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报道-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76例

 赵永久的图书馆 2013-05-03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腹胀”、“嘈杂”、“心下痞”等范畴,发病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禀赋不足有关。2005年12月—2006年12月,笔者应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7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2例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腹胀、腹痛、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感等,并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经B超、生化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152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92例;年龄21~63岁,平均46.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平均3.8年;上腹疼痛者138例,饱胀者104例,嗳气者96例,食欲减退者78例。随机将15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均无差异。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基本方:木香12 g,砂仁7 g,陈皮14 g,党参10 g,白术15 g,茯苓12 g,炙甘草10 g,黄芪20 g,白芍15 g,桂枝10 g,生姜10 g,大枣4枚,饴糖(兑,分冲)20 g。加减:胃中痛如针刺者加鸡血藤、川楝子;呕吐胃酸者加瓦楞子、乌贼骨、吴茱萸;胃痛隐隐,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者加乌药、沉香、干姜、附子;口干口苦,纳呆恶心,舌苔黄腻者加竹茹、栀子;便秘者加大黄、火麻仁;纳呆者加鸡血藤、焦三仙;呃逆者,舌苔白润,脉迟者加丁香、柿蒂;嗳气者加沉香、旋覆花。水煎分2次温服。连服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甲氰咪胍0.2 g,每日3次,连服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1]
   
  主要观察治疗前后上腹疼痛、饱胀、嗳气、食欲减退变化情况。轻者:有症状,不明显,不影响工作;重者:症状明显,影响工作;中者介于二者之间。每一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显效:症状积分下降大于75%;有效:症状积分下降>25%,但<75%;无效:症状积分下降<25%或进一步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2组样本之间单症状有效率比较用u检验,总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2组慢性胃炎患者症状疗效分析(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下同)。表2  2组慢性胃炎患者总体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饮食不节和脾胃虚弱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而情志所伤、劳逸过度、六淫燥邪所侵,则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饮食不节包括饮食不洁、腐败和细菌污染的食物,都可损伤脾胃,化湿生热,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久治不愈,必成慢病;过饥则脾胃失养,有损胃黏膜屏障;过饱则虽纳而运化不及,胃黏膜受侵。不论是原本体质素虚还是因其它脏腑疾病引起的脾胃虚弱,都会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胃运动功能障碍或胃分泌功能紊乱,发生慢性胃炎。情志所伤,恼怒伤肝,忧思伤脾,伤肝则肝气郁滞,伤脾则脾虚胃弱,肝木克土,而发生肝脾、肝胃不和之证候。劳逸失度,过劳则耗元气,脾胃虚而消化功能低下,且可因脾胃虚而发生气滞血瘀;而过度安逸不劳不动,也可因气滞而血瘀,导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微循环障碍和胃分泌功能紊乱。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因素就是脾胃虚弱,所以基本方要以益气补中、健脾理气为主。
   
  以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为基本方,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为四君子汤健脾化湿利气;陈皮、木香、砂仁和胃降逆;黄芪益气补中;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为小建中汤,温中缓急止痛。随症加减,共奏健脾理气、补中化湿之效。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康胜泰.六味木香胶囊治疗慢性胃炎16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 41(3):174-17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