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3大青叶

 学中医书馆 2013-05-01
大青叶 拼 音:Daqingye
英 文:Dyers Woad Leaf
日 文:タイヤイ
拉丁文:Folium Isatidis
异名
    蓝叶《本草正》,蓝菜(柴裔《食鉴本草》)。
品种考证
    大青之名首见于《名医别录》。李时珍日:“处处有之。高二三尺,茎圆。叶长三四寸,面青背淡,对节而生。八月开小花,红色成簇。结青实大如椒颗,九月色赤。”所述特征及《本草纲目》附图形态与马鞭草科路边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一致,可见古代本革所载大青叶原植物不是菘蓝。《新修本草》在“蓝”条中记载:“菘蓝,其汁抨为淀。”应是指本品而言。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叶。
植物/动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主根深长。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片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垂耳圆形,抱茎。复总状花序生于枝端,生于枝端,花梗细长;萼片4,绿色;花瓣4,黄色,倒卵形;雄蕊6,四强;雌蕊1。长角果长圆形,长15~18mm,宽3~4.5mm,扁平,边缘翅状,紫色,顶端圆钝或截形,基部渐窄。种子1枚。花期4~5月,果期6月。
    河北、北京、黑龙江、河南、江苏、甘肃等地栽培。
产地
    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河南亦产。销全国。其他地区自产自销。
+栽培
采收加工
    常年可采叶3次:第一次在6月中旬,;第二次于7月下旬,采后再施肥;第三次于9~10月采收。北方一般于7月上旬和10月下旬分两次采收。
+炮制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性状
    叶多皱缩,暗灰绿色,有时破碎仅剩叶柄。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约5~20cm,宽约2~6cm,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延成翼状叶柄,长4~10cm。质脆易碎。气特殊,味微酸、苦涩。
商品规格
    商品均为统装,不分等级,以叶大、无柄,色暗灰绿色为佳。
显微特征
    大青叶粉末:
    1. 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或稍弯曲,表面观呈连珠状增厚。气孔下表皮较多,副卫细胞3~4个,不等式,可见2~3个气孔聚集,具共同的副卫细胞。
    2. 叶肉细胞含靛蓝结晶和橙皮甙样结晶。靛蓝结晶蓝色,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常聚集成堆;橙皮甙样结晶淡黄绿色,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针簇状。
    3. 厚角细胞较多,纵断面观呈长条形,角隅处壁厚至14μm。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含量测定
+药理作用
性味、归经
    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与配伍
    1. 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本品苦寒,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咸寒入血分,又能凉血消斑,故可用治热入营血,心胃毒盛,气血两燔,温毒发斑等证,常与栀子等同用。本品还可用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口渴咽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药同用。
    2. 用于喉痹口疮,丹毒痈肿。本品苦寒,既清心胃二经实火,又善解瘟疫时毒,有解毒利咽之效。用治心胃火盛,瘟毒上攻,发热头痛,痄腮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谐症,常以鲜品捣汁内服,或配入玄参、山豆根、黄连等复方使用;用治丹毒痈肿等症,可用鲜品捣烂外敷,或与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等药同煎内服。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食疗
    1.石膏牛角饼 原料:石膏60克,水牛角粉60克,知母10克,丹皮15克,大青叶15克,面粉200克,冰糖适量。做法:将石膏、水牛角粉、知母、丹皮、大青叶水煎30分钟,去渣留汁,加冰糖适量,稍煎待溶即可。凉后以汁合面,常法烙饼,分2-3次服。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2.大青番泻叶茶 原料:大青叶10克,番泻叶3克,白糖适量。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1-2条引自《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附方
    1.预防流行性感冒 大青叶、贯众各 500g。混合,加水5 000ml,煎成2 000ml。成人每次 100ml,日服3—4次,小儿酌减,连服5日。(《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流行性感冒 大青叶、板蓝根各30g,薄荷 6g。煎水,当茶饮。
    3.治慢性支气管炎 大青叶500g,猪胆(汁)10个,制南星120g。将大青叶、制南星二味烘焦研末,猪胆汁煮沸浓缩,入药末合匀,加炼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3次,每次6g,温开水送下,10日为1疗程。
    4.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 大青叶、鱼腥草、玄参各30g。水煎,分3次服。(2—4方出自(《湖北中草药志》)
