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阑式木楼

 茶香飘万里 2013-05-03

龙脊梯田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平安村龙脊山,距县城22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处东经109°32'-100°14'北纬25°35'-26°17'之间。从广义说叫做龙胜梯田,从狭义上称为龙脊梯田。坐落在龙脊梯田内的龙脊十三寨,所建房屋皆为南方少数民族常见的干阑式木楼。全屋为木结构,下部架空,底层住牲畜,上层住人,兼具通风防潮和防野兽攻击的功能,这种典型的干阑式住宅

干阑式木楼

简介:坐落在龙脊梯田内的龙脊十三寨,所建房屋皆为南方少数民族常见的干阑式木楼。全屋为木结构,下部架空,底层住牲畜,上层住人,兼具通风防潮和防野兽攻击的功能,这种典型的干阑式住宅建筑,特别适合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多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岛、台湾等地区。干阑式建筑也被称作中国五大古典民居之一。

干阑式木楼

干阑式木楼(架空底层)

建筑说明

     干阑式民居不大,一般三至五间,无院落,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皆在一幢房子内解决,对于平坎少,地形复杂的山地地区,尤能显露出其优越性。
      壮族称干阑建筑为“麻栏”,以五开间者居多,采用木构的穿斗屋架。底层为架空空间,一部分靠柱子支撑,一半落在坡地上。下边架空的支柱层多围以简易的栅栏作为畜圈及杂用,也有用卵石垒砌在临路边一侧做墙体的,可以防止动物随意进入。

干阑式木楼(大堂墙面)

干阑式木楼(烤火石)

   楼梯上到二楼一个阳台空间,进入大门即为堂屋,是日常起居、迎亲宴客、婚丧节日聚会之处。围绕堂屋一侧是卧室,另一侧则是厨房、会客厅和劳作空间。原本全是木制的地面,却有两处铺着石材:一处是厨房的炉灶,生火做饭都集中在这个2㎡左右的石块上;还有一处是在卧室旁边,靠近堂屋,是冬天烤火取暖的地方。

  干阑式木楼

   厨房上空总是挂着几块猪肉,每天接受烟火的烘烤,制成熏肉;而厨房对应的三楼楼板,则是竹条做成的镂空格栅,上面储存着少许杂粮,这个让粮食保持干燥的做法,很是巧妙。

干阑式木楼

     三楼的空间很低矮,中间堂屋部分是中空的,可以让屋顶采光玻璃的透入的阳光直接照射到室内,在阁楼式的三楼,除去一间主人家女儿的闺房外,都作为储存间使用。
     干阑式木楼

    建筑的屋顶是出檐很深的歇山顶,隔一定距离用玻璃代替瓦片,通过屋顶来直接采光;深深挑出的檐口下,留出大面积的空隙,光线可以进入三楼,隔绝雨水飞溅入室内。

干阑式木楼

(阁楼的楼梯口,小空间也塞满物品)

干阑式木楼

(大堂空间,进门左边为卧室,右边为厨房)

干阑式木楼(底层架空是杆栏式的标准特征)

干阑民居应用

     干阑式民居分布广泛,在不同的地方,依当地环境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应用干阑民居的少数民族很多,除壮族外,还有傣族、侗族、苗族、黎族、景颇族、德昂族、布依族等。
     傣族民居多为竹木结构,茅草屋顶,故又称为竹楼。其下部架空,竹席铺地,席地而坐,有宽大的前廊和露天的晒台,外观上以低垂的檐部及陡峭的歇山屋顶为特色。
侗族干阑与壮族麻栏类似,只是居室部分开敞外露较多,喜用挑廊及吊楼。同时侗族村寨中皆建造一座多檐的高耸的鼓楼,作为全村人活动的场所。村村各异,争奇斗巧,是侗族的一项宝贵的建筑遗产。
     苗族喜欢用半楼居,即结合地形,半挖半填,干阑架空一半的方式。黎族世居海南岛五指山,风大雨多,气候潮湿。其民居为一种架空不高的低干阑,上面覆盖着茅草的半圆形船篷顶,无墙无窗,前后有门,门外有船头,就像被架空起来的纵长形的船,故又称“船形屋”。
     景颇族、德昂族的干阑建筑的屋顶皆有民族的独特形式。而布依族的民居原来亦是干阑式房子,但居住在镇宁、安顺、六盘水一带的布依族,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则完全改用石头做房子,但其原型仍是干阑式规式。
     东南亚一些地区的建筑形式也有干阑式民居的影子。

干阑式木楼

(厨房和餐厅空间,没有隔断)

干阑式木楼

(现代新建的木楼支架,底层已不再是木柱,而是坚固的混凝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