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攝影/超越車訊 2010年的底特律車展的媒體日在1月11日揭幕,但是車展的景況就像這波北極震盪帶來的強烈寒流一般「冷到爆」!除了Ford推出全球一體的大改款Focus之外,其他品牌都沒有深具市場戰略價值的新作品。
歐系代表 VW發表Compact Coupe概念車,使用Hybrid動力架構。
美系代表 第三代Ford Focus將是全球化車型,使用改良版的C1技術平台。
日系代表 Honda於底特律發表CR-Z Hybrid量產版,替本田的IMA系統壯大聲勢。
國內新車市場已經止跌回穩,緩慢地邁向復甦之路,但是美國汽車產業卻繼續陷在低潮期,美系三大廠中(The Big Three),只有Ford勒緊褲帶穩定運作,至於GM Group和Chrysler LLC的重整工作仍在持續進行,一時之間交不出大破大立的成績單。 在本屆底特律車展中,GM Group至少還推出Aveo RS和CTS-V Coupe兩款新車,以及三款概念作品,Chrysler LLC卻只推出Jeep品牌的三款特仕車聊表心意,而Fiat Group入主之後,也來不及推出新作品,只拿了Fiat 500電動版和掛上Chrysler廠徽的Lancia Delta濫竽充數,還無法感受到Fiat到底能帶給Chrylser什麼樣的新契機。 Focus向來是Ford of Europe的主力產品,Ford卻選在底特律發表第三代大改款Focus,主要就是再度清楚宣示One Ford的全球化產品策略。從現行Fiesta的全球化策略來看,2011年開始銷售的北美版、歐規版、中國及亞太版Focus,無論外觀或內裝都僅有細節差異,因此國內的福特車迷一定要仔細讀本篇的Focus介紹
持續低盪的美國汽車市場 美系三大自己都不力挺底特律車展了,歐、日系車廠當然也都是低調參展,甚至連韓系的Hyundai-Kia都未在本屆車展發表全新車型。北美地區規模最大的底特律車展淪落至此,只是真實反映了美國汽車產業的慘狀,由於美國的經濟環境依然緊張,'09年全美乘用車銷售數為1043萬輛,不僅比'08年衰退21.2%,也是自'05年來連續第四個年度衰退,也把全球最大汽車單一市場的寶座讓給中國。 GM Group和Chrysler LLC在'09年宣布破產重整之後,無論是GM或Chrysler的新公司迄今仍在初期復元階段,品牌縮編、經銷通路的整頓持續進行中,產品的推陳出新當然也受到影響,兩家車廠的市佔率都比'08年衰退超過2%,讓出的市場份額由其他品牌瓜分,除韓系的Hyundai-Kia獲利最多(+1.95%),純正美系的Ford順勢接走不少GM和Chrysler的老客戶,算是'09年美國汽車市場的主要贏家(+0.96%),其他品牌的市佔率或多或少都有成長。 觀察'09年美國乘用車銷售排行榜,美國民眾的汽車消費習慣並不因為這波金融風暴產生重大改變,耗油的Pickup小貨卡仍受歡迎Ford F Series、Chevrolet Siverado和Dodge Ram仍在Top 10榜單上,只不過排名與前一年度略有不同。房車類依然是日系品牌的天下,有Toyota Camry/Corolla、Honda Accord/Civic、Nissan Altima進榜,與'08年榜單僅有排名差異,唯一進榜的美系房車為近來頗受歡迎的Ford Fusion,擠下了'08年榜上唯一的美系房車Chevrolt Impla。
美國 No.1 F-Series 掛牌數 41.36萬輛
美國 No.2 Camry 掛牌數 35.68萬輛
美國 No.3 Siverado 掛牌數 31.65萬輛

Buick Regal GS 量產機率50% 概念車 動力型式2.0升 L4 DOHC 16V Turbo 最大動力255hp/40.7kgm 長寬高4831×1811×1483mm 軸距2738mm 車重 NA 量產時間 2010/12 Check Point Insignia OPC美國版
