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结合我自己的一个发明专利《一种互联网实名认证的方法》来教大家如何独立完成一个发明专利。其中,棕色部分为专利文档中的内容。一个完整的发明专利主要包括:《说明书摘要》、《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三大部分。如果说明书摘要和说明书包含附图的,还需要包括《说明书摘要附图》和《说明书附图》两个部分,但如果要图省事,可以在说明书里尽量不要使用到图片或流程图。 一、《说明书摘要》主要是针对说明书发明内容的简要说明,其主要用来给读者一个概要性的说明,相关领域的专家看到说明书后,可以了解其大致的思路。 本发明是一种网络实名认证的方法,主要用于在虚拟的网络中建立值得信赖的用户群体,其方法主要是:将和用户相关的多项认证资料分别让不同的用户进行认证;当用户的多项认证资料均被多个用户确认准确后用户认证通过。其认证资料的一种描述主要为:用户属于某个圈子。使用该方法可以在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中组建一个值得信赖的虚拟网络社会。 我的说明书摘要里提供的信息不是很多,写的也不够好,但从里面可以看到主要的思路:将用户属于某些圈子做为认证资料,圈子内的其他用户参与认证过程,当用户被其他多个用户确认属于某些圈子时,我们就能根据这些真实的圈子关系确定这个用户的真实性。我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是通过圈子融入到复杂的社会中的。 二、《权利要求书》是发明专利具有法律效应的部分,主要将发明内容进行转换所得。其主要格式如:一种……方法,包括……,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所述……,其特征在于……; 【其特征在于】后面的部分为自己发明中的创新部分,或需要法律保护的部分。如果这一部分属于已有的技术,或者没有创造性、实用性等,则会被驳回或者不被授权。 【其特征在于】之前的部分为现有技术部分,把自己的方法写到这一块,则不受法律的保护,到时候吃亏的是自己。 我们要做的是将自己的发明权利最大化,但不要触及已有的方法或专利。我查过现有的专利,包括现有的网站认证方法,都没有跟我的发明相似的部分,有的网站有圈子的使用,却没有将这一过程和认证建立联系。所以,我的方法是一种创新的方法。所有的发明方法部分都可以大胆的写到【其特征在于】之后。当然,我写到“认证资料”的时候有点突兀,没有预先说明一下,自我批评一下。为了扩大包含范围,我把用户属于某个圈子进行了一个抽象,把它当成认证资料的一种形式,这样,如果出现其他的认证资料的形式,也可以落入保护范围之内。在第二项权利要求项再进一步增加保护要点,将用户属于某个圈子作为认证资料时,也列入权利保护的范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一种网络实名认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每个用户附带一个认证状态,新注册用户的认证状态为未认证状态; 用户的每项认证资料附带一个认证变量,设置其初始值为零; 用户的某项认证资料信息被其他用户确认后,其对应的认证变量的值都会改变; 当用户的某项资料信息对应的认证变量达到一定的值时,该项认证资料认证成功; 当用户的多项认证资料认证通过,则用户的认证状态更新为认证通过;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认证资料,其特征在于:它描述为用户属于某个圈子。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圈子,它由用户注册、加入、认证,其特征在于:圈子的认证方法是: 用户加入自己所属的圈子; 统计圈子内认证用户的数量; 当圈子内有多个用户完成了自身的认证过程,则圈子认证通过。 根据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所述,其特征在于:对圈子进行统一详细的分类管理。 根据权利要求4所属,其特征在于:对圈子按照地域进行分类。 根据权利要求4所属,其特征在于:对圈子按照圈子的属性进行分类。 三、《说明书》部分是对权利要求书的解读和依据。权利要求书的部分必须根据说明书内容进行提取,而不能无中生有。所以说明书部分也要认真对待。其中的技术领域,主要将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进行简要说明,便于将发明归类、查阅或管理。