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危险品管理 职能:危险品的使用在很多企业都无法避免,为减少危险品带来的健康、生产安全方面的损害,应对危险品进行分类、危险影响程度分析和妥善管理。有效的危险品管理,可避免很多人为事故导致的损失。
危险品管理包含十个管理细节及要点,分别是: 危险品分类: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生产特点、材料利用特点等,对涉及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的各类危险品,进行分类管理。各分类危险品,设定其危险类别、危险后果、环境影响、人身影响及分类级别。 危险品储运:危险品的采购、使用、外运等各类储运过程,都应制订必要的应急预案。储运工具、车辆、方法、路径等,因做出必要规定,以规范储运作业。 危险品防护:危险品防护包括危险品本身防护、危险品环境影响防护和人身安全的防护。危险品防护应在采购储运开始到完成产品交付,甚至产品消费完成的全过程,进行必要的适当方式的防护。 危险品使用:危险品使用应考虑并规定明确的操作方式和程序,对使用的操作者防护、使用时周边环境防护等。危险品使用中出现的风险如何处理应做出规定,并对使用者管理者的培训和指导做出规定。 危险应急预案:不同危险品的危害程度不尽相同,企业应根据不同危险设定对应的应急预案。预案应被使用者、管理者进行培训和指导。必要时,相应的预案应做必需的演练,并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有效。 管控责任:危险品管理涉及企业财务安全和声誉,因此危险品管理从企业最高管理者,到一线操作管理者,都应规定出明确的责任和管控要求。对管理者的责任履行,规定检讨和处置的规则。 废弃物处置:危险品废弃物的处置,应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废弃物处置程序,在遵守物资报废处置程序时,也应显示其特别的处理要求。废弃物处置的责任、处置后的确认等,作为必要内容加以体现。 危险品隔离:危险品在使用前、仓储过程中、使用中、使用后、报废放置、处置等,都应做出明确的隔离、标识、管理责任指定等事项。 环境保护:危险品的管理、使用、处置等,都要注意对环境的伤害。包括空气、水源、噪音、周边居住环境、自然环境等。环境保护应考虑必要的措施、规则、影响范围、责任和必要的应急措施。 人员安全:根据危险品在企业的流转过程,对各环节的使用操作者,提供必需的合适的劳动防护,对管理者在劳动保护方面的责任,做出明确的履行要求。人员安全事故出现后得应急处理,也做作出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