    5.治无黄疽型肝炎 大青叶60g,丹参30g,大枣 10枚。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6.治唇边生疮,经年不瘥 取八月蓝叶十斤,绞取汁,洗之。(《圣惠方》)
    7.治小儿血痢,烦躁,并治蛊毒痢,赤痢 取蓝青汁,量大小分减服之。(《普济方》)
    8.治天疱疮 生地、山栀、蓝叶、大黄各一两。锉碎,用猪油八两,文火煎变色,去渣。涂患处。(《外科证治全书》
-成药
    
-现代临床研究
    1.治疗乙脑 2—6岁者每次 6—15g,6—14岁者每次15—30g。病重者入院时3小时1次水煎服,不能口服者可鼻饲,病情减轻后可改 4—6小时1次,或每日3次。治疗43例,治愈率 93.4%,死亡率6.6%,疗程平均4~7日。治疗病例各型均有,除极重型配合西药激素治疗外,一般均单用大青叶(菘蓝),同时配合补液。开始曾配用青霉素防止感染。后不用青霉素效果亦好,高热始终不退者可考虑人工冬眠降温[1]。
    2.治疗麻疹合并肺炎 以大青叶、蒲公英各 500g。煎煮后制成糖浆,口服。每日3次,每次每周岁 3—5ml,治疗150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日数一般4—5 日[2]。
    3.治疗细菌性痢疾 以单味大青叶煎汤口服,每 6小时给药30g,治疗细菌性痢疾22例,疗程最短2日,最长8日,平均4.5日。退热时间平均1.5日,与呋喃西林对照组10例相比,疗效近似或稍优[3]。
    4.治疗传染性肝炎 以大青叶单味水煎服,成人每次30g(儿童按年龄大小用大青叶糖浆5—10m1),每日3—6次,治疗传染性肝炎66例,治愈率81.8%,好转率9.1%,死亡率9.1%,较对照组(茵陈栀子黄连汤等)治愈率为高[4]。
    5.治疗单纯疱疹角膜炎 将大青叶(菘蓝叶)制成洗眼剂洗眼,以眼浴杯浸泡15—20分钟,用土霉素眼膏包盖,并口服维生素及核黄素,有虹膜刺激症状者,加用阿托品眼膏,每日1次。治疗单纯疱疹角膜炎29例,均痊愈,平均疗程10.3日,眼浴时多数患者有刺痛感,可闭眼几秒钟,不痛后继续浸泡。其促进角膜上皮长好时间,似较用糜蛋白酶为短,比冰冻疗法长,而与疱疹净滴眼液大致相当[5]。 6.治疗流行性感冒 大青叶煎剂口服,一次10ml(相当于生药30g),一日3次,连服3-5日。治疗24例,结果9例在1日内体温降至正常,其余在2-6日内体温降至正常,总有效率为100%。(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65)
    参考文献
    [1]张毅林,姜玉衡,于左增,《大青叶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总结》,中华儿科杂志,1960,11(4):296
    [2]贾如宝,《青蒲合剂治疗150例麻疹合并肺炎》,上海中医药杂志,1963,(2):22
    [3]刘先身,等,山东医刊,1961,(5):21
    [4]烟台专区莱阳中心医院内科,《大青叶治疗传染性肝炎初步报告》,山东医刊,1960,(7):44
    [5]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大青叶治疗单纯疱疹角膜炎效果观察》,新医学,1973,4(12):587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论蓝的清热解毒功效 张山雷:“蓝草,味苦气寒,为清热解毒之上品,专主温邪热病,实热蕴结,及痈疡肿毒等证,可以服食,可以外敷,其用甚广,又能杀虫,疗诸虫毒螫者。盖百虫之毒,皆由温热凝结而成,故凡清热之品,即为解毒杀虫之品。又凡苦寒之物,其性多燥,尚有热盛津枯之病,苦寒在所顾忌,而蓝之鲜者,大寒胜热而不燥,尤为清火队中驯良品也。” (《本草正义》)
附注
    1. 商品“大青叶”尚来源于以下3种植物,效用与菘蓝叶类同。
    (1)蓼大青 为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叶。河北、山东、辽宁等省使用。叶蓝绿色至蓝黑色,椭圆形或卵圆形,长5~8 cm,宽3~5.5 cm,全缘,有托叶鞘。表皮细胞垂周壁微弯曲或平直;气孔平轴式;非腺毛多列式,壁厚,木化,有纹孔,腺毛头部多为4或8个细胞,柄2细胞;叶肉组织中散有众多草酸钙簇晶,全草含靛甙(indican),酸水解也生成吲哚醇,在空气中氧化成靛蓝,并含色胺酮、靛玉红。(配图daqy-z4)
    (2)马蓝叶 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的叶。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常使用。叶黑色至黑绿色,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8~15 cm,宽3~5 cm,叶缘具浅钝锯齿。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或微弯曲;气孔直轴式或不等式;非腺毛4~8细胞,有壁疣;腺毛头部多为4个细胞,柄单细胞;异细胞存在于上表皮下方,长椭圆形,内含钟乳体。叶含靛甙、色胺酮、靛玉红。
    (3)马大青 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的叶。广东、浙江、福建等地使用。叶棕黄色,长卵形或椭圆形,长5~12 cm,宽3~6 cm,全缘或微有锯齿;气孔不定式;非腺毛1~4细胞,壁较厚,壁疣明显;腺鳞头部8个细胞,柄单细胞;叶脉处有晶纤维。含山大青甙(cyrtophyllin),5-羟基3,6,3′-三甲氧基黄酮-4′-O-半乳糖甙、正十三醇、r-谷甾醇。
    2. 青黛Indigo Naturalis为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叶或茎叶经水提、石灰处理等加工所得的干燥粉末或多孔性团块。深蓝色,质轻,易飞扬。主含靛蓝5%~8%,靛玉红约0.1%等。靛玉红具抗癌活性,有人工合成。本品性寒、味咸;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口疮、喉痹、小儿惊痫,用量1.5~3 g,常外敷治流行性腮腺炎,用青黛与靛玉红治疗白血病有较好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