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3石斛

 学中医书馆 2013-05-01
石斛 拼 音:Shihu
英 文:Dendrobium
日 文:セツコク
拉丁文:Herba Dendrobii
异名
    ①石斛:金钗石斛、吊兰花、扁金钗(广西),扁黄草、大黄草(贵州)。②粉花石斛:美花石斛、小环草(广西),小黄草(贵州)。③束花石斛:大黄草、水打棒、水马棒(贵州)。④流苏石斛:旱马鞭、马鞭杆(贵州)。⑤铁皮石斛:铁皮兰(广西)、黑节草(贵州、云南)。
品种考证
    石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曰:“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七月、八月采茎阴干。”陶弘景日:“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似蚱蜢髀者为佳。”《本草图经》载:“石斛,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多在山谷中,五月生苗,茎似竹节,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本草纲目》载:“石斛丛生石上,其根纠结甚繁,干则自软。其茎叶生皆青色,干则黄色。开红花。节上自生根须。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或以物盛挂屋下,频浇以水,经年不死,俗称为千年润。”《新修本草》、《本草图经》等还记载了麦斛及雀髀斛,又有形“如竹,节间生叶”的石斛。再对照《本草图经》、《植物名实图考》等所附石斛图,可见,古代所用石斛已有多种植物来源,但主要指石斛属植物,与目前药用情况基本相符。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环草石斛D. loddigesii Rolfe.、黄草石斛D. chrysanthum Wall. 、马鞭石斛D. fimb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或铁皮石斛D. candidum Wall. ex Lindl.的新鲜或干燥茎。
植物/动物形态
    1. 金钗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茎丛生,直立,略扁,具纵槽纹,节略粗,基部收窄。叶近革质,矩圆形,先端2圆裂。花期有叶或无叶;总状花序具花1~4朵,基部被鞘状苞片;花大,直径达8 cm,下垂,花瓣椭圆形,白色,顶端淡红色,唇瓣宽倒卵状矩圆形,粉红色,全缘,具短爪,两面有毛,唇盘上面具1紫斑,花药2室,花粉块4。蒴果。花期5~6月。
    2. 环草石斛:茎圆柱形。叶近肉质,矩圆状披针形或舌形,顶端锐尖,略钩转;花期具叶,花单生,淡玫瑰色,花瓣边缘多少有齿,唇瓣近圆形,黄色,唇盘凹陷,3条线脉从基部直达顶端,边缘有流苏。花期4~5月。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附生于树干和林下石上。
    3. 黄草石斛:茎圆柱形。叶薄纸质,披针形;总状花序多具3~4朵花,花黄色,略肉质,花瓣倒卵状披针形,近顶端边缘常具齿,唇瓣横长圆形,两面密被绒毛,唇盘上表面具2个红紫色圆斑。花期5~9月。
    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西藏。附生于树干和岩石上。
    4. 铁皮石斛:茎丛生,圆柱形,上部茎节有时生根,长出新植株,干后青灰色。叶纸质,矩圆状披针形,边缘和中脉淡紫色,叶鞘具紫斑。总状花序常具花2~5朵,花被片黄绿色;唇瓣卵状披针形,近上部中间具圆形紫红色斑块。花期4~6月。
    分布于浙江、江西、广西、云南、贵州等地。附生于树干和岩石上。
    5. 马鞭石斛:茎丛生,圆柱形。叶薄革质,长椭圆形,顶端急尖或渐尖。总状花序常具花5~8朵,花被片金黄色;唇瓣近圆形,唇盘上具一个肾形紫红色斑块,两面均有绒毛。花期4~5月。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附生于树干和山谷岩石上。
产地
    1. 石斛 商品称金钗石斛,主产于广西、云南、贵州,销全国。
    2. 环草石斛 商品称环草,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销全国。
