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秦皮

 学中医书馆 2013-05-01
秦皮 拼 音:Qinpi
英 文:Ash Bark
日 文:シンピ
拉丁文:Cortex Fraxini
异名
    岑皮《吴普本草》,秦白皮《药性论》,桪木皮《本草拾遗》,梣皮《本草纲目》, 蜡树皮。
品种考证
    秦皮始载于渡衽┍静菥?列为中品。《名医别录》称:“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庐江川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皮,阴干。”唐代《新修本草》载日:“此树似檀,叶细,皮有白点而不粗错,取皮水渍便碧色,书纸看皆青色者是。”据此分析,唐和唐以前所用秦皮,似为生山石间的一种小乔木,叶似檀而细小,皮光滑而有白色皮孔,水渍有青碧色荧光。而有这些特征的木犀科梣属植物,唯小叶梣(Fraxinus bungeana DC.)较接近。可见最早使用的秦皮可能为此种。
    宋代《本草图经》一方面沿引前代本草的记载,同时指出:“今陕西州郡及河阳亦有之。其木大都似檀,枝干皆青绿色,叶如匙头许大而不光,并无花实,根似槐根……俗呼为白桪木。”此叶如匙头,无花冠的白楫木,似为与小叶梣同属的植物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说明宋代已将白蜡树作为秦皮的原植物之一。
来源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尖叶白蜡树F.szaboana Lingelsh.、宿柱白蜡树F.stylosa Lingelsh. 或白蜡树F.chinensis Roxb.的树皮。
植物/动物形态
    1. 苦枥白蜡树 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裂皱浅细。小枝粗壮,皮孔棕色。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7,通常5,卵形,先端渐小或骤凸,边缘具粗锯齿,叶背中肋基部及叶轴关节处密生锈毛。雄性与两性异株;花萼杯状,不规则齿裂;无花瓣,或稀具1~4花瓣;雄花雄蕊2,两性花柱头浅裂,2叉状。翅果窄长倒披针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生于山坡、沟谷和丛林中。
    2. 尖叶白蜡树 小叶3~5,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锐锯齿,背脉有毛;花萼钟状,不规则4~5裂;无花瓣;柱头2深裂;翅果倒披针形。
    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生于山坡路边或林中。
    3. 宿柱白蜡树 小叶3~5,长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上面中脉疏生短柔毛;花萼广钟状,4中裂;花瓣4;柱头2浅裂;翅果披针状匙形,通常具副冠状宿存花柱。
    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生于山坡林中。
    4. 白蜡树 小叶先端钝尖或渐尖;雌雄异株;萼不规则齿裂;花柱细长,柱头长棒状;翅果匙状。
    分布于四川、贵州、安徽、云南、广东等地。生于田埂、低山坡地,多栽培。
产地
    苦枥白蜡树树皮为东北秦皮,产于辽宁、吉林。尖叶白蜡树树皮、宿柱白蜡树树皮分别为陕西秦皮和陕西白点秦皮,产于陕西。白蜡树树皮为四川秦皮,主产于四川。
+栽培
采收加工
    裁后5~8年,树干直径达15cm以上时,于春秋两季剥取树皮,切成30~60cm长的短节,晒干。
+炮制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性状
    树皮呈槽状或卷筒状,长10~60cm,卷筒直径约至3cm,厚1.5~3mm。外表面灰褐色,有大的灰白色地衣斑块,散有多数黄白色圆点状隆起的皮孔;内表面淡棕色或红棕色,有细条纹。质坚韧,折断面呈裂片状,易成层剥离。气微,味苦。
    饮片特征:多为切成厚4~6mm的小段,断面土黄色或淡黄色,内面淡棕色或红棕。
商品规格
    商品分枝皮与干皮,一般不分等级。以条长呈筒状、外皮薄而光滑者为佳。
显微特征
    树皮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散有纤维束与石细胞群,石细胞分枝状,壁厚。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环层,有时伴有少数纤维束。韧皮部射线宽1~3列细胞;韧皮纤维束成层排列,每层2~10列纤维,纤维壁极厚,胞腔点状,纤维层有时伴有石细胞。射线及韧皮薄壁细胞含众多草酸钙砂晶,在射线细胞中尤多。
    秦皮粉末:
    1. 纤维平直或稍弯曲,边缘微波状,直径15~40μm,壁极厚,木化,表面有时可见不规则斜向纹理。
    2. 石细胞类圆形、类长方形、类纺锤形并作不规则短分枝,大型,孔沟明显。
    3. 射线宽1~2列细胞,胞腔内充满草酸钙砂晶。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含量测定
+药理作用