於今年的底特律車展上,Buick發表了以新一代Regal為基礎的高性能概念車款Regal GS。實際上,於去年12月在美國發表的全新一代Regal,即為Opel Insignia的雙生車型,而這輛Regal GS概念車款,可說是大幅沿用了Insignia 頂級性能版本OPC的設計及底盤架構,特別是在外型方面幾乎如出一輒,前保桿兩側的直立型鋁合金進氣口、保桿兩側的開孔,最明顯的差異性恐怕就是頭燈組內部構造的差異,以及Buick招牌的直瀑式水箱罩。 不過在最重要的動力系統部份,Regal GS反而未向Insignia OPC看齊,沿用擁有325hp馬力輸出的2.8升V6渦輪增壓機體,而是改採一具2.0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輸出為255hp,最大扭力則為40.7kgm,並搭配六速手排變速箱,雖然性能輸出不若Insignia OPC搶眼,但原廠表示其仍可在6秒內完成0~100km/h加速。底盤部份除了採四輪驅動搭配電子限滑差速器之外,並搭載了IDCS電子式底盤控制系統,可提供三種模式供駕駛選擇,賦予其更為多元化的動態特性表現。

Cadillac CTS-V Coupe 國外上市 2010/9 量產車 引擎型式 6.2升 V8 OHV 16V SC 最大動力 556hp/76.1kgm 長寬高 4789×1883×1472mm 軸距 2880mm 車重 1907kg 國內上市 評估中 Check Point 3.9秒破百 Cadillac這陣子可真是一點都不低調,先是在去年底的洛杉磯車展推出CTS Coupe,時隔不過一個月,又在本屆北美車展推出性能版的CTS-V Coupe,直叫性能車迷驚呼連連! CTS-V Coupe不僅帶有動感的雙門身型,為了與更強大的動力匹配,前後保桿都更向下低伸,水箱罩也改採金屬格網式樣,濃郁的性能味絕對能吸引熱血份子的目光。然而更令人驚艷的是CTS-V Coupe搭載一具6.2升V8大排氣量引擎,再掛上機械增壓系統,壓榨出556hp/6100rpm、76.1kgm/3800rpm的最大動力,強悍的性能輸出堪稱Cadillac有史以來最帶勁的引擎,搭配六速手排或自排變速箱,只需3.9秒即可從靜止加速至100km/h,就連Porshce 911 Carrera S也得讓它三分。 另一方面,為了對應強大的動力,CTS-V Coupe採用前255/40R19、後285/35R19的Michelin Pilot Sport PS2跑胎,煞車系統則配置前六、後四的Brembo卡鉗,及前後直徑分別為380/373mm的輕量化鋁合金碟盤。此外,CTS-V Coupe標配Magnetic Ride Control電磁式感應懸吊,系統會依不同路況主動調整阻尼,同時也提供Tour及Sport兩種阻尼設定供選擇,能依需求自行切換。CTS-V Coupe的車室依舊帶有豪華的氛圍,不過造型出色的方向盤及前座兩只Recaro賽車桶椅,則讓人不由自主地激發腎上腺素,只想盡情地享受6.2升V8引擎帶來的速度感。這組列為選配的Recaro賽車座椅功能強大,不僅可進行14項電動調整外,椅面及椅背都採氣壓設計,提供包覆性的同時舒適性也夠水準。此外還配有BOSE音響系統、觸控式衛星導航及藍牙通訊等豐富配備。

Cadillac XTS Platinum Concept 量產機率 100% 概念車 引擎型式 3.6升 V6 DOHC 24V Hybrid 最大動力 350hp/40.7kgm 長寬高 NA 軸距 NA 車重 NA 量產時間 2011/2 Check Point Hybrid豪華房車 在Cadillac的產品陣容中,冠上「V」字樣的代表擁有強悍性能,像是STS-V以及同在這次車展中發表的CTS-V Coupe;至於本文主角—XTS Platinum Concept,則是屬於奢華取向的「白金」系列,目前Cadillac旗下的Escalade、STS及DTS都有Platinum車型,以質感更出色的內裝來吸引對豪華程度較苛求的消費者。 XTS Platinum Concept的內裝一如Platinum系列產品,無論是中空台、門板及方向盤全都採用手工縫製的皮革包覆,流露出奢華的座艙氛圍。此外,前座中央及四個車門上的扶手等較常碰觸到的部份,則採用麂皮鋪陳,提供絕佳的觸感。