了一份诗人的灵气与庄稼人的泥土气。
之前,范成大在百姓心中是一位铮铮铁骨的英雄,他曾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效法苏武,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
那时,他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诗人,是这里的山山水水,赋予了他诗人的眉眼,也给予了他庄稼人的双手。
“石湖也似西湖好”、“不梦封侯梦石湖”,忙于政事的高官,终于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回归了田园,上苍垂怜于他,让他在这一片秀美的湖光山色中诗意地栖居着,疲惫的身心有了宁静的安放之处。
“种木二十年,手开南野荒” 在那田埂间,诗人脱下吟诗的长袍,换上耕种的短装,放下批写公文的手,拿起了庄稼人粗笨的锄头,甘愿面朝黄土背朝天,忍受烈日的暴晒与朔风的凛冽,脚踏实地经历繁杂艰苦的工序,体验四季轮回中那种汗水浸透衣衫的辛苦!
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终于在农人辛苦的双手与诗人敏感的眉眼中诞生了,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极具民歌特色,在当时的南宋诗坛声名远播,当时甚至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至今家喻户晓。
一座山,一片湖,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人,也成就了这一片青山绿水!这小小的湖与山,因这诗而名闻遐迩,群贤毕至,慕名而来,上演着一幕幕曲水流觞的文人雅事!
一个梅花开放的冬季,在范成大隐居的石湖别墅里,正进行着一场文人之间互相赋诗唱和的宴会:石湖边,冬雪的覆盖下,是一片挺拔的竹林,稀疏的梅花正悄然开放,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此时此刻,伴着阵阵丝竹传来清远雅致的歌声,词人姜夔情不自禁自度两曲《暗香》、《疏影》,范成大击节赞赏,让家中歌女演唱之,并以青衣小红相赠。当天晚上,姜夔告别石湖,顺着吴淞江冒着大雪路过垂虹桥,与歌女小红一唱一和,声律和谐,兴之所至,遂赋诗曰:“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萧。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石湖,留下一段让无数文人心驰神往的词坛佳话。
如今,诗人已去,佳话不再,石湖边的村庄已成了风景区,只有范公的这六十首诗歌被刻成碑文,镶嵌在石湖之畔的范公祠正厅的两侧,无声地见证着那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居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