性味、归经
    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应用与配伍
    1. 用于热毒泻痢,湿热带下。本品苦寒,其性收涩,既能清热燥湿解毒,又能收涩止痢、止带。治热毒泻痢,里急后重,常与黄连、黄柏、白头翁同用,如白头翁汤;如治湿热下注,赤白带下,多与丹皮、当归同用。
    2.用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本品能清肝泻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本品煎水洗眼,亦可与菊花、黄连、龙胆草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食疗
    
-附方
    1.治急性菌痢 秦皮、苦参各12g,炒莱菔子、广木香各9g。共为细末,开水调服,每次9~12g,日3~4次。﹝《国医论坛》1986,(2):52﹞
    2.治下赤连年方 鼠尾草、蔷薇根、秦皮。上三味等分,口父咀,以水淹煎,去滓,铜器重釜煎,成丸如梧子,服五六丸,日三,稍增,瘥止。亦可浓汁服半升。(《千金要方》)
    3.治慢性细菌性痢疾 秦皮12g,生地榆、椿皮各 9g。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4.治急性肝炎 秦皮9g,茵陈、蒲公英各30g,黄柏9g,大黄9g。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5.治小儿惊痫发热及变蒸发热 秦皮、茯苓各一钱,甘草五分,灯心二十根。水煎服。(《儿科撮要》)
    6.治伤寒病热,毒气入眼,生赤脉、赤膜、白肤、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见光,痛毒烦恼者 秦皮、升麻、黄连各一两。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取汤以滴眼中,须臾复用,日五六遍乃佳。忌猪肉、冷水。(《外台》引张文仲秦皮汤)
    7.治眼目肿痛有翳,胬肉,多泪难开 秦皮三两,防风(去芦头)、黄连(去须)、甘草(炙微赤,锉)各一两半。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淡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之。 (《圣惠方》秦皮散)
    8.治肝经风热,目赤睛痛,隐涩难开,经久不瘥 秦皮(去粗皮)、黄柏(去粗皮)、黄连(去须)、甘草(生用)、五倍子各等分。口父咀,每用一大匙,水一中碗,入砂糖一弹子大,同煎至八分,绵滤令净,乘热洗至冷,觉口中苦为度,药冷再暖,再次洗。(《杨氏家藏方》光明散)
    9.治麦粒肿,大便干燥 秦皮9g,大黄6g。水煎服。孕妇忌服。(《河北中药手册》)
    10.治天蛇毒疮(草间花蜘蛛螫伤成疮,似癞非癞) 秦皮浓煎服,蚌粉、滑石、贝母末敷。(《直指方》)
    11.治牛皮癣 秦皮30~60g,煎水洗患处,每日或隔2~3日洗1次,每次煎水可洗3次(温水)。(《全国中草药汇编》)
-成药
    1.止痢灵冲剂 秦皮80g,黄柏80g,白头翁40g。将上药材水煎2次,每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蒸发浓缩,放冷,加淀粉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即得。功能消炎抑菌。用于肠炎,菌痢。每次4g,每日3次。(《中药制剂汇编》)
    2.止痢散 翻白草450g,秦皮300g,黄柏300g。取黄柏lOOg粉成细粉,其余药物煎煮2次,合并两次滤液,浓缩成膏状,加入黄柏粉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即得。功能清热解毒,泻痢。用于肠炎,痢疾。口服,每次1~2g,每日3次。(沈阳药学院药剂教研组《常用药物制剂》1979年)
-现代临床研究
    1.治疗细菌性痢疾 ①秦皮煎剂:每40ml含生药18g,治疗小儿菌痢共50例。1岁以下每日8~lOml,1~3岁lOml,3岁以上15ml,分4次口服。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9日;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平均为8.1日;21例粪便培养至第3日以后均转为阴性。服药后有5例发生呕吐[1]。②秦皮素:各家所用的剂量不一。有人按每日口服50mg的剂量,制成合剂,不论年龄大小,分4次服。治疗66例 (成人30例,小儿36例),有肯定的疗效,但与对照组用合霉素及四环素者相比,效果较差[2]。有人按50~lOOmg/(kg·d)的剂量,分2~3次服,疗程5~6日,并按病情需要,配合各种对症处理,治疗77例,有效率在 71%以上[3]。有人用秦皮乙素按5mg/(kg·d)的剂量治疗67例,痊愈者41例,进步11例,无效15例[4]。
