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江区域文化散谈

 陈晓松学士 2013-05-02

        九江台办2005年3月28日讯:在悠悠历史岁月中,九江人民为求生存和发展,和压迫者斗争,与大自然拼搏,在艰难的旅程中,用血和汗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绚丽的文化,作为江西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九江文化既有其共性的一面,又以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而呈现鲜明的个性。

       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的九江,现名记载于史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尚书·禹贡》有“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素有“天下江山眉目之地”的赞誉。晋代时期,九江就是“七省通衢,来商纳贾”的通都大邑,之后,九江一直是中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而且,九江是三国赤壁之战的策源地,抗金名将岳飞三度镇守江州、南方红巾军建都江州、朱元璋陈友谅决战鄱阳湖。宋江曾题诗浔阳楼。王羲之、李白、白居易、苏轼、朱熹等历史文化名人或在九江居住过、或造访过九江、或在九江留有诗文、题记、轶事。九江作为长江中游的重镇,承接东西,政治、经济、军事地位显要,又作为江西的北大门,从某种意义上代表江西,知江西必知九江。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庐山,更是蜚声海内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首,近代如李烈钧、许德珩等为中国现代响当当的政治人物。在诸多文化种类中,九江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超出其区域的地位。王一民、毕必成的文学及影视作品《庐山恋》、《乡音》、《乡情》在80年代初曾红遍全国,成为九江的名片;已故书法家熊尧昌的作品在江西享誉甚高;庐山植物公园属国家级;朱熹等人在白鹿洞创建的程朱理学影响了中国人几百年的精神生活;永修云山的佛禅文化、吴城候鸟保护区都名声远播。九江的地理特征及在这土地上的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产生的历史人物决定她的文化具有多元性。

       除前所说的历史悠久和知名度高外,九江文化最大的优点是其包容性较强。九江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昭示着其发展是一个不断吸纳外来文化的过程。九江城区的码头文化和商业文化是湖北文化、安徽文化和当地文化的综合体,从九江人说话的口音是北方方言而不是赣方言就可以找到佐证。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商人在此居住甚久,所以九江城市文化还可以找到西方文化的影子。以永修县为例,这里曾是一个地广人稀之地,100多年来,有10多万河南、湖南、安徽、四川、湖北等10多个省的移民来此繁衍生息,各地文化的取长补短、不断融合,使永修县域文化呈现多彩多姿之态。需要指出的是,外来文化的渗透并没有动摇九江文化固有的根基,其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过程。

       九江城区是连南北、承东西的人流、物流集散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码头文化,商业色彩浓厚。而其所属县、市千百年来都是以农耕经济为主,形成了传统的农耕文化。陶渊明的诗及生活审美观千百年来深深地影响着九江的知识分子乃至普通老百姓的人生观,近乎老、庄的清高、出世思想在九江人的精神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

       上个世纪改革开放时期,九江之所以发展步伐相对滞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一个关键点是没有从传统的重农理念中解放出来。二是崇权思想较浓。学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和其它许多地方一样,“官”念在九江的老百姓思想当中根深蒂固,做官被普遍看作是实现人生价值最重要的方式。三是内倾性。历年来,外来文化向九江文化渗透,九江文化也大胆地予以吸收包容,造就了九江文化的繁荣,也导致了九江文化的优越感和内倾性,被动的吸收多,迷恋自己的“桃花源”,主动向外学习、交流少。历史上九江未出现过像徽商一样在外打拼的群体,现在在九江多见温州、金华等浙江商人,全国其它地方少见九江人占据主流社会位置。“三个湖北佬,抵不上一个九江佬”,只是指九江人在自己的地盘上精明能干,少见在外风光。四是分散性。九江文化虽具丰富性、多元性的特点,但其本身长期只停留在自生自灭、自然发展的过程,未得到过系统的整合和有力的扶持,所以九江文化是分散的,未形成以某一种文化为主的核心力量,未形成有机的整体。如庐山的旅游,在九江经济上和文化上虽占重要位置,但其并未形成龙头,带动九江文化的发展。分散无序的文化状态,大大迟滞了九江文化的影响力和发展速度。

       九江人,特别是我们的先人已在九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足以使我们引以自豪的文化,她是一块瑰宝,却呈散居状态,有的缺少关爱保护,有的甚至在逐渐地遗失。当务之急是要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由村到乡,由乡到县,由县到市,摸清文化家底,确定九江文化特色定位。在此基础上,编一本九江文化辞典,以便让我们在推介九江时多一张引人注目的名片,同时,制订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计划和规划。所以,整合文化资源是建设九江文化的首要任务。

       限于资金和人力因素,九江文化资源特别是县乡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严重滞后。如星子的秀峰景区,可谓国内外知晓,但景区周边石材厂遍布,秀峰脚下散乱的店铺、糟糕的交通也与景区极不相衬;各县文化馆所藏文物也如普通物品堆放在仓库内,毁损严重;不久前报载,瑞昌古铜矿遗址正遭到令人痛心的破坏。加强保护也是九江文化的当务之急。目前制约九江文化资源利用价值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投入太少。白鹿洞书院名传数百年,但由于缺少资金修复,游人所观之书院却是几张破桌、几把乱椅,难以捕捉到先贤在此清读的气息;二是起点太低。柘林湖风景区完全可以和浙江千岛湖及我省的仙女湖媲美,但岛上供游人娱乐的项目档次太低,和秀美的湖光山色不相衬,难以吸引回头客;三是推介不够。浔阳楼、烟水亭、柘林湖、真如寺、吴城候鸟保护区等都是极具冲击力的文化旅游点,但由于推介力度不够或推介方法不当,每年光顾的游人并不多。

       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利用是九江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之一。由于近年来在九江发生了一些特定的重大事件,九江形成了一些新的文化资源可供挖掘。1998年洪灾、长江大堤九江段决口又堵上,九江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灾后重建和发展,在九江形成了特有的抗洪文化和重建文化,深入挖掘和宣传,可成为推动九江快速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党和国家多位主要领导来九江指导,对九江人民进行关爱,有效挖掘可形成鼓舞和宣传九江的“名人文化”。九江文化还存在着许多可供开发的新资源。

                                                                                                                                    (撰文/ 邹玖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