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斑蝥

 学中医书馆 2013-05-01
拼 音:baitouweng
英 文:Chinese Pulsatilla Root
日 文:ハクトゥォゥ
拉丁文:Radix Pulsatillae
异名
    野丈人、胡王使者《本经》,白头公《本草经集注》、大将军草,毛姑朵花,老公花,大碗花(江苏),菊菊花根(河北),犄角花(北京),山棉花(山西),头痛棵(河南),老姑子花、老翁花(山东)。
品种考证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伤寒论》中有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的记载。陶弘景谓:“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新修本草》载:“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槿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纛头,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据其描述并观所附“商州白头翁”和“徐州白头翁”图,均与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根和叶的形态相符合,应是我国最早应用的白头翁正品。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 Regel的干燥根。
植物/动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密被白色绒毛。根圆柱形,外皮黄褐色,粗糙,有纵纹。基生叶4~5,3全裂,中央裂片通常有柄,3深裂,侧生裂片较小,不等3裂,裂片倒卵形,先端常不规则2~3浅裂;叶柄长7~15cm,基部成鞘状。花茎1~2,总苞的管长3~10mm,裂片条形,花单生;萼片6,2轮,蓝紫色;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瘦果多数,聚成头状,宿存花柱羽毛状,长3.5~6.5cm。花期3~5月,果期5~6月。
    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浙江、湖北、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生于平原和低山山坡草丛中、林边或干旱多石的坡地。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东北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产量大,质量佳。销全国。
+栽培
采收加工
    种植在第3、4年的3~4月或9~10月采根,一般以早春3~5月采挖的品质较好。采挖出的根,剪去地上部分,保留根头部白色茸毛,洗去泥土,晒干。
+炮制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性状
    根长圆柱形或圆锥形,稍弯曲,有时扭曲而稍扁,中部或下部有时分出2~3支根。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较粗糙,有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开裂或脱落而露出黄色木部,可见纵向突起的网纹,且常有朽蚀而成的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时分叉,顶端残留数层鞘状叶柄及幼叶,密生白色长绒毛。质硬脆,折断面稍平坦,黄白色,皮部与木部间多有裂隙。气微,味微苦涩。
商品规格
    商品中白头翁同名异物现象极为复杂、各地使用品种很不一致。正品白头翁以条粗长,质坚实、顶端丛生灰自色毛茸者为佳;粗大有枯心或根瘦小、顶端无茸者质次。一般不分等级,均为统装货。
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表皮、皮层、内皮层通常已脱落。韧皮部宽广,外侧细胞棕色,壁木栓化;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数个成束,壁较厚或有的根无纤维。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木纤维壁厚,非木化。较粗的根中央常为薄壁细胞。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含量测定
+药理作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与配伍
    用于热毒血痢。本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为治热毒血痢的良药。可单用,或配伍黄连、黄柏、秦皮同用,如白头翁汤。近年采用本品治疗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均有良好效果。
