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为什么要“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

 Soyoung_lam 2013-05-02



八阕 http://www.
在《管子·小匡》就有:“九妃六嫔”的说法,这说明,中国有了帝制开始,“妾妃数千”就已经在帝王之家形成。不过,“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编制通过历朝历代的增与减,逐步才得已完善到明清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而之前朝代,虽然有编制,却都有变化。

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汉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长使,8、少使。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15、共和,16、娱灵17、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但到了三国魏晋时期,后妃制又又有了新的变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 婕妤、容华、美人。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除去了顺成)三等。晋参照汉魏之制于皇后下设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又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 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还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嫔以下。

到了明代和清代,“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这一编制,才完全固定下来。

但从各种有关“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编制史书上,对“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编制的解析不尽相同,但是,没有一个历史记载在解析上更合乎中国皇帝的“数字”心理学。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一种数字敏感与敬仰。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要通过数字的逻辑来完成。

皇帝进出的大门均有“纵九横九”共八十一个门钉。取“九”这个数字,表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而其他帝王、郡王、公侯等官府的门钉数则依次递减,例如“纵九横七”“纵横皆七”“皆五”等。

但也有特殊情况的例外,北京故宫东华门的门钉却只有七十二个,比西华门、午门等都少九个?虽如此,但也没有背离“九”数,是九的倍数,八个九组成的七十二。这里有个故事:明末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明思宗就是由东华门仓皇出逃,自缢于煤山,因此,清皇室认为东华门不吉利,决定由此门进出皇家灵抠,同时将其门钉减为阴数:七十二,而其余宫门的门钉则仍为阳数八十一。

“九五”一说,来源于《易经》,可见中国历史对数字相算与尊,与吉利,是相当的久远。

《周易》有六十四卦,其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

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的,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了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

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成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成为帝王之相。这里提及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来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就把“九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

再比如,明清建的北京故宫,故宫的建筑更与“九五”这两个数字有关联,如天安门城楼其城台设有五个门洞,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故宫中许多建筑物的开间多为九间或五间,而故宫所有的房间加到一起为999间半。

景运门外箭亭南望,会看到院墙围着的一座两层的绿色琉璃瓦建筑,那便是清代存放四库全书的文渊阁。就在那阁楼上的西边,有一独特之处,它和一般的楼阁不同,两柱之间不是一丈多的间隔,而是两根绿色柱子之间仅有五尺左右的距离,紫禁城的半间就在这里。

皇帝的至高无上,也让他所拥有的与自己的“九五之尊”一切遵循其规则,甚至他所拥有的女人也不能例外地布局在这样一个范畴之中。

那么,我们来看看“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是否也和皇帝的“九五之尊”有一定关系?

为了体现皇帝的“至高无上”,在“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也要表达“至高无上”“九五之尊”的意图。

“三宫六院”相加为九,体现出了,只有皇帝,才能拥有的“九”,“七十二嫔”的“七十二”虽被认定为“阴数”,却也不能离开“九五之尊”的要求来进行,而这“七十二嫔”就是八个九相加的总和,而“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人数相加总和又是八十一,是九个九的总和,数字中的大阳,不低于九也不高于九,可见这个“九”在皇帝心里的分量程度。

所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编制也是遵循皇帝的“九五之尊”的“区域”来设定安排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