    3. 黄草石斛和流苏石斛 商品有黄草、马鞭石斛、耳环石斛或枫斗,土产于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黄草、马鞭石斛销全国;耳环石斛或枫斗,主要供出口,国内销浙江、上海。
    4. 铁皮石斛 商品有耳环石斛或枫斗、环草,土产于广西、云南、贵州,销售同上。
+栽培
采收加工
    栽后2~3年即可收割。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为好。鲜石斛于采后除去叶、须根和泥沙。干石斛(金钗石斛、环草、黄草、马鞭石斛)的加工方法,因产地、植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将鲜石斛剪去叶、根,蒸透或煮透,浸入深水中,刷净粗皮及叶,晒干或烘干;或蒸透后晒之,揉搓直至除去粗皮、显黄金色、柔软光滑为止,再晒干。也可于烘软后,揉搓除去粗皮。有的地区将鲜石斛堆置、烘干,再堆置返潮,使其粗皮自行脱落。耳环石斛或枫斗为长3~7cm的铁皮石斛、流苏石斛、束花石斛等的茎,搓去粗皮、叶,剪去部分须根,用小火烤软,搓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
+炮制
贮藏
    干品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鲜品置阴凉潮湿处,防冻。
性状
    1. 金钗石斛:茎下部圆柱形,中上部扁圆柱形,稍曲折略呈“之”字形。节明显,节间长1.5~6 cm。表面金黄色或绿黄色,有光泽,具深纵沟及纵纹,节膨大,棕色,节上有互生花序柄痕及残存膜质叶鞘。质轻脆,断面较疏松,灰白色,有短纤维状维管束外露。气微,味苦。
    2. 环草石斛:茎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常弯曲盘绕成团,节间长0.5~2.5 cm;金黄色,有光泽,具细纵纹,残留叶鞘松抱于茎,易脱落;质柔韧;味较苦。
    3. 黄草石斛:茎长圆柱形,中上部不规则弯曲,节间长1~4 cm。表面金黄色至淡黄棕色,具粗细均匀的纵纹,叶鞘有的具紫红色斑点;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4. 铁皮石斛:茎长圆柱形,节间长1~4 cm,黄色,叶鞘与节间上部留有间隙;经加工成耳环石斛,称“铁皮枫斗”,茎扭曲成螺旋状或弹簧状,一般为1~5个旋纹,长1~5 cm,旋环直径2~3 mm,一端可见短须根;质坚实,易折断;嚼之有粘性。
    5. 马鞭石斛:茎长圆锥形,节间长2~4.5 cm。表面黄色至暗黄色,具深纵槽,质疏松,断面纤维性。味微苦。
    饮片性状: 石斛为圆形小段,直径1~3mm,金黄色或黄绿色,多数有节,表面有显著的纵纹,断面黄白色。味微苦。鲜石斛形如石斛段,表面青绿色,有纵纹,质肥嫩多汁,易折断,断面青绿色,味苦。
商品规格
    商品因品种及加工方法不同,规格十分复杂。一种分为金钗石斛、大黄草石斜、中黄草石斛、小黄草石斛、细黄石斛、霍石斛、枫石斛、解金石斛等商品。另一种分为细黄草广西统装(片);云、贵统装(片);粗黄草统装(片);石斛统装(干、圆、扁形或片》;解石斛(片),鸡瓜兰解(片),金钗统装,次统装等规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格,可按来源品种分为:环草石斛、黄草石斛、马鞭石斛、金钗石斛、耳环石斛、鲜石斛六种。鲜石斛以青绿色、肥满多叶、嚼之发粘者为佳。干品以色金黄、有光泽、质柔者为佳;耳环石斛以色黄绿、饱满、结实者为佳。
    习惯认为全钗石斛土产子广西靖西者为最著、黄草斛石产于安徽霍山者著,耳环石斛产于湖北老河口者为最著。
显微特征
    1. 金钗石斛茎横切面:扁圆形,边缘有6~7个浅波。表皮为1列细小扁平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基本薄壁组织中散列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略成7~8圈;维管束外侧有半月形纤维束,1~4列,其外缘嵌有细小薄壁细胞,有的含圆簇状硅质块;木质部有1~3个导管较大。粘液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长50~130μm。