安全帶扣則用上鍍鉻金屬裝飾,上面還印有Cadillac廠徽,足見Platinum車系對於細節的處理也絲毫不馬虎。 動力部份,XTS Platinum Concept搭載源自Escalade Hybrid車型上的Two Mode複合動力系統,以一具3.6升V6引擎結合電動馬達來驅動車輛,共可輸出350hp/40.7kgm的最大動力。這套系統為Full Hybrid架構,因此電動馬達除了可與引擎一同輸出動力外,也可單獨驅動車輛前進,並具備Plug-in功能,可使用家用電源與XTS Platinum Concept連結,花費5個小時就能將電池模組充飽。另一方面,XTS Platinum Concept搭載全時四驅系統,並配有Magnetic Ride Control電磁感應懸吊,能隨時偵測路面狀況調整阻尼,保有舒適性及操控性能。

GMC Granite Concept 量產機率 80% 概念車 引擎型式 NA 最大動力 NA 長寬高 4097×1786×1536mm 軸距 2631mm 車重 NA 量產時間 2012/2 Check Point GMC旗下最小車款 GMC是GM集團下專門生產粗獷豪邁的大型SUV及Pick-up的品牌,但在這次北美車展中,卻推出一款名為Granite Concept的小型概念車,顛覆了以往GMC給人的印象。若是從圖片看不出Granite Concept到底有多精巧,告訴你!它只比Peugeot 207大一點,要是以後付諸量產,Granite Concept將是GMC旗下最小的車款。 就外觀看來,Granite Concept依舊帶有GMC粗獷的風格,不只車身輪廓方正,車頭上碩大的水箱罩,也相當具有霸氣。整體而言,Granite Concept是採用類似Nissan Cube及Toyota bB的「Boxy」手法來設計,藉由方正的外觀加上極短的前後懸,在小巧的車身尺碼中締造寬敞的車內空間。 Granite Concept左右兩側都採用對開式車門,配合無B柱設計,無論前後座乘客都可輕鬆地進入車內,座艙採獨立四座,懸浮式的的支撐設計讓座椅好像漂浮在空中一般,而儀錶部份,原廠宣稱加入了飛機駕駛艙的元素,還內建羅盤,讓駕駛者隨時都能了解目前的行進方向。此外,副駕駛座及後座椅背都可向前折收,以利放進長形的物品。

Ford Focus 國外上市 2011/2 量產車 引擎型式 2.0升 L4 DOHC 16V 最大動力 163hp 長寬高 NA 軸距 NA 車重 NA 國內上市 2011/9 Check Point 第三代Focus亮相 現行的Focus自從2004年推出至今已經6年光景,在Golf、Magane及Astra等同級對手都紛紛推出改款車型的壓力下,全新的大改款Focus終於在本屆車展中發表,無論四門及五門車型,都帶有Focus一貫的動感外貌。New Focus預計今年末期開始在歐美生產,2011年初上市。至於亞洲、南美洲及非洲等市場則要再等等。 New Focus延續One Ford的全球化戰略車的概念,所有市場所生產的Focus都是同樣的架構,因此全車幾乎80%的零件都可共用,無論生產及零件製造成本都可因此大幅降低。此外,由位在德國的Ford歐洲中小型車中心操刀設計的New Focus,架構在全新C-Platform底盤,而原廠表示除了Focus,未來還會有許多採用這套底盤的新車款陸續推出。 New Focus的外觀依舊具有跑格,頭燈改採細長造型,使車頭略帶Mondeo的神韻,尾燈不再使用直立式設計,換上不規則狀的燈組,使車尾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進入車內,映入眼簾的是十分動感的內裝鋪陳,整體氣氛比舊款活潑許多,且中控台採用黑色鋼琴烤漆飾版裝飾,儀錶台則採觸感較佳的軟質塑料,質感相當不錯,並配有八吋觸控螢幕、聲控系統、藍牙及導航等裝置,其餘像是Keyless、Engine-start引擎啟動鍵、倒車顯影及半自動停車輔助等系統一應俱全,配備頗為豐富。 還記得無論是'98年上市的第一代Focus,或是'04年推出的第二代車款,最為人所樂道的便是精準的車頭轉向,同時有點滑溜的車尾更帶來不少駕駛樂趣。優異的操控體質也將持續延燒,New Focus的懸吊經過重新設定,原廠表示不只轉向反應更犀利,行路品質及路感回饋也都有進化。