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存货周转 职能:物资在采购效率、企业内的仓储和流转效率、企业成品运输物流效率等方面,定出管理和调度规则,使存货的周转速度不断提高,通过物资周转速度提升获得更多的运营价值。
存货周转包含十个管理细节及要点,分别是: 存货分类:企业应对涉及存货周转核算的存货种类,进行类别细分和特征分析。存货的不同类别,其周转周期将影响整个存货周转率指标的稽核计算。分类存货有助于进行可用期管理,并控制其数量。 周转率核定:企业根据以往存货周转率和其它周转率指标,确定年度存货周转管控指标。建立存货周转率的预期控制指标,以此为核心建立周转控制体系。周转率核定应与存货特点和企业产销周期相适应。 分类周转:根据总周转率指标,设定内部各环节周转效率要求,通过周转效率的促进,推动企业总体的存货周转速度加快,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周转调度:物资管控部门应考虑周转调度的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无法按期完成调度的物资周转状况。周转调度在计划和信息中枢之外,体现物资控制的关键职能。 周转报警:为有效管理存货周转,需为各周转的关键环节设定警戒指标,一旦超出警戒,即可实现报警,使物资管控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对报警方式、指标设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等,应有明确的制度化规范。 考核评估:应定期对存货周转情况,特别是分环节的存货周转设定指标考核要求。评估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存货周转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推动存货周转状况的改善与效率提升。 周转管控:企业对周转措施的推进,指标设定和奖惩配套等设定管控措施。包括人员责任,报警处置,考核执行,周转效率促进等管控措施。 年度分析:企业根据年度总的周转率指标,评判当年存货周转控制绩效,根据年度分析结合周转分类指标的评价,发现各管控环节的强弱特点,为下年度的周转管控,指标优化,及弱环节改善提供指导。 物控措施优化:存货周转的管控成效,会推动其它物资控制职能的优化,因此监控周转率指标,会带动整体物控水平的持续提高。企业应明确存货周转的变化,对其它职能相关的管控举措做出评估优化。 营运反馈:作为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一旦存货周转的调节和控制,与预期目标有差距或超出,应在营运政策和管控调度思路方面,体现管理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特点。营运反馈方式应有明确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