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PP成像探索2

 思想年代 2013-05-02
关于边缘调整。之前版本的SPP只有色差调整,主要用于色边调整,但有时候依然无能为力,而且在DP1M等广角时,不仅是紫边突出,同时色偏也十分明显,无论你怎么调整白平衡,往往是顾此失彼。新版本加入了边缘调整后,对“色边”及“色偏”的调节能力大大的增强。菜单上有绿色和品红两种色调可以选择,不仅可以选择一种颜色,而且可以同时选择两种颜色。颜色的选取有两种方式,一是点选下方的拾色器在图中点选颜色,另一种是用鼠标按住色条左右拉动到合适位置。


边缘校正前

边缘校正后
 -----------

关于黑白成像
1.在SPP5.5中,有三种方式产生黑白图像:1)修正控制台顶端的黑白模式;2)在彩色模式中去色彩饱和;3)将白平衡设定为黑白。第一种方式产生的黑白图像明显优于第二和第三种,彩色状态和黑白状态的内部处理程序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两类黑白照片的参数比较,差别很大。

1)B&W模式(修正控制台顶端的“黑白”)


2)去色彩饱和


3)白平衡”黑白“

---------

xieqiao 发表于 2013-3-17 00:18
如果用SPP5.5的黑白模式调整后再换回彩色模式,是否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
不行,用5.5的黑白模式调整只能出黑白片,其调整好的参数不能带到彩色模式中,当你按“彩色”时,一切从头开始解RAW。
即使你记下黑白模式的各项参数,在彩色中调整,你会发现那根本不是一回事。
SPP中的彩色模式和黑白模式完全不通用,感觉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写的程式拼在一起一样。
这两个世界不能沟通,有一道鸿沟隔开!
-------------
gg889r 发表于 2013-3-18 23:05
有个想法 如果 用上个灰常稳固的 脚架
然后 拍一张 彩色  再拍 一张黑白
最后进PS 合成 彩色负责颜色 黑白只负责明度调整
不知道效果如何 是否能适应高要求的静态商拍之类的
--------------------------------------------------------------------------------
对于静态拍摄,这个办法应该是没问题的。
不过对于适马来说,照片中的黑白和彩色信息是完全的,只是目前的SPP把它给分开处理了,也许下一个版本的SPP就可以实现彩色和黑白的无缝对接了。
目前SPP还是有问题的,除这个彩色和黑白不能沟通外,它的自动现在似乎有点发神经,各项参数与机内偏差很大,与上一个版本点自动后参数几乎没什么改变形成巨大反差,弄得人莫名其妙,片子要么白,要么黑,似乎没谱似的……
---------------
gg889r 发表于 2013-3-19 11:43
嗯 期待 黑白和彩色的无接缝对接;在隔壁帖子看到 有人提到说  可能是利用 蓝色感光层  单层处理的;偶也不太懂  感觉纯净度貌似 比彩色转黑白的优良,偶也没仔细研究过,有空研究看看.
白平衡 自动  目前 批处理 偶感觉目前用起来还行,把对比减到最低 画面压到最暗 一般都能兼顾直方图,然后 Tif16再进第三方软件处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虽然偶把画面压到最暗,但是貌似 SPP会自动避开直方图色域过暗的部分,介样可能也不错。
--------------------------------------------------------------------------------
从X3的结构上来说,三层结构第一层红绿蓝光都吸收,但因为红绿光的穿透能力强(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因此第一层主要吸收的是蓝光,但是红绿光确实有一部分在这里也被吸收了;不过更大比例的红绿光穿过第一层到达第二层,然后在第二层几乎所有的绿光被吸收,红光肯定有一部分也在这里被吸收;剩余的红光穿过这一层到达第三层被吸收。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第三层吸收的红光应该是最纯的,第二层吸收的绿光中混有部分红光,而第一层最不纯,除主要吸收的是蓝光外,还混有部分红光和绿光。
这为相机后来完全将红绿蓝光分离开来带来了麻烦,相对来说,MSK的彩色滤镜阵列要好处理的多。这是很多人认为的X3之所以偏色的原因。坛子里的老顽童曾经认为,处理方式应该是第一层吸收量,减去第二层,再减去第三层得到蓝光,第二层减去第三层得到绿光,第三层不用处理,本身就是红光。但是这个算法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第一层吸收的红光和绿光肯定比第二层吸收的要少,第二层吸收的红光肯定也比第三层要少,所以这个算法是有很大问题的。适马相机内究竟是怎样折算的,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是按照一定的折扣(考虑到不同层的吸收率)计算得到分离的红绿蓝三色光值。但不管怎样,红绿蓝的精确分离可能是很难准确做到的,因此,X3十分精确的白平衡或者说不偏色可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说了这么一大串,回过头来说说那个帖子里说的处理黑白图像一事,他说去掉红色和绿色,而只保留最上层蓝色可以使黑白图像质量更好,因为第一层红绿蓝三色(全色)光都吸收,所以形成的黑白图像更好。从我们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没有什么道理,因为在适马相机里,虽然我们不知道软件的具体算法,但是软件确实有一个算法,最后分离得到了红绿蓝三色值。在我们用SPP处理时,是用的这个红绿蓝三色值,所以去掉红色和绿色后,其实就是蓝色值形成的一个单色图像,我们并没有得到红绿蓝全色光形成的黑白图像。单纯的以蓝色光或者较大比例的蓝色光形成黑白图像时(加蓝相当于减红),原有的红色及邻近色部分颜色将会加深(红光减少变黑),蓝色及邻近色部分颜色会变浅(蓝光增多变亮)。如果是蓝天的话,黑白图像上天空将很亮。一般来说,对于有较大天空的晴天照片,应该减掉蓝色(加红),天空才不至于过白而有一定色深。
--------
ezo在“新X3要注意到问题”http://forum.xitek.com/forum-post-action-reply-fid-92-tid-1130888.html一帖中发现拍摄云彩时有明显的偏色现象,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由于涉及到SPP中的调整,所以贴地也转贴在这里:

感eazo提供X3F文件,做了点功课,试图分析其中的原因。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首先,eazo兄弟(应该是弟吧)贴出的图白平衡不准确。因为有RAW,因此在完全还原后,发现白平衡是“荧光灯”,色彩模式是“肖像”,从直方图上可以看出,红绿蓝三色分离明显,照片偏色严重。


在将白平衡、色彩校正后,效果显然好多了。至少在大部分区域这种染绿效应没有了,但是在图片上边缘中心靠左处的那个较明亮区域边缘依然有淡淡的紫绿色区域。从直方图上可以看出,红绿蓝三色线重合度不错,这也意味着白平衡比较准确。


这个紫绿色区域在对比较大的亮暗分界处,暗处为紫色,亮处为绿色。这与紫边(其实是紫绿边)是一回事。这与镜头有关,广角镜头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折射角不同以及芯片边缘斜射这2个原因,所以紫绿边效应特别明显。现在的问题是DP3M的镜头应该是在DP1M/2M/3M中最不容易出现紫绿边的,云彩偏色是怎么回事?答案是,云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透镜。例如图片中左上的那个明亮区域,明亮的部分水汽最少(最薄),黑暗的地方水汽最多(最厚),极端的折射导致缤纷斑斓的七色彩虹,较弱的这种折射出现淡淡的紫绿色带(边)。

白平衡和色彩模式对于这个色彩分离现象有加强或减弱的作用,颜色饱和度越大越明显,饱和度越小越不明显,直至饱和度为0成为黑白片时最弱(废话一句)。


同时,减曝会强化色彩分离,因此vbvcvj认为这是过曝引起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直方图上得到证明:在直方图上右侧空白了好大一块区域,红绿蓝任何一色都没有靠近右边缘。不过过曝确实可以导致色偏。过曝有2种,红绿蓝都过曝得到死白,红绿蓝中的1色或2色过曝得到偏色。死白拉不回色彩,偏色拉不回正常!


增加曝光会使紫绿分离减弱。


增加对比与减曝具有相同效果。


那么,减弱对比与加曝具有相同效果。


呵呵,扯了半天其实都是在说如何在SPP中调整使这种已经偏色的照片回归“正常”:白平衡、色彩模式、对比度、曝光。
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X3会这样?答案是众所周知的,X3是一个阳光机!在感光不足时,X3的杂色和偏色很明显。X3的蓝色表现是最好的,因为它的吸收层在最上层,绿色和红色层的光线必须经过上层,弱光时偏色就很容易理解了,上层截留了部分光线。在光线强时,这种截留的比例相对减小了,差不多可以忽略,所以强光下X3的表现十分良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注意让X3感光充分的原因:尽可能地向右曝光!

楼主的片子的ISO设置是250,曝光时间是1/160s。如果把曝光改为1/80s,光亮将增加一倍,等同于ISO125,片子的效果将大大提高,这种紫绿效应将几乎是看不见的。从直方图上可以看出,加曝1级甚至更高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会过曝。一般来说,点测光最亮的区域,然后加曝2级是安全的。因此,楼主提出的解决紫绿色带的办法说反了,应该是+ev,而不是-ev。DP的实时直方图非常好,要充分地利用它,尽可能的向右曝光,但不要让红绿蓝的任何一条线触碰到右边缘!这样出来的片子噪点最少,色彩最正,调整最容易!

彩色片的各种参数调整范围很小,稍微过一点就会偏色,但是黑白片各参数的调整范围很大,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由发挥。摄影的极致是黑白,相机的极致是定焦。这是被长期的摄影历史证明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