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说苏州博物馆藏清代状元扇

 苏迷 2013-05-03

孙迎庆

    清代每一科金榜状元按当时文苑中所形成的风气,流行写若干把扇面用来馈赠亲友,以表现自己的博学多才和显贵。从新科状元的角度来看,书画扇只需略事挥洒,并不糜费什么,但在状元的亲朋好友们看来则颇感荣耀。不难想象,状元及第,独占鳌头,不仅可以光宗耀祖,显亲扬名,而且故里桑梓的亲友也会以此为莫大的光荣。若能得到状元墨宝,更为荣耀至极,所以状元写扇在当时是十分流行和普及的事情。

    苏州博物馆藏有清代72 把状元扇,源自当年吴湖帆积20 年之功的私人收藏。吴湖帆(1894-1968),苏州人,自名翼燕,字遹骏。说到他的藏品,大有来头,一是祖父旧藏,其祖父吴大澂是鼎鼎大名的晚清金石书画名家,精鉴别,喜收藏;二是夫人潘静淑的家藏;三是外祖父沈树镛的收藏。以上三家所藏精品最后大都归为吴湖帆夫妇,藏品可谓蔚为大观。而清代状元扇的收藏则是吴湖帆最著名的特色收藏之一,其别具慧眼,或以重金购之,或以家藏换之,或好友相赠,还有部分来自祖父吴大澂家藏所有。在《吴湖帆日记》中我们还能找到原始记录:1937 年1 月19 日,陈巨来、王季迁来,巨来贻我状元吴鲁书扇;8 月13日,陆一飞偕陶贞甫自常熟来,前日送余状元扇者。1938 年12 月29 日,李拔可赠王以衔、林鸿年状元扇二;曹友卿赠陈冕状元扇一把;钱镜塘赠黄思永状元扇一;冯超然代购孙家鼐状元扇一;程云岑来,云有王式丹、梁国治状元二扇,可取来。1939 年2 月23 日,孙伯渊赠余陆肯堂殿撰书扇。

    状元是延续千余年的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物,身为状元,大多是诗、文、书、画的高手,虽然他们在书写上都要练就钦定的“馆阁体”,但是由于乾嘉时期以来,金石学大兴,状元中以扎实的书法功底写出个人风格而名垂中国书法史的也不在少数。清代书法脉络可以用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的话来概括:“国朝书法,凡有四变。康雍之世,专仿香光;乾隆之代,竞讲子昂;率更贵盛于嘉道之间;北碑萌芽于咸同之际。”苏州博物馆所藏状元扇是有清一代书法流变的体现,真草隶篆,不拘一格,流派纷呈,风格各异,为清代书法发展史提供了清晰可见的历史凭证,其藏品精致程度亦独步书界。

    吴湖帆把收集的状元扇统一装订成册页,再精心选择和鉴定,附以考释、题跋成册,统一装裱,在每一张册页的右上方均题有吴湖帆对作者的生平介绍,并钤上“吴湖帆”“梅景书屋”“吴氏梅景书屋图书印”等印章。1959 年10月,苏州博物馆筹备之际,向社会各界征集文物,吴湖帆把这批扇面捐献给苏州文管会,成为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不仅有特色而且成系列的藏品,实属珍品,特别是以下诸位状元所书之扇尤为珍贵。

    清代第一科状元傅以渐行草书七言诗金面扇与最末一科状元刘春霖楷书七言诗扇,两位状元一首一尾及第前后相距两个半世纪,书扇归于一处,实为难能。傅以渐(1609-1665),字子磐,号星岩,山东聊城人,顺治三年(1646 年)丙戌科状元。傅以渐书法有很高的造诣,字体遒劲有力,挥洒自如,长驰短击,恣肆纵横,放达中仍不失矩度。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宁人,光绪三十年(1904 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的书法承袭唐代楷书风格,主要以虞世南、欧阳询为宗,字体结构规整稳妥但并不刻板,用笔精健含蓄,墨气和润,颇具疏朗和谐的形式美和清静的韵致。

    状元几年才一个,天下门户万千家,一门两状元在科举时代同样是极为罕见的事情。清代苏州府就有两对祖孙状元,他们是陆肯堂与玄孙陆润庠,夺魁相距189 年;彭定求与长孙彭启丰,夺魁相距51 年。还有两对叔侄状元,他们是吴县吴廷琛与侄吴钟骏,夺魁相距30年;常熟翁同龢与胞侄翁增源,夺魁相距仅7 年。