    此外,本品与秦皮配伍,煎汤外洗,可用治阴痒(滴虫性阴道炎);与柴胡、黄芩、槟榔配伍,还可用于治疗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
    虚寒泻痢慎服。
    1.《本草经疏》:“滞下胃虚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泻由于虚寒寒湿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
    2.《本经逢原》:“胃虚大便完谷不化,痢久下稀淡血水者勿服,以其苦寒降泄也。”
    3.《本草从新》:“血分无热者忌。”
    4.《本草用法研究》:“痿黄病忌用,又虚弱性胃肠炎,白痢而不见血者,体温较低者,脉缓者均禁用。”
食疗
    1.白头翁薏苡粥 原料:白头翁20克,苡仁25克,梗米50克。做法:白头翁煎水去渣,将汁与苡仁、梗米同煮为粥。功能:清热解毒排脓。
    2.白头翁粥 原料:白头翁50克,梗米100克。做法:白头翁加水适量煎汁备用。梗米洗净淘洗干净,如常法制粥,待粥将成,加入白头翁药汁,加糖再煮1-2沸即可服用。功能:清热利湿,健脾止泄,清利肠道疫毒。(1-2条引自《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附方
    1.治热痢下重 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金匮要略》白头翁汤)
    2.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 白头翁一两,黄丹二两(并白头翁入瓶内烧令通赤),干姜一两(炮裂、锉),莨菪子半升(以水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曝干,炒令黄黑色),白矾二两(烧令汁尽)。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济总录》白头翁丸)
    3.治冷劳泄痢,产后带下 白头翁(去芦头)半两,艾叶(微炒)二两。为末,以醋一升,入药一半先熬成煎,复方余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送下;(《圣济总录》)
    4.治温疟发作,昏迷如死 用白头翁一两,柴胡、半夏、黄芩、槟榔各二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5.治外痔 用白头翁草(一名野丈人),以根捣红贴之,逐血止痛。(《卫生易简方》)
    6.治男子疝气,或偏坠 用白头翁、荔枝核各二两。俱酒浸,炒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7.治阴癫 白头翁根生者,不限多少,捣之。随伤肿处以敷之一宿,当作疮,二十日愈。(《外台》)
    8.治不问男妇,遍身疙瘩成块如核,不红不痛,皂痰流注而成结核 白头翁一斤,去叶用根,分成四服,每服四两,用酒煎,一日三服,二日服尽而已。(《寿仕保元》醉翁仙方)
    9.治小儿秃 取白头翁根捣敷一宿,或作疮,二十日愈。(《肘后方》)
    10.治气喘 白头翁二钱。水煎服。(《文堂集验方》)
-成药
    1.白蒲黄片 白头翁830g,蒲公英830g,黄芩83g,黄柏83g。以上四味,酌予碎断,加七倍量80%乙醇80℃温浸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残渣水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与上述乙醇提取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加淀粉适量混匀,干燥制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每片重0.3g。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黄褐色;味微苦。取本品去糖衣研细后的乙酮提取浓缩液,放冷,加丙酮适量滤过,速取沉淀少量置试管中,加醋酸酐lml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lml,两液接界处显红色或红紫色环。另取滤液2ml,加碘化铋钾试掖2~3滴,即生成橘黄色沉淀。功能清热凉血,解毒消炎。用于肠炎、痢疾等。口服,每次3-6片,每日3次。[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1990年]
    2.白头翁片 白头翁l0g,黄连6g,黄柏l0g,秦皮l0g。将白头翁切碎,以95%乙醇渗漉,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连研为细粉,过筛,留取细粉约4g,剩余粗粉及黄柏、秦皮混匀,以20%乙醇渗漉,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取以上两稠膏加入黄连细粉,拌匀,真空干燥,再研为细粉,过筛,混匀,用适量乙醇散粒,干燥,压片。片重0.3g,每片相当于生药1.5g。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痢下重,腹痛便血,肛门灼热。每次4—6片,每日3次。小儿酌减。(《中药制剂汇编》)