    2. 环草石斛:茎横切面维管束略成3~4圈;维管束外侧纤维束2~5列,木质部有1~2个导管较大,含草酸钙针晶细胞多见于维管束旁,针晶束长50~74μm。
    3. 黄草石斛:茎横切面维管束略成5~6圈;维管束外侧纤维束1~6列,硅质块较多,木质部有1~3个导管较大,含草酸钙针晶细胞多见于维管束旁,针晶束长(33~)47~83μm。
    4. 铁皮石斛:茎横切面维管束略成4~5圈;维管束外侧纤维束1~4列,木质部导管大小近似,含草酸钙针晶细胞多见于近表皮处,针晶束长60~108μm。
    5. 马鞭石斛: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扁圆形,外壁及侧壁增厚,木化,层纹明显,皮下层厚壁细胞3~4列。维管束略成6~7圈,维管束外侧纤维束2~8列,硅质块较多,木质部导管1~4个较大。
    石斛茎粉末:
    (1)束鞘纤维多成束或散离,长梭形,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类圆形硅质块,含硅质块细胞排成纵行。
    (2)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针晶较粗。
    (3)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角质层表面有网状裂纹。
    (4) 木纤维多成束,纹孔较多,可见细小具缘纹孔。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含量测定
+药理作用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效
    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应用与配伍
    1.用于热病伤津,低热烦渴,口燥咽干,舌红苔少。有清热生津之效。常配生地黄、菱冬等,如《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2.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食少呕逆,胃脘嘈杂、隐痛或灼痛,舌光少誉等。善养胃阴,生津液。常配麦冬、竹茹、白芍等应用。
    此外,石斛尚有补肾养肝明目及强筋骨的作用。治肾虚目暗,视力减退,内障失明等,常与菊花、构杞子、熟地黄等配伍,如石斛夜光丸;治肾虚痿痹,腰脚软弱,常与熟地黄、怀牛膝、杜仲、桑寄生等配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或熬膏。鲜石斛清热生津力强,热病津伤者宜之;干石斛用于胃虚夹热伤阴者为宜。
-使用注意
    温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均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凝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
    2.《百草镜》:“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忌用。”
食疗
    1.石斛甘蔗饮 鲜石斛20克,甘蔗汁250毫升。将洗净、切碎的鲜石斛放入锅内,加入清水适量,先浸渍2小时,再煎煮50分钟,滤取液汁。兑入甘蔗汁,稍沸。当茶频频饮用。功和清热滋阴,养胃生津。适用于邪热伤阴所致的口渴欲饮和大肠液亏所致的大便秘积等。
    2.石斛露 川石斛500克。将石斛洗净、切碎,加水适量浸渍2小时。然后将石斛放入经过消毒的玻璃蒸馏器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加热蒸馏,收集蒸馏液,至3000~5000毫升为止。蒸馏时应注意经常检查蒸锅内的水,防止烧干,损坏器具;冷凝管内的水应保持一定的低温,使石斛露能够正常流出。每次服用30毫升,1日2次。功用:清热生津,滋阴养胃。适用于热病伤津,胃阴亏虚所致的咽干口渴、饮食不香、低热不退、唇舌干燥等。
