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后感这种东西只有学校才要交的吧呀喂之《蝴蝶效应》

 昵称12146969 2013-05-02
从前听说过一个故事,模模糊糊大体记得是这个样子:

一个亿万富翁痴迷于发明,他耗尽家财发明了一台机器,人们可以通过这台机器了解自己在过去所谓“舍弃的选择”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的原本的影响。

然而,这台机器自从问世以来从未得到世人的青睐。

于是,这个曾经的亿万富翁问了机器一个问题:如果我没有发明你,我会是什么样子?

机器回答:你会是一个亿万富翁。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台机器问世,世界是否像故事中世人一样保持冷漠?

这是一个涉及大众选择的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只能知道世界一定不会如此淡定,但是究竟暗潮汹涌下有怎样的明枪暗箭我们则难以明知。

人生最难不是坎坷跌宕,而是面对分岔路口何去何从。

“如果当时我……,那么现在就……”

这是很多人在事后都会悠悠感叹的一句话。混得好也好,混得差也罢,毕竟现在的生活都是已知量,回首平铺直叙地望过去,细枝末节快放慢放任君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失去了神秘感的已知生活,同时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况且,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现在的生活在旁人眼里即使再风光也不免爬上几只虱子,其中的冷暖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所以,才会有时光机器的屡屡期待。

所以,才会有“如果当时”的声声感叹。

然而《蝴蝶效应》的导演用生硬冷冽的面目告诉我们:

“不要妄想改变过去,过去任意一个细节的改变都会引起未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那永远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为了改变朋友和心爱女孩儿的悲惨生活,主角埃文一次又一次回到过去,然而可喜的同时亦在可悲着,锒铛入狱,好友被关入精神病院,半身不遂……每次看似光鲜而充满希望的穿越总是带来可悲的结果。想起希腊神话中推石头的西西弗斯,不断地反复,不断地重复从希望到绝望。

其实,屏幕前庸庸碌碌的我们又何尝不会如此呢?

我相信大多数想要回到过去的人都有一个好的出发点,无非是让自己或者让家人过得更好一点,或者为了改变某个注定悲剧的人的命运。

然而,我们左右得了开始,却不知是否能够左右结局,就像紫霞仙子所说: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

神仙尚且如此,我们一干凡人不如打打酱油,回家洗洗睡吧。

有人说,事在人为。但是后面往往有一句,成事在天。

我们的尽力而为有怎样的报偿,我们的好心是否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中国有句俗话:好心办坏事。不是吗?

扯到此处,还是想扣一下中心思想:我们选择如今的生活所走的道路一定是有所理由的,正是这个充分的理由说服我们放弃了另一种可能。不管是呼风唤雨还是苟且偷生,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未来的道路。所以,放弃“如果当时”的愚蠢想法吧。生活不是拍电影,不满意倒点重来就可以。如果真的像主角一样对自己的过去追悔莫及,不如想想办法改变现在的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弥补自己的错误。毕竟,不管你抱着何种心态过日子,时间还是滴滴答答一秒一秒向前。接受已知的,做好未知的。我们能掌控的部分尽量做好就可以。

最后,想起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的末尾曾感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