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吉思汗陵和达尔扈特人

 北漂小馆 2013-04-30

成吉思汗陵和达尔扈特人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外景。

  文/图 艾力提?沙力也夫

  2010年6月,由于工作关系有机会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Ардос)市,休闲之余前去仰慕已久的成吉思汗陵参观,成吉思汗陵的壮观令我震撼。

  成吉思汗陵也就是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的祭祀陵,这位曾经叱咤风云、显赫一世的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在公元1227年7月65岁的那年病逝在进攻西夏的行军途中,成吉思汗弥留之际,守护在身旁的部将遵照传统习俗,从白骆驼额头上取下一绺绒毛放在他的嘴上,吸收了他最后一口气,留下他的灵魂。当时按照蒙古族盛行“密葬”形式,对其进行了安葬,随之“万马踏平”。”族人为了每年便于在原地祭祀,随即在陵墓处牵来刚出生的小骆驼当着母骆驼面宰杀,之后每年族人便通过母骆驼的领路在陵墓处进行祭拜。

  马可?波罗在他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勒泰山的途中,护送的人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为殉葬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该母骆驼的死去,陵墓的准确地点也随之被人们所遗忘,由此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墓至今成为历史之谜。

  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北距包头市185公里,距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27公里处的伊金霍洛旗,1956年新陵落成,成吉思汗八白室迁移至新陵。1982年2月24日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0日成吉思汗祭奠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吉思汗祭祀陵园占地面积约5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建筑雄伟,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风格。建筑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6个部分。中间正殿高达26米,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房檐则为蓝色琉璃瓦;东西两殿为不等边八角形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亦覆以黄色琉璃瓦,高23米,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显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进入正殿,正中有5米高的成吉思汗塑像,银须飘胸,目光灼灼,气概英武。

  在正殿的东西廊中有大型壁画。主要描绘了成吉思汗出生、统一蒙古各部、西征、东征、遇难等重大事件。壁画还表现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定都北京,于公元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并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的盛况。

  这里最热闹、最隆重的日子,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七;这一天是成吉思汗建立不朽战功的日子,要举行隆重的祭奠“苏勒定”大会。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一日,在正殿举行春祭仪式,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献哈达、焚香、供祭品,极其隆重,祭典结束后,还要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传统活动。穿过“气壮山河”门景就是壮观的“铁马金帐”群雕。包括385尊雕像、5座金帐,它以恢宏的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出征时的情景

  多少年来成吉思汗陵墓之谜,一直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冒险者们眼球,近年来,有学者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意外发现了一座经过人工改造的神秘“大山”,疑为成吉思汗陵墓,推测是否成真有待日后发掘验证。

  在成吉思汗祭祀陵,有一个奇异的族群----达尔扈特人,他们是成吉思汗祭祀陵守陵人。这是一支原本由当年军中勇士和王朝重臣组成的守陵队,世代传承780余年从未间断地守护着已故君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灵帐。这支队伍被人称作“达尔扈特”(意为“担负神圣使命者”)。

  达尔扈特人是成吉思汗8位功臣的后裔。成吉思汗身死之后,由他重臣要将的后代替他守护和祭祀陵寝。这些人不管白天黑夜一丝不苟地守护着陵寝,不纳任何捐税,不服任何兵役,目前,达尔扈特人已超过6000多人。 在大殿内参与主持日常和重大祭祀的达尔扈特被称为“亚门特”,他们实行世袭制,有主持祭祀的,有演奏音乐的,还有唱诵的等等。在成吉思汗陵工作的达尔扈特人每月按时领取公务员标准的工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博物馆内成吉思汗祭祀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