    3.治痢合剂 白头翁5kg,黄柏1.5kg,黄芩2kg,青皮2.5kg,木香0.75kg,青陈皮0.75kg。将黄柏打成粗末,以75%乙醇渗漉,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原体积的1/10量,加水稀释并滤除水不溶物;白头翁用温水浸渍,滤液在60℃蒸发浓缩至一定量;广木香、青陈皮水蒸气蒸馏,收集馏液2 000ml;药渣及煎液统与青皮、黄芩共煮2次,煎液浓缩并用60%醇滤,回收乙醇殆尽放出药液。取黄柏,白头翁及黄芩等提取液混合均匀,加入木香等馏液混匀,共煮沸5分钟,加入防腐剂及矫味剂,加水至12.5m1,分装、灭菌即得。功能清热利湿,抑菌止痢。用于急性菌痢。每次30m1,每日2~3次。(《中药制剂汇编》)
    4.二白苦艾合剂 白头翁100g,白芍60g,艾叶 30g,苦参lOOg。以上四味,水煎2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250m1,加1%苯甲酸钠0.2m1,摇匀,放置一夜,滤过,分装,即得。功能清热解毒,养血止痛。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高位保留灌肠,成人每次50m1,儿童每次2m1/kg,每日2次,病重者每日3次,连用3日。对伴有失水酸中毒者,按常规补液纠正。 [《湖南中医杂志》1985,(3):23]
-现代临床研究
    1.治疗消化性溃疡 将白头翁、生黄芪、蜂蜜按6:3:8的比例制成“胃痛灵”糖浆。制备时先将白头翁、生黄芪用清水漂洗,并浸泡一昼夜,然后用文火浓煎2次去滓,取上清液,另将蜂蜜煮沸去浮沫,加入药液中浓缩成糖浆。每服20m1,日服3次,饭前用热开水冲服。共治疗消化性溃疡147例,其中胃溃疡56例,结果痊愈18例,好转31例,无效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8例,痊愈31例,好转44例,无效 3例;复合性溃疡13例,痊愈2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8%。中医分型观察,本品对胃阴不足型疗效最佳,虚寒型、气虚型次之,对肝郁型疗效较差,对血瘀型、痰浊型无效[1]。
    2.治疗阿米巴痢疾 50%白头翁煎剂,每日服5-10ml,一日3次。治疗26例,结果全部治愈。白头翁15-30g,水煎分3次服。7日为一疗程。病情重者另用白头翁30-50g煎成100ml药液保留灌肠,每日一次。治疗23例,结果全部病例7日获愈。
    3.治疗瘰疬 白头翁30g,水煎,每日分4次服。治疗30例,效果良好。
    4.治疗崩漏 白头翁60g,地榆碳60g。水煎15分钟,过滤,去渣,加入红塘,文火煎3-5分钟,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18例,结果均有效。
    5.治疗牙痛 白头翁全草制成冲剂(每剂20g),成人每次1-2剂,每日1-3次,口服。治疗25例,效果良好。(2-5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79)
    参考文献
    [1]尤仲伟,《胃痛灵糖浆”治疗消化性溃疡147例的疗效分析》,江苏中医杂志,1982,(3);18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1.论白头翁药性 ①张山雷:“白头翁之气味,《本经》以为苦温,吴绶改作苦辛寒,石顽改作微寒。详《本经》主温疟狂易等证,仲景以治热痢下重,决非温性,改者是也。温疟狂易,皆属热病,惟苦能泄降,寒能胜热,是以主之。寒热癥瘕,积聚瘿气,有由于血热瘀滞者,苦辛泄散,而入血分,则癥瘕积聚瘿气可消,故并能逐血止痛,疗金疮也。鼻衄,又血热上涌之证,苦能泄降,而寒以胜热,证治皆合。《本经》之温字,必传写之误矣。”(《本草正义》)②王剑宾:“诸家以其能治热痢而谓其苦寒,余据《本经》苦温之说,用治寒痢,亦颇有效。可知白头翁之治痢,其效在燥而不在温或寒。凡利由肠必挟湿而失其收缩之力,故不问寒热,凡湿重皆当用燥湿收缩之药。白头翁以燥肠湿见长,故为治痢之要药,寒者可与温药同用,热者可与清药同用。凡温性药之可以两用者不乏其例,明乎此则可以免寒温之惑矣。”(《国药诠证》)
    2.论白头翁治痢机制 李东垣:“张仲景治热痢下重,用白头翁汤主之,盖肾欲坠,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男子阴疝偏坠,小儿头秃,膻腥鼻衄,无此不效,毒痢有此获功。”(引自《纲目》)
附注
    (1)白头翁全草捣烂时有强烈催泪刺激性气味(原白头翁素),可作为皮肤发泡药及农药等。
    (2)各地商品“白头翁”来源比较复杂,有的分属于不同的科属;也有是同属植物,如东北区尚以兴安白头翁P.dahurica(Fisch.)Spreng. , 朝鲜白头翁P. cernua(Thunb.)Bercht.et Opiz.及细叶白头翁P. turczaninovii Krylov et Serg.的根;内蒙古、青海等地除用细叶白头翁外,还以蒙古白头翁P. ambigua Turcz. ex Pritz.的根入药。
    (3)草甸白头翁P. pratensis(L.)Mill.及欧白头翁P. vulgaris Mill. 的全草均含毛莨甙(ranunculin)、鞣质、树脂及皂甙。毛莨甙水解产生原白头翁素及葡萄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