    3.石斛杞菊汤 石斛15克,枸杞子15克,杭菊花6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将以上六味略洗,放入砂锅,加清水适量,浸泡2小时,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50分钟左右,取汤温服。药渣再加清水适量,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后取汤温服。每日1剂,早晚空腹时各服1次。功用滋养肝肾,清利头目。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眼花、视力减退等。
    4.鲜石斛膏 鲜石斛2500克,麦冬1000克,炼蜜1000克。将石斛、麦冬洗净,切碎,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先浸泡12小时,再煎煮3~5小时,滤取药汁。药渣加水再煎,反复3次。合并滤液,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以不渗纸为度。兑入蜂蜜,一边搅抖均匀,一边文火稍沸。冷后装入瓷皿或玻璃器皿内。每次15毫升,1日2次,白开水冲服。功用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阴亏虚所致的久咳不止、少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等。
    5.石斛花生 鲜石斛50克,花生米500克,大茴香3克,山萘3克,食盐6克。鲜石斛用清水洗净,淘去泥沙,切成1厘米长的节子,花生米拣选后洗净,沥干。锅内加适量清水,放入食盐、大茴香、山萘,等盐溶化后,倒入花生、鲜石斛,置武火上烧沸,再移至文火上煮约1.5小时,捞出花生。养阴润燥,清热生津,补虚扶蠃。适用于肺胃阴虚,咽干津少,舌上无苔,咳嗽痰少,肠燥便秘,乳汁清稀等症。
-附方
    1.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 鲜石斛三钱,连翘(去心)三钱,天花粉二钱,鲜生地四钱,麦冬(去心)四钱,参叶八分。水煎服。 (《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2.治胃火上冲,心中烦闷,怔忡惊悸,久则成痿,两足无力,不能步履 石斛一两,玄参二钱。水煎服。(《辨证录》石斛玄参汤)
    3.治病后虚热口渴 鲜石斛(铁皮石斛)、麦冬、五味子各9g。水煎代茶饮。
    4.治肺热干咳 鲜石斛(铁皮石斛)、枇杷叶、瓜蒌皮各9g,生甘草、桔梗各3g。水煎服。(3~4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5.治眼昼视精明,夜暮昏暗不见物,名曰雀目 石斛(去根)、仙灵脾(锉)各一两,苍术(米泔浸,切,焙)半两。为细末。每服三钱匕,食前以米饮调下,日二服。(《圣济总录》石斛散)
    6.治阴气衰,腰背痛,两胫悁疼,小便多沥,失精,精自出,囊下湿痒 石斛、巴戟天、桑螵蛸、杜仲。等分合捣,下筛,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二。(《医心方》引自《录验方》淮南王枕中丸)
-成药
    石斛夜光丸 石斛30g,人参120g,山药 45g,茯苓120g,甘草30g,肉苁蓉30g,枸杞子45g,菟丝子45g,地黄60g,熟地黄60g,五味子30g,天冬 120g,麦冬60g,苦杏仁45g,防风30g,川芎30g,枳壳 (炒)30g,黄连30g,牛膝45g,菊花45g,蒺藜(盐炒) 30g,青葙子30g,决明子45g,水牛角浓缩粉60g,羚羊角30g。以上二十五味,除水牛角浓缩粉外,羚羊角锉研成细粉;其余石斛等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将水牛角浓缩粉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l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每丸重 9g)。本品棕黑色;味甜而苦。显微特征: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纤维表面类圆形细胞中含细小圆形硅质块,排列成行;纤维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纤维束鲜黄色,纹孔明显;种皮石细胞淡黄色,有时含棕色物;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类多角形,孔沟细密,胞腔含棕色物;石细胞长方形或长条形,纹孔较细密。