技术背景部分,主要叙述现在技术的一些情况,重点说明存在的缺陷或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互联网的实名认证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互联网从出现到如今,各种技术已相当成熟;网络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互联网的触角已经伸向现实生活中来。互联网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们可以更方便的获取所需的信息,让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生活更加方便。不可否认,未来社会和互联网有不可或缺的关系。 但是虚拟的互联网和现实社会的关联性太差,让虚拟个体间缺少基本的信赖,且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任。互联网如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虚拟个体有必要和确定的真实个体建立对应关系。很多互联网站通过实名认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目前这种实名制的认证方法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还是很容易进行虚假认证。而且这种实名制在整个互联网的认证过程中还很难普及。值得庆幸的是,实名认证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好的认证方法能在整个互联网的环境中更加容易操作,也更容易被普遍采用。理论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更优秀的实名认证方法。 发明内容部分,主要说明如何解决目前方法的不足或缺陷,将发明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如果有附图,要结合附图进行说明,这一步比较麻烦,所以我的专利都没有附图。可以认真体会一下我的发明内容,比较散乱,可以从里面看出我当时写专利时的心态不够平静,也可以看出我怎么得出来的发明方法。你很容易就能看明白,因为发明专利本来就不是靠难度取胜的,而是看发明的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具备这些,就可以稳拿证书。我也不知道是否这个专利具备这样的特性,写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怎么说服自己,说服审查人员。这就是我最纠结的地方。 发明内容 现实社会是通过多重的生活圈子和工作圈子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互联网的虚拟用户也可以通过真实社会中的多重生活圈子和工作圈子来组建和真实社会相互关联的网络虚拟社会。如果虚拟网络以用户和圈子之间多重的、复杂的从属关系作为实名认证的基础,就会让认证结果更加可靠。而用户需要做的只是将属于这个圈子的用户进行确认,将不属于该圈子的用户进行指认,自己不能确定是否属于该圈子的用户可以交由圈内的其他人进行确认。 由于圈子是由多个用户组成的,而每个用户又属于多个不同的圈子,所以我们可以将用户是否属于某个圈子作为一项认证资料,让该圈子内的其他用户进行认证确认。当一项认证资料被多个用户确认后,用户的该项认证资料就认证通过。当用户的多项认证资料均认证通过时,用户就通过认证。 根据上述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每个用户的每项认证资料分别带有一个认证值,初始化为0; 2.用户的每项认证资料均被其他相关的用户进行确认,相应的认证值不断增加; 3.当用户的某项认证资料的认证值超过设置的阈值时,该项认证资料就认证通过; 4.当用户的多项认证资料都认证通过时,该用户就认证通过; 根据以上所述,认证资料可以描述为用户属于某个圈子;和此认证资料相关的用户即描述为:圈子内的其他用户。用户需要加入同一个圈子,才能和相关的认证用户建立联系。要让用户方便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添加的圈子,需要对圈子进行管理和分类。认证资料也可以描述为用户的出生日期或生活的城市;和此认证资料相关的用户即描述为:了解用户的亲人或朋友。下面只针对认证资料的第一种描述“用户属于某个圈子”做具体说明,其他的描述可以进行类推。 