此外,EPS電動方向盤的輔助力道也經過反覆調校,力求高速駕馭時能有準確的反應,同時低速時則能保有輕盈的手感。另一方面,讓人期待的是New Focus將配有名為DCC(Dynamic Cornering Control)的扭力分配系統,行進間DCC為不斷偵測行駛狀況,調配左右輪的扭力輸出,可有效提升循跡性並改善轉向不足的現象,提升過彎速度。 動力部份,美規版Focus將會搭載全新的2.0升直列四缸引擎,加入缸內直噴技術及Ti-VCT雙可變氣門正時系統,不只控油更精準,藉由Ti-VCT系統,引擎的效率也獲得改善。搭配新開發的的六速Power Shift乾式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根據原廠表示,New Focus將比原先2.0升Duratec機體增加20hp的動力輸出,同時油耗卻可降低10%。至於歐洲市場,提供一具1.6升缸內直噴Turbo引擎及一具2.0升TDCi柴油機體。

Ford Mustang GT 國外上市 2010/9 量產車 引擎型式 5.0升 V8 DOHC 32V 最大動力 412hp/53.8kgm 長寬高 4777×1877×1417mm 軸距 2720mm 車重 1634mm 國內上市 接單引進 Check Point 換上5.0升V8新引擎 美國的Muscle Car除了肌理分明的粗獷造型外,大排氣量V8引擎低沈的吼聲更是令人癡迷。不過受到環保意識及油價高漲的影響,耗油的大排氣量引擎愈來愈不討人喜歡。然而為了找回Muscle Car獨特的嗓音,又得兼顧油耗經濟,Ford著手開發新款5.0升V8引擎,並加入最新科技,改善油耗。在這次北美車展中,搭載這款新引擎的2011年式Mustang GT正式登場,向全球的Muscle Car車迷大聲宣示「The 5.0 V8 is back」! 在這具5.0升V8引擎的開發過程中,研發團隊為了找到最佳的零組件搭配,不厭其煩的測試各種不同缸徑、衝程的汽缸本體,汽缸頭、凸輪角度及壓縮比數值也經過多次測試,最後還透過CAE(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電腦輔助軟體進行運算,為的就是打造出能兼顧性能輸出及油耗表現的引擎。 原廠表示,與舊款Mustang GT上的4.6升V6引擎(315hp/45kgm)相較之下,這具5.0升V8機體不只排氣量加大,更重要的是加入了Ti-VCT進排氣側雙可變氣門正時系統,大大提升了引擎效率,不僅可輸出412hp/6500rpm的最大馬力,峰值扭力也高達53.82kgm/4250rpm,同時擁有高速10.6km/L、市區7.2km/L的油耗表現(舊款高速油耗為9.7km/L、市區7.2km/L),排氣量加大,動力更強,油耗卻比較經濟,正是這款5.0 V8引擎迷人之處。另一方面,Mustang GT可選擇六速手排或自排變速箱,並標配235/50R18的圈胎,也可升級更大的19吋式樣。 此外,2011年式Mustang GT在擋火牆、門縫膠條及輪拱內側等部份都加強隔音工程,減少了行駛時的風切聲及輪胎滾動噪音,車內的靜肅性更精進。

Audi e-tron 量產機率 100% 概念車 動力單元 雙電動馬達 最大動力 204hp/270.2kgm 長寬高3930×1780×1220mm 軸距 NA 車重 1350kg 量產時間 2012/3 Check Point 瘦身二代機型 於2009年法蘭克福車展上首度推出的Audi e-tron概念車,此回又在2010年底特律車展亮相,許多車迷直覺上會認為此回Audi似乎有偷懶之嫌,明明是已發表過的概念車款,又發表一次已屬「老梗」,不過實際上的狀況可非如此,因為根據原廠的資料顯示,此次展出的e-tron已屬於二代概念車款,與去年首度發表的一代車型相比,已做出不少的修正。 首先是在外觀尺碼的部份,一代車型的長、寬、高分別為4260×1900×1230mm,二代車型則將尺碼修正至3930×1780×1220mm,其中以車長部份縮減最多,足足達到330mm,車寬也縮減了120mm,車高則少了10mm。