    陆肯堂(1650-1696),字邃升,又字澹成,江苏长洲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状元。陆肯堂自幼颖敏好学,有耳目所接一过不复忘的出众记忆力,在康熙乙丑科礼部会考时考中会元,殿试时又考中状元,即所谓“会状联元”。康熙皇帝对他的才华极为欣赏,曾在大臣面前多次夸奖他人品学问兼优。陆润庠(1841-1915),字云洒,别号固叟,江苏元和人。同治十三年(1874 年)一举夺魁,成为清朝第101 名状元,也是苏州的末代状元。陆润庠的行书运笔婉丽劲健,庄妍流美,有平稳舒缓之韵味;楷书笔圆体方,外柔内刚,一股儒雅之气。

    彭定求(1645-1719),字勤止,号访濂,江苏长洲人。康熙十五年丙辰科状元。在殿试时,他的卷子被读卷大臣列为第三名,康熙帝觉得彭定求文采很不错,便问读卷大臣为什么把他置于第三名。读卷大臣说他的楷书不及前二名,康熙帝龙颜不悦,道:“会元的卷子有劝勉朕的意思,很不错。”就这样康熙帝把彭定求的卷子拔为第一。彭定求在翰林院前后不过4 年,康熙四十四年皇上南巡至苏州,因爱其文采出众,又命他到扬州书局担任总裁编撰《全唐诗》。彭启丰(1701-1784),字翰文,号芝庭,江苏长洲人。雍正五年(1727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彭启丰工书法,善绘画,又能诗文,著有《芝庭诗文集》。所作山水有倪云林、黄公望笔致,书法则学祖父,善书瘦金体。

    吴廷琛(1773-1844),字震南,号棣华,江苏元和人。嘉庆七年(1801 年)连中会试、殿试第一,嘉庆帝称“双元独冠三吴彦”,并特地为此赋诗,赞扬他在科举中取得的成绩,他也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连中二元”的状元郎。吴廷琛54 岁辞官回乡,出任苏州正谊书院掌院,一心教学20 余年。吴钟骏(1799-1853),字晴芳,江苏吴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 年)壬辰科状元,官至礼部右侍郎。吴钟骏生平无他嗜好,唯喜爱藏书,要是遇到好书时常借来抄录,其书法法度谨严,端庄遒劲,追求方正齐平,颇具观赏价值。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 年)考中状元。翁同龢书法早年学董、米,中年以后学颜鲁公,又师从时人钱沣,纵横跌宕,为世所重。翁曾源(1834-1887),字仲渊,江苏常熟人,同治二年癸亥科状元。常熟在清代一共出了6 位状元,翁曾源是最晚的一位,现在翁同龢故居内仍高悬翁曾源那块“状元及第”的金匾。翁家一门都擅书法,功底深厚,颇具声名,形成了一个翁氏书法群体。

    苏州博物馆这批状元扇中有两幅行草书扇面为“连中三元”的状元所作,其一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辛丑科状元苏州钱棨,另一位是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状元广西临桂陈继昌。钱棨(1734-1799),字振威,号湘舲。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两年后进京会试,中第一名会元;同年在殿试中,因才华横溢又夺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自隋唐创设的科举制,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被废除,一共沿用了1300 多年,而史料上确切记载“连中三元”的只有14 人。钱棨善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又学“二王”,书体秀逸滋润,沉着严谨而不失雄健,运笔流畅,毫无“馆阁”之气。陈继昌(1791-1849),字哲臣,号莲史。自幼博览群书,勤奋苦读,嘉庆十八年参加广西癸酉科乡试,得中解元,嘉庆二十五年礼部会试再夺会元,之后抱病参加殿试高中状元,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状元。陈继昌书法清丽劲秀,特别是他的楷书,功力极好。

    馆藏状元扇中还有两幅合作书扇,一幅是乾隆元年丙辰科状元浙江金德瑛与乾隆四年己未科状元广东庄有恭及雍正八年进士嵇璜合写的行书金面扇,另一幅是有鲁斋上款集五状元书法于一扇,他们是潘世恩、吴其濬、朱昌颐、林鸿年、钮福保五人。这五科状元“魁星高照,喜跃龙门”的时间,前后相距达45 年之久。书扇之时,老状元潘世恩已寿登耄耋,新科状元钮福保尚正当华年,五魁一堂,少长咸集,金面小扇,同留墨宝,堪称空前绝后。吴其濬书法远学米芾,近法梁山舟,欹侧多姿,初显倜傥;朱昌颐则能由欧而虞,稍见开张,规矩而不掩其情;林鸿年书法纯学欧阳询,循规蹈矩而终见笔,所谓具体而微;钮福保学欧而颜,端严壮重,棱角耸峙,所谓过犹不及,因其刻板近滞;潘世恩书为五人之冠,学颜而能得其形神,宽而约、博而和,侃侃如君子临朝、谦谦如学士面圣,清仪自远,风规独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