圈子的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户注册的每个圈子分别带有一个认证值,初始化为0; 2.圈子内每增加一个完成实名认证的用户时,认证值会增加; 3.当圈子的认证值超过设置的阈值时,该圈子就认证通过; 这样,由于圈子内的实名认证的用户是可靠的,圈子的信息就十分可靠了。 圈子的分类方法:通过地域将圈子进行分类,同时根据圈子的属性进一步细化分类。 例如:北京大学按照地域属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根据属性分类属于大学或高校类。 每个用户都可能经历多次圈内其他用户的确认或指认。这样做,是为了确保该用户属于该圈子。用户的认证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由于每个用户有多个圈子,每个圈子又有很多不同的用户,任何用户都难做到协同自己的全部圈子内的全部用户共同作弊。这就保证了最终用户信息是可靠的。而当圈子内拥有足够多的认证用户时,圈子的信息也一定是可靠的了。 整体的步骤如下: 1.每个用户和圈子分别带有一个认证标志,新注册的用户和圈子均需要认证; 2.用户寻找属于自己的圈子,如果圈子已经存在,用户可以直接加入圈子;如果圈子还不存在,用户可以先注册圈子,并加入圈子; 3.用户加入圈子后,给用户增加一个对应的认证标记值,初始化为0; 4.圈子内的其他用户可以对该用户进行确认,指出该用户属于该圈子或者不属于该圈子; 5.当用户被其他用户确认属于某个圈子时,该用户的认证标记值会增大;当用户被其他用户确认不属于某个圈子时,该用户的认证标记值会减小。 6.当用户的某个认证标记值达到或超过预设的阈值时,该用户属于该圈子就被完全确认。 7.当用户在多个圈子内都被其他用户完全确认时,该用户就属于认证用户。 8.当圈子内拥有足够多个认证用户时,该圈子认证通过。 实施方案部分,主要说明自己的发明在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方法或步骤,可以写多个,但至少必须写一个。写好这一块可以更好的指导别人使用你的专利,也可以让别人更加清晰的看到这个专利的实施效果。我在这一块都没有太多的耐心完成,我力求简单。所以,写的垃圾,不过应该没有多大关系。 具体实现方案 假设情况满足如下条件:用户U0注册时,他的交际圈中已经注册的用户包括{U1—U13},他们分别属于用户A的四个具体的社交圈{Q0--Q3}。具体为:{U1、U2、U3、U4}属于社交圈Q0;{U5、U6、U7、U8}属于社交圈Q1;{U9、U10、U11、U12}属于社交圈Q2;{U13}属于社交圈Q3;假设用户U0进行注册时,Q0已经认证成功、Q1包括2个认证用户、Q2包括1个认证用户、Q3还没有注册;用户U13还没有加入Q3;认证资料的认证阈值为4,用户认证的阈值为3,圈子认证的阈值为3。 则具体的方案如下: 用户U0注册账号,其认证状态为未认证。 用户U0查找自己所属的圈子{Q0--Q3}:由于Q0、Q1、Q2都已经注册,用户找到后直接加入到圈子Q0、Q1、Q2中;对应认证资料的认证值分别为V0、V1、V2,初始值为0;而Q3由于还没有注册,所以用户没有找到。 用户自己建立圈子Q3,并加入Q3;对应的认证值为V3,初始值为0。 用户{U1、U2、U3、U4}都确认用户U0确实属于圈子Q0,则V0的值增加到4;由于V0达到用户认证的阈值4,所以“用户U0属于圈子Q0”这项认证资料认证通过; 用户{U5、U6、U7、U8}都确认用户U0确实属于圈子Q1,则V1的值增加到4;由于V1达到用户认证的阈值4,所以“用户U0属于圈子Q1”这项认证资料认证通过; 用户{U9、U10、U11、U12}都确认用户U0确实属于圈子Q2,则V2的值增加到4;由于V2达到用户认证的阈值4,所以“用户U0属于圈子Q2”这项认证资料认证通过; 由于用户有3个认证项认证通过,达到用户认证的阈值3,所以用户U0认证通过。 圈子{Q0—Q3}的认证用户都增加了一个用户U0;Q0本来就已经认证通过;Q1的认证用户更新为3,达到圈子认证阈值,所以Q1认证通过;Q2的认证用户更新为2,小于圈子的认证阈值,所以Q2仍然没有认证通过;Q3的认证用户更新为1,也没有认证通过。 当用户U13加入圈子Q3时,确认用户U0确实属于圈子Q3,则V3的值增加到1;由于还没有达到用户认证的阈值4,所以“用户U0属于圈子Q3”这项认证资料认证还有待进一步认证; 其实,这一部分是完全有必要画图的,我也不知道这样写以后会不会遇到麻烦。不过叙述过程中要很罗嗦的跟附图进行一一对应的讲解,而且有些图标我画不出来,索性全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