藉由更為緊致的車身尺碼設定,加上由輕量化鋁合金、碳纖維複合材質構成的ASF車體結構,使得Audi e-tron的車重僅有1350kg(不含鋰電池)。 動力部份藉由兩顆馬達的驅動(一代車型為四顆馬達,動力輸出為313hp/458.8kgm),可綜合輸出204hp的最大馬力,最大扭力表現仍可達到驚人的270.2kgm,藉由如此的動力輸出搭配輕盈的車重設定,以及採用電子分配扭力輸出的四輪驅動系統,使得新款e-tron 0~100km/h僅需5.9秒就可完成,由60km/h加速至120km/h也僅花費短短的5.1秒,極速則使用電子限速限制在215km/h,在電池滿電的情況下續航距離則為249km。

BMW Concept ActiveE 量產機率 100% 概念車 動力單元電動馬達 最大動力 170hp/25.5kgm 長寬高4239×1748×1421mm 軸距 2660mm 車重 1800kg 量產時間 2011/9 Check Point BMW首部純電動車 嚴格說來,BMW集團旗下第一輛純電動車,乃是2008年11月於洛杉磯車展正式發表的Mini E,限量生產500部,而且僅在美國三個州採只租不賣的方式提供給特定的顧客,可說是實驗性意味相當濃厚的一款車型。但若是談到掛上BMW Logo的第一部純電動車,那當然是今年在底特律車展發表的Concept ActiveE莫屬,此款車型也將循著Mini E的模式,在2011年採用限量出租的方式提供給特定的客戶,但生產量將會比Mini E的500輛更高,但原廠並未提供明確的生產數字。 Concept ActiveE乃是以1 Series Coupe的車身型式為基礎架構,外觀上並無明顯的差異性,最大的不同乃是加上了許多宛若電子線路的藍色彩繪,車側葉子板方向燈下方具有E-Drive徽飾,水箱護罩及輪胎外沿皆採用相同的配色,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原本油箱蓋的部份,除了已轉變成充電座之外,並以藍色透明的外蓋設計顯現出純電動車的科技質感。 此車在內裝格局及空間表現皆維持與1 Series Coupe相同的水準,並未因電動馬達及電池的配置有所縮水,儀錶因應動力系統的不同而將轉速錶改為馬達輸出功率錶,並改為特殊的藍色光源,中控台上則具有大型彩色顯示幕,顯示電動馬達系統的各項運作資訊,以及電池的儲存及使用量。 Concept ActiveE的動力系統皆為針對此車所全新開發而成,其採用的鋰電池乃是BMW與SB LiMotive共同推出的第一款產品,藉由特殊的溫度控制系統,可讓鋰電池無論是在充電或放電時都保有出色的效率表現。動力來源則是BMW專為此車設計的同步馬達,可輸出170hp的最大馬力及25.5kgm的最大扭力。 根據原廠的測試數據,Concept ActiveE可在9秒內完成0~100km/h的加速,極速使用電子限速在145km/h,原廠預估Concept ActiveE若是在在一般道路上行駛,最遠行駛里程約可達到160km。 為了延續BMW車系向來堅持的操控樂趣表現,此車除了維持後輪驅動的車身佈局之外,原廠更刻意將電池系統設置原本的傳動軸及油箱位置,電動馬達及電子控制系統則與後軸結合,不但不會浪費掉因驅動型式改變多出來的空間,還可藉由如此的設定達到低重心的優勢。不過即使BMW精心的利用空間放置電動系統,行李箱容積仍舊較1 Series Coupe少了150公升,僅有200公升的容積表現。
Alpina B7 Bi-Turbo 重/返/美/國/市/場 向來以車輛製造商、而非改裝廠自居的Alpina,將藉由2010年2月的美國芝加哥車展重返美國市場,而其推出的首款車型,便是以BMW 750i為基礎所打造而成的Alpina B7 Bi-Turbo,並同時推出短軸及長軸兩種版本。Alpina B7 Bi-Turbo採用與BMW 750i相同的4.4升雙渦輪增壓引擎,但最大馬力提升至507hp,0~100km/h僅需4.7秒,極速可達280km/h。此外,Alpina B7也將藉由經過授權認可的美國BMW展示間通路進行銷售,售價則自8萬美金(約254萬台幣)起跳至13.6萬美金(約432萬台幣)左右。