    2.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秦皮(苦枥白蜡树树皮)制成1:1的喷雾液,喷射至气雾室空间,令患者在气雾室,每次吸入30分钟(每次吸入量为2m1),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共观察治疗480例,其中治疗2个疗程者422例,显效率53.5%,总有效率92.9%;治疗5个疗程者58例,显效率81%以上,总有效率98.3%。又用秦皮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3g),每日3次,每次2片口服,10日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共50例,显效率64%,总有效率为96%。本品有明显止咳、祛痰、平喘作用,且见效较快[5]。
    参考文献
    现代临床研究
    [1]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华儿科杂志,1959,10(3):237
    [2]张孝秩,等.中华内科杂志,1961,9(2):78~80
    [3]张孝秩,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9):30
    [4]余鼎新,等.中华儿科杂志,1962,11(5):353
    [5]沈阳部队221医院,等.中草药通讯,1973,(1):21
    [6]张肖羽,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82,(2):106
    3.治疗银屑病 用50%秦皮注射液,每日1支肌注(每支2m1)。共治20例,其中静止期13例,进行期 7例。结果治愈9例,显效3例,进步7例,无效1例[6],一般20~40日获效。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1.论秦皮清肝泄热之功①李时珍:“梣皮,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涩而补也。”又:“此药乃服食及惊、痈、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惋。《淮南子》云:梣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又《万毕术》云:梣皮止水,谓其能收泪也。高诱解作致水,言能使水沸者,谬也。”(《纲目》)②倪朱谟:“秦皮,味苦性涩而坚,能收敛走散之精气。故仲景用白头翁汤,以此治下焦虚热而利者,取苦以涩之意也。《别录》方止男子精虚,妇人崩带;甄氏方又治小儿惊痫身热及肝热目暗,翳膜赤肿,风泪不止等疾,皆缘肝胆火郁,气散以致疾,以此沉寒清碧下降之物,使浊气分清,散气收敛。故治眼科,退翳膜,收泪出;治妇人科,定血崩,止白带;治大方科,止虚痢,敛遗精;治小儿科,安惊痛,退变蒸发热。”(《本草汇言》)③清太医院:“(秦皮)以其涩而补下焦,故以益精有子。”又:“今人只知治目疾,不知用于补药之中,大有益于人也。”(《药性通考》)④赵其光:“冲任者皆起于肾,络于带,带脉又起于肝之章门穴,故冲任督带皆藉肝以行其化。诸经遗热于带,则肝胆亦郁,不能下合于冲任,上合于督,致男子溲浊,女子带下。湿热去则肝火行,元气达,自搏阴而成精,故能益精。时珍以其收涩,故益精,谬甚。” (《本草求原》)
    2.论秦皮燥湿之功 王剑宾:“秦皮味苦而性微寒,《本经》主治风寒湿痹,以其能燥湿而利气也;洗洗寒气,系气中挟湿欲化而不能也,故燥之以促其化;湿化则热,燥能去湿而寒能清热,故用以除热,若无湿之热,则可以清而不可以燥也;湿阻则气不和而成风,目中乃生翳膜,燥湿可以去风,风去则气和而翳膜自消。大明曰,秦皮之功,洗肝益精明目退热。肝为湿阻则三滞而目不明,肝通肾,肝气不和,则肾气亦受其影响,故散阻肝之湿,上可明目而下可益肾,肾气宣化则精气自充,明目之效实在燥湿驱风,而退热为燥湿之副作用,性虽微寒,不能用以清热也。好古曰:痢则下焦虚,故张仲景白头翁汤以黄柏、黄连、秦皮同用者,皆苦以坚之也。古人对于寒湿病皆称之曰虚,唯白头翁汤所治者为湿热病,故以清燥主治,不能称虚,湿盛则气阻而肠失其运化之力而痢,故清以治其热,燥以去其湿,使肠能运化则痢止矣。所谓苦以坚之,肠中有积湿则浮肿而不坚,故燥湿可以退肿而使坚。”(《国药诠证》)
附注
    1. 同属植物小叶白蜡树F. bungeana DC.树皮含秦皮素、秦皮甙、七叶树内脂和七叶树甙等;秦岭白蜡树F. paxiana Lingel.树皮含七叶树甙、七叶树内酯和秦皮甙;水曲柳F. mandshurica Rupr.树皮含白蜡树精(fraxinol,6-羟基-5,7-二甲氧基香豆素)。上述植物的树皮均可入药。
    2. 市售秦皮曾有以胡桃科植物胡桃楸Juglans mandschurica Maxim.的树皮充用。本品树皮厚1~2mm,皮孔少;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秦皮不含)。粉末无荧光,水浸液、乙醇浸液在荧光灯下显微弱绿色;10%水浸液滴入三氯化铁试剂显紫黑色;10%乙醇浸液加入石灰水后不变色,滤液加三氯化铁试剂生黄色沉淀,无荧光。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80和1:20分别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又果核(去仁)砸碎,用干馏法制得黑褐色馏油,治黄水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