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写作秘密

 爱雅阁 2013-05-03

精美边框 - 碧波 - 碧波的家园

爱雅阁书馆欢迎您边框(2) - 汉林书缘 - 人生在世共如此,何异浮云与流水。

 

我的写作秘密

 

十多年前,当我读到别人的好文章时,心里便会想,“作者是怎么写出此文的?我怎么写不出这种文章?引用的话很恰当,难道作者都能背诵引用的话?”
    十余年来,我坚持读书写作,写出了一千篇左右的文章,分成了几本书稿。或许,有人读到我的文章时,也会产生我以前对别人的文章的感想,甚至还会打探我是怎么写作的。最近,一位博友就跟我谈到这个问题。那么,我在此就让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写作秘密”吧。
    首先,要写作就必须读书,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读书能拓展你的知识视野,激活你的思想,提高你的思维水平。不读书的写作只能写出“小女人”的文字。这类文字有怡情养性之用,但绝对谈不上思想。
    读书后应该做笔记。胡适曾说,“手到是心到的法门。”把书中要点写下来,记忆会深刻得多。一般来讲,做笔记的内容应该是你的知识结构中缺乏的东西,精彩的语句,或是一些小故事或典故等等。每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向、知识结构等都不相同,因而做笔记的内容会因人而异

    做笔记时,应该把相关信息(如页码、出版社、出版时间)都附上。在我的博客上,有一个“读书笔记”栏目,读者可以看到我现在是如何做笔记的。我在读书初期,一直没有给出页码。后来,我在引用时发现没有页码,又不想浪费时间在书堆里把书找出来,确认引语所在的页码。泛泛而不太严谨的写作,可以不需要页码,所以可以凑合着写了下去。然而,在撰写比较严肃的学术文字时,没有页码不行。学术都有一定的规范,作者必须给出引语(文献)的相关信息。后来,我纠正了做笔记的习惯,开始把所有的信息都记下来。你若在我的文字中发现引语的信息不全,便会知道那是来自于我早期的笔记。
    作好的读书笔记,一定要经常温习。此时,笔记里全是原书的精华内容,书留着只是以备日后查阅。文史哲方面的东西,多少有需要记忆的东西。经常温习可以帮助你巩固一些知识,对于一些名言也能慢慢背诵下来。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多了,用皮亚杰的话来说,脑子里的图式丰富了,你便有了思想的素材。于是,总有一天你便会有“性灵的冲动”,想要写点什么了。这标志着,你的写作之路已经开始。
    一般来讲,我的写作有这三种情况:
    一、随意写作
    这类文字不很正式,算是心情文字之类的。当然,写这类文字,需要一定的心境,或情感的饱满。在我的文字中,这类文字不算好,既没文才也没思想,我也不会保存在电脑中。
    我发现,大部分教师都只能写这类文字,尤其是语文教师。然而,语文除了教给学生一点文史知识,让学生学会抒情外,是否应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如何提高?这个问题需要语文教师去思考和探索。
    二、正向写作
    这类文字的写作,先是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初稿发布到博客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还会继续对文章进行思考。在这期间,我若在笔记本中发现几条相关的引语,便会将它们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不断修改和润色文章。这种方式是“先思考后引用”,因此我
其为“正向写作”。
    三、逆向写作
    读的书多了,相同内容的书也会不止一本。比如,我的哲学书至少有好几十本。在温习笔记的过程中,我可能无意中把关于相同主题的所有书的笔记都看了一遍。此时,我会把这些内容串起来思考一下,找到一个适当的标题,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当然,在提供论据时,我会引用我看到的笔记内容。这种方式是从笔记中得到灵感后写作,算是“先引用后思考”,因此我称其为“逆向写作”。
    无论是正向写作或是逆向写作,都会有助于消化书中的内容。
胡适还说过,“发表是吸收的利器。”多写点博文出来,只要你是用脑思考过的,都有利于知识的吸收。

    必须说明一点 。对于我引用的话,我并不是都能只字不漏地背诵下来。时间一长,我也只是模糊地记得某书里大概有句什么话。若有必要,我会拿出笔记本,找到那句原话——既然要引用,也就应该做到精确。不过,即使我不能全部背诵,但这些话的大意都会渗入我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我
。也就是说,我必须先消化一些东西,然后才能通过写作“吐”出一些东西。
    在我的文字中,后面两种情况的文字居多,我也更擅长写这些文字。我必须承认,我不擅长写散文或抒情类的心情文字。不是我没有情感,也不是我拒绝附庸风雅,而是那类“小女人”的文字确实不是我的风格。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我写得非常辛苦的文字,即比较严肃的学术文字,我自认为还比较有份量,读者看后却普遍都不引用。另外一些我写得比较随意的文字,尽管包含了我的思想,但显得不够“学术味”,读者的引用率反而还很高。看来,喜欢严肃的学术的读者还不是很多,原因大概在于这些读者没有受过学术训练,读这类文字感觉头疼吧。
    写跟学术沾边的严肃文字,跟我读的书有关。在我读的书中,绝大部分都是学术或理论书籍,而且都是西方的。有时候,我也会读点散文或杂文,但那不是主体。目前,有些教师也喜欢读书,但多局限于散文或小说。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教师的理性思维水平有限,知识视野也不广阔,写出的文字也只能是散文或抒情文字。 
    当然,我绝非诋毁这些教师,也不是贬低散文或小说。我的读书写作不一样,主要是因为我作为个体的特殊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对此我是非常包容的。写作即生命或生活。写作是作者的生命的诉求或表达,写作的产品——
文字——在
本质上没有高低之分。
    在这里,我只是介绍我自己的情况,给有志于拓宽知识视野和提高思维水平的人提供一点参考信息罢。你若喜欢我的文章,也想有我的风格,那么我要建议你多少要读点学术或理论书籍——用鲁迅的话来说,尤其是要多读点外国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