M.Benz E-Class Cabriolet 國外上市 2010/1 量產車 引擎型式 5.5升 V8 DOHC 32V 最大動力 388hp/54kgm 長寬高 4698×1768×1402mm 軸距 NA 車重 NA 國內上市 2010/7 Check Point 20秒內完成開關篷 現行代號W212的E-Class才在去年初的底特律車展發表,如今時隔一年,M.Benz同樣也選擇在底特律車展中,推出E-Class敞篷版本與世人見面,並已於1/11日開始在國外上市販售。如此一來,現行E-Class除了四門房車、五門Wagon及雙門Coupe等車型外,再加入上空的敞篷版,使產品陣線更趨完備。 還記得初次見到現行E-Coupe時,剛毅的車頭造型搭配流線的身形,絕美的外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而E-Class敞篷版保有E-Coupe的流暢設計,再加上採軟篷結構的上空身段,想必能吸引多金貴公子的青睞,不過可惜的是並未推出電動硬頂版本,令人留下一絲遺憾。E-Class Cabriolet的電動軟篷可在20秒內完成啟閉,且就算車速達40km/h也可在行進間操作,關篷後,不僅能遮風擋雨,也可將原先僅90公升的行李廂空間擴大至390公升。 M.Benz在這次車展中,以「Four Seasons,Four Personalities」的Slogan來替E-Class敞篷版開場,說明了E-Class敞篷版不僅可容納四名成人且四季皆宜。原廠會如此有信心,是因為E-Class敞篷版的內裝,因應敞篷車格而做了些調整,像是前座頭枕便設有名為「Airscarf」的出風口,天氣冷時便能由此推出暖風,提供像圍巾般(Scarf)的保暖效果,且出風口上下調整範圍可達36度,以對應身形不同的乘員。 此外,E-Class敞篷版的前擋上緣及後座中央均設有導流翼板,從時速160km/h開始作動直到車輛極速,都能有效減少紊流吹亂乘員髮型,同時也可降低風切聲,提升車內的寧靜度。另一方面,軟篷經過特殊設計,不僅厚度達23.5mm,內外層也都覆蓋有特殊塗料,除了可防水外,隔音效能也有一定水準,再加上0.28cd的低風阻值,原廠宣稱就算開著E-Class Cabriolet在80km/h~200km/h的時速間穿越山洞或是行經大貨車旁,都能輕聲細語地與其它乘客對話。 E-Class敞篷版將與其它車型共用多款引擎,汽油部份,入門等級採用可輸出204hp/31.6kgm的1.8升渦輪增壓引擎,另外還有動力較強的E350 CGI可選擇(292hp),頂級款式換上5.5升V8的動力單元,具備388hp/54kgm的強悍性能。另外E-Class敞篷版也提供E250 CDI及E350 CDI兩款柴油車供選擇,分別搭載2.1升(204hp)及3.0升(231hp)的柴油引擎。 安全部份,E-Class敞篷版的A柱經過特別強化,另外也有直徑達35mm的防滾架,會在意外發生時彈出,再配合全車七具SRS氣囊來提供安全防護。

Mini Beachcomber Concept 量產機率 100% 概念車 引擎型式 NA 最大動力 NA 長寬高 NA 軸距 NA 車重 NA 量產時間 2010/10 Check Point 越野版Mini 現在的Mini產品陣容中,有三門掀背的Mini Cooper,也有強調實用性的Mini Clubman,若是高調的人則有上空版的Mini Cabriolet可以選擇,可愛的外觀加上精緻的內裝,使Mini全車系向來都被定位為都會時尚小車,但在這次北美車展中,Mini推出了以Beachcomber(海濱流浪者)為名的概念車,光看這個車名,就知道Mini要走出都會,邁向大自然! 若是比較資深的讀者,可能有聽過Mini在1960年代推出的Mini Moke車款,外觀略帶有Mini的輪廓,但車身採無車門及軟篷的類吉普設計,造型十分獨特,而Mini Beachcomber Concept正是以Mini Moke為靈感所設計的概念車。 Mini Beachcomber Concept外觀有些現行Mini可愛的元素,但水箱罩改採車身同色烤漆,四個輪拱也換成防刮塑料,配合四只Off-road巧克力胎,加上略為加高的車身,越野氣息相當濃厚。