石细胞橙黄色,贝壳形;草酸钙簇晶,棱角锐尖。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种皮细胞红棕色,表面多角形至长多角形,有网状增厚纹理;种皮栅状细胞一列,其下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花粉粒类圆形,外壁有刺,具3个萌发孔;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不规则碎块稍有光泽,均匀分布裂缝状或圆形孔隙。功能滋阴补肾,清肝明目。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口服,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
-现代临床研究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1.论石斛清胃生津,治胃肾虚热最宜 ①张景岳:“石斛惟是扁大而松,形如钗股者,颇有苦味,用除脾胃之火,去馆杂如饥及营中蕴热,其性轻清和缓,有从容分解之妙,故能退火,养阴除烦,清肺下气,亦止消渴热汗。”(《本草正》)②徐大椿:“石斛平胃气而除虚热,益肾阴而安神志,为胃虚夹热伤阴专药。”(《药性切用》)③徐究仁:“石斛功能清胃生津,胃肾虚热者最宜。按《苏沈良方》石斛夜光丸,专治目光不敛,神水散大,《张氏医通》石斛清胃汤,用治麻后热壅,呕吐不食,王孟英之挽脱汤,用石斛以救胃气垂绝之证。盖石斛专滋肺胃之气液,气液充旺,肾水自生,故以上诸证,皆主之也。”又,“夫肺胃为温邪必犯之地,热郁灼津,胃液本易被劫。如欲清胃救津,自非用石斛之甘滋轻灵不为功。然有不可徒恃石斛为治者,若温邪延久,伤及下焦,劫灼真阴,则鞠通吴氏有三甲复脉、大小定风珠等法,原为挽救真阴而设,石斛未免嫌其轻浮耳。盖真阴非气液之谓,救真阴者宜浓厚,救气液者宜清淡,苟以浓厚救气液,则转滋转燥,而固邪愈深,以清淡救真阴,则杯水车薪,势必不济。抑有不可滥用石斛者,如湿温尚未化燥,每见口燥欲漱,苔腻皮干,理宜辛淡之法,若误用石斛,则舌苔立转黑燥,湿遏热蒸,渐入昏谵者有之,是又可不谛审者也。”(引自《中国药学大辞典》)
    2.论石斛益脾肾味薄力缓 ①李中梓:“石斛,甘可悦脾,咸能益肾,故多功于水土二脏。但气性宽缓,无捷奏之功,古人以此代茶,甚清膈上。”(《本草通玄》)②黄宫绣:“石斛,入脾而除虚热,入肾而涩元气。但形瘦无汁,味淡难出,非经久熬,气味莫泄,故止可入平剂以治虚热。补性虽有,亦惟在人量病轻重施用可耳。”(《本草求真》)
附注
    1. 商品石斛的植物来源很复杂,有时同一批件商品药材石斛中,有数种植物的茎,有时又以同一种植物加工成几种不同规格、名称的商品。目前市售商品除文中5种外,同属植物重唇石斛D.hercoglossum Rchb.f.、细茎石斛D. moniliforme(L.)Sweet、广东石斛D. wilsonii Rolfe等常加工为环草,在贵州则加工为黄草;重唇石斛在广西、细茎石斛在浙江还加工为枫斗。罗河石斛D. lohohense Tang et Wang在贵州、广西加工为黄草,在广西尚加工为马鞭石斛。钩状石斛D.aduncum Wall. ex Lindl.在广西加工为黄草或枫斗。迭鞘石斛D. denneanum Kerr在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加工为黄草,在广西还加工为马鞭石斛。
    商品石斛茎部常残留叶鞘,经研究金钗石斛、铁皮石斛、粉花石斛、束花石斛、流苏石斛等16种生药叶鞘上下表皮的形态特征及所含草酸钙结晶的形状、大小有种间区别。
    2.鼓槌石斛D.chrysotoxum Lindl.含鼓槌菲、毛兰素及鼓槌联菲,有抗小鼠肝癌、艾氏腹水癌活性。报春石斛D.primulinum Lindl.、黑毛石斛D.williamsonii Day et Rchb.f.均含鼓槌菲及毛兰素。
    3.戟叶金石斛Ephemerantha lonchophylla (Hook.f.)P.H.Hunt et Summerh.在贵州、云南等地称有瓜石斛。含金石斛酚A、B、金石斛醌及金石斛甙等,并含鼓槌菲及毛兰素。
    4.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 Rolfe在贵州、云南等地也称有瓜石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