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认证推进 职能:当前为满足顾客或市场的要求,企业需要通过各类认证,有针对产品的,也有针对企业管理的。企业应有明确规则管理各类认证活动,使认证过程既满足审核要求,也能切实提高企业在认证范围内的管理或执行成效。
认证推进包含十个管理细节及要点,分别是: 认证需求分析:需求无论来自企业自身、顾客或市场、甚至政府等,企业都需通过固定的方式或程序,分析自身对认证的要求和建立预期目标。需求分析无论主动或被动,都应考虑仅仅为通过认证审核,或者借此机会提升管理水平。产品认证也是通过体系来实现。应规定需求分析程序和目标。 认证调查:对于即将采用的认证项目,无论国内外的产品认证,或体系认证,都应先安排专门岗位,搜寻相关信息和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认证前调查分析,为筛选服务供应商和安排预算提供依据。 供应商伙伴筛选:认证服务供应商伙伴的筛选,应设定一套程序及考评措施,甚至包括部分测评指标,以确保所选择供应商伙伴能满足认证目标要求,而不单单考虑帮助企业通过认证审核的可能性。 认证准备工作:确定需要建立的认证体系,在展开体系搭建和项目开展前,应做好沟通与培训、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数据和运营指标信息收集和整理,这些工作将为后续项目开展的效率和质量打好基础。 认证项目管理:认证项目是从项目计划开始,到审核结束的一个过程。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管理的特点,可以参考企业信息化中有关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至少在计划、执行力、考评指标和沟通等方面有规定。 审核后措施:认证项目审核后,就进入体系持续改进、及与企业运营结合的体系维护阶段,为确保认证所建立的保证体系,持续有效展开并促进相关管理提升,应设立认证项目审核结束后的持续推进措施。 文件融合管理:认证项目表现方式之一是建立系统的管理文件,无论产品或体系认证,固化的文件要求是体系运行的基础。企业应避免认证项目产生的文件,与企业管理文件分离的现象如何加强管理。 认证维护:企业应针对不同的认证项目,指定具体的岗位负责认证审核后的推进与维护。认证维护的要求,应从文件体系的持续改进、运行指标的考核优化、定期的体系运行数据分析等角度加以规定。 项目检查:为判断认证系统的运行状态,企业应考虑定期的评审与检查,以了解各部门各岗位对认证要求的职责履行情况,评审的范围应包含体系改进、问题统计分析、认证目标达成状态、职责履行等内容。 能力总结与提升:定期总结各类认证的运行与推进,可促使认证体系间的融合、认证所搭建的管理体系与日常管理工作的融合,能力的提升将促使后续认证的导入,变得更有成效及投入产出绩效最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