此外,無車門設計加上縷空的車頂,與大自然又更靠近了些,若是踏青途中遇到下雨也不必擔心,因為Mini Beachcomber Concept的車側可裝上輕量化車門來遮風,也可從車身拉出軟篷覆蓋車頂來擋雨,繼續深入叢林惡地。 車內採四座設定,儀錶、中控台及方向盤造型都與一般Mini相同,但特別的是Mini Beachcomber Concept將AUX-IN、12V電源等介面,設置在中央走道的滑軌上,且可前後滑移,因此無論前後座乘客,都可使用MP3隨身聽或Notebook。 原廠表示Mini Beachcomber Concept的量產版預計在今年第三、四季亮相,但尚未公佈任何動力數據,只得知將會搭載全時四驅系統。

VW New Compact Coupe 量產機率 100% 概念車 引擎型式 1.4升 L4 DOHC 16V Turbo Hybrid 最大動力 150hp/22.4kgm 長寬高 4540×1780×1410mm 軸距 NA 車重 NA 量產時間 2012/1 Check Point VW的未來小跑車 VW在本屆北美車展中,推出名為New Compact Coupe的概念車,原廠將它定位在Scirocco與Passat CC之間的雙門小跑車,帶有VW最新一代的車頭扮相,且在HID頭燈一旁,還設有LED日間行車燈,替外觀添入不少科技感受,輪圈採用19吋大尺碼式樣,配上流暢的雙門身段,帶有雙門小跑車所需的動感元素。至於車尾部份乍看之下與Audi A5有些類似,後廂蓋上方則有小型尾翼來提供高速行駛時的下壓力。 雖說是概念車,但New Compact Coupe不只外觀成熟,內裝也頗接近量產狀態,車內陳設保有VW一貫的工整設計,無論是空調出風口或中控台都採用四平八穩的方形輪廓,平底式方向盤點出New Compact Coupe的跑車定位,兩側還附有指扣,預料應該擁有不錯的握感。後座以兩只賽車座椅鋪陳,且椅背及椅面兩側都相當高聳,好確保後座乘客能擁有不錯包覆性。 動力部份,原廠提供的數據不多,只說明New Compact Coupe由TSI增壓引擎(150hp)+電動馬達(27hp)的Hybrid系統提供動力,搭配7速DSG變速箱,0~100km/h可在8.6秒達成,並擁有227km/h的極速,性能表現不俗,同時也具備23.7km/L及98g/km的節能表現。

Volvo C30 Electric 量產機率 100% 概念車 動力單元 電動馬達 最大動力 111hp 長寬高 4252×1782×1447mm 軸距 2640mm 車重 NA 量產時間 2014/1 Check Point 續航力可達154km Volvo在本屆北美車展推出C30 Electric概念車,不僅擁有近乎量產標準的內裝及儀錶,原廠高層更自信滿滿的表示,C30 Electric將不減損原先一般款C30所擁有的駕馭樂趣,同時也兼顧零排污的環保面向。目前Volvo已獲得Swedish Energy Agency瑞典能源機構高達1.5億瑞典幣的贊助,開始一連串測試計畫,並將打造50部C30 Electric給特定對象進行為期兩年的測試,藉由實際使用來發現問題,改善C30 Electric的實用性。 C30 Electric的電動馬達設在傳統的引擎蓋內,並由藏於後座椅下方的鋰電池模組提供電力,在飽電狀態下,C30 Electric擁有130km/h的極速,0~100km/h加速可在11秒左右完成,行駛範圍則可達154km,原廠表示這般的性能表現,已經可以滿足歐洲當地90%的用車需求。要是沒電了,C30 Electric可透過家用230V的電源進行充電,充飽需花費8小時。 C30 Electric的內裝與一般C30並沒有太大分別,中控台周遭、排檔桿及音響、空調旋鈕等部份嵌有藍邊,使車內充斥著環保氛圍,而中控台上的液晶螢幕,則用來顯示電瓶殘餘電量及可行駛距離等行車資訊。

Toyota FT-CH 量產機率 80% 概念車 動力型式 NA 最大動力 NA 長寬高 3886×1740×1397mm 軸距 2540mm 車重 NA 量產時間 2012/4 Check Point Hybrid微型油電概念車 藉由第三代Prius在美國、日本及諸多新車市場獲得廣泛消費者的肯定之後,也讓Toyota在推出新世代Hybrid車款更具信心,並在今年的底特律車展上,藉由FT-CH概念車款的發表,正式宣告未來將會推出更多款節能環保車款。其中,Toyota將在2012年推出Plug-in油電混合車款,以及BEVS純電動車款,並在2015年發表採用FCHVS氫燃料電池的市售車款,讓其採用替代性能源的車型陣容更為豐富。 FT-CH乃是定位在Prius之下的入門Hybrid車款,藉由較為迷你的車身尺碼搭配Toyota日趨發展成熟的油電混合系統,提供消費者更為環保的新世代節能車款。外型乃是由Toyota位於法國尼斯的設計中心所操刀,設計靈感來自於8 bit的電動遊樂器,強調的是年輕、創新的鮮活風格,而車身長度較Prius足足縮減了574mm,軸距也減少160mm,可看出兩者尺碼明顯的差異性。除了FT-CH之外,Toyota還展出了多款電動概念車,宣示其採用替代能源的家族車款陣容將逐漸成形。

Honda CR-Z 國外上市 2010/6 量產車 引擎型式 1.5升 L4 SOHC 16V Hybrid 最大動力 122hp/17.7kgm 長寬高 4079×1740×1394mm 軸距 2433mm 車重 1211kg 國內上市 評估中 Check Point 雙座Hybrid小跑車 Honda最新開發的小跑車CR-Z,將在這次北美車展中推出量產版本,但要到今年第二季末才會在美國上市。看著Honda CR-Z的出現,不禁讓人連想起還在概念階段的Toyota FT-86,兩者雖然車身大小有些差距,不過同為入門小跑車,前驅vs.後驅,水平對臥引擎槓上i-VTEC+IMA,一場日系小跑車的對決將要開演。 FT-86延續AE-86令人稱頌的駕馭樂趣,CR-Z則承襲了'80年代Honda小跑車CR-X特殊的子彈外觀。銳利的車頭造型加上幾乎水平的車頂,外觀十分具跑格,讓人一眼就能看出CR-Z是部強調駕馭樂趣的小跑車,至於車尾部份,後廂蓋上幾乎垂直的方型小窗,則是沿用自CR-X的經典設計。 CR-Z的外觀帶有懷舊的元素,但在動力部份可是搭載了Honda最新的IMA Hybrid技術。動力源自一具直列四缸的1.5升SOHC引擎,具備可變氣門正時及揚程等科技,搭配一具功率10kW的直流電動馬達,整個Hybrid架構共可發揮出122hp/6000rpm、17.7kgm/1000~1500rpm的最大動力(手排款:17.7kgm、CVT:17.0kgm)。言談至此,相信眼尖的讀者一定已經看出CR-Z的Hybrid系統,並非像是Prius上的Full Hybrid架構(具備純電動EV模式),因為10kW的馬達出力並不足以單獨帶動車輛前進,只能作為輔助,與引擎一同輸出動力。若是煞車及滑行時,這具馬達也會轉換為發電機,替一具100V的鎳氫電池充電,並配有Stop & Start系統,會在CR-Z停止時自動熄火,達到節能的目的。 變速箱部份,熱血的車迷可以選擇六速手排,另外也有換檔平順的CVT機體供選配。若是採用手排變速箱,CR-Z可擁有14.3km/L的平均油耗,CVT則可進步至15.6km/L。底盤方面,CR-Z採前麥花臣、後扭力樑結構,搭配195/55R16的圈胎,若嫌不夠用,也可升級至205/45R17的尺寸。 進入車內,映入眼簾的是頗為科技化的座艙氛圍,而高聳又向駕駛者延伸的儀錶台,帶來相當緊致的戰鬥化駕駛界面。三幅式方向盤上羅列各項配備的控制鍵,若是搭載CVT變速箱的車款,方向盤後方還設有換檔撥片,提供更暢快的駕駛感受。CR-Z提供了Sport、Normal及Econ三種駕駛模式,在Sport狀態下,油門反應加快、電動馬達的出力提升、EPS方向盤輔助力道也會跟著減弱,特別的是儀錶會發出熱血的紅光,提醒駕駛者目前已進入戰鬥狀態。若是切至Econ的經濟模式,儀錶則會由紅轉藍,引擎反應也會較為和緩。另一方面,採雙座設定的CR-Z,原先後座位置改設置物槽,與後廂間的隔板則可向前傾倒來放大行李廂空間。 CR-Z上市後,會提供標準版及EX兩個等級,前者標配了CD音響+6具揚聲器、恆溫空調及巡航系統等配備,較高階的EX車型會再追加HID頭燈、霧燈、重低音喇叭、皮質方向盤及導航系統等配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