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三毒:砒霜·水银·鸩酒

 木柳书屋 2013-05-04

 

动态山水图片 - haihai - zhangfenghai123hai的博客

《水浒》三毒:

           砒霜·水银·鸩酒

 
2013-03-08 10:40:59 
来源:大众网    
(转自光明网)
 
 
 砒霜·水银·鸩酒是《水浒传》中写到的三种毒药。分别写在书中的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及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中。
  第二十五回书中写到:武大郎在郓哥的帮助下,捉住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奸情。不幸的是在捉奸的过程中,武大郎被西门庆踢伤了心窝,一病五日。要汤没汤,要水无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在这个时候,王婆设了一条毒计,用砒霜毒死武大郎。于是王婆设计、西门庆出药、潘金莲下手毒杀武大郎的故事就发生了。砒霜中毒的情景,王婆说了一遍,书中又描写了一次,是“他若毒药转时,必然肠胃迸断,大叫一声,你却把被只一盖,都不要人听得。预先烧下一锅汤,煮着一条抹布。他若毒发时,必然七窍内流血,口唇上有牙齿咬的痕迹。等等。砒霜既是三氧化二砷,为白色粉末,因易溶于水,故潘金莲把它放入治心痛的汤药里。据医药书籍记载:口服5—60毫克即可中毒,60毫克以上便可使人致死。西门庆是药铺老板,用药多少可致人死亡,他是知道的。潘金莲的用量肯定是大大超过60毫克,所以武大郎喝下后即刻身亡。但临床反映,大剂量的砒霜中毒,只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发生四肢疼痛性痉挛、意识模糊、昏迷而死。不会出现《水浒传》里所说的“肠胃迸断”、“七窍流血”的症状。武大郎死时的惨状,笔者认为:一是砒霜中毒,二是因武大郎喝下毒药后,潘金莲怕其大叫惊动四邻,露出破绽,便“扯过两床被来没头没脸只顾盖”,使武大郎窒息而死。这里可以看出,《水浒传》的作者只知砒霜的毒性,而对中毒的临床反映却不甚了解了。
  水银中毒和鸩酒中毒,都出现在第一百二十回。宋江兄弟征剿方腊后,战死大半,幸存者虽授官就任,蔡京、高俅等奸佞还是不肯放过。诬告卢俊义招兵买马、蓄意造反,招至京师“安抚”,吃下奸佞放了水银的御膳御酒后不久,便“觉道腰肾疼痛,动举不得”,最后落水身亡。卢俊义死后,奸佞们怕宋江心内疑惑,别生他事,便以皇帝的名义,送给宋江两樽“御酒”。宋江喝下一樽,知道这是毒酒,担心李逵知道此事,“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连夜差人去润州把李逵叫来。宋江亲自下手,哄骗李逵喝下鸩酒。不久,毒性发作,宋江、李逵双双死于皇帝“恩赐的毒酒”之下。水银即汞,是易流动、呈银白色的液态金属。汞中毒确如《水浒传》所言,腰肾疼痛,慢性中毒而死。这是因为从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汞,主要是通过肾脏和胃肠道排泄。因汞的比重是三比三点五,故积累在肾脏最多,以至引起坏死性肾病,最后因血钾过高而引起心律紊乱,常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这里还要强调几句,汞有金属汞和非金属汞的有机汞和无机汞之分。金属汞即上面所说的呈银白色的液态金属。这种汞,它既不溶于水及醇、醚等有机溶剂,也不溶于稀酸和盐酸。所以卢俊义中毒的水银决非此类,再说金属汞也不会中毒。《水浒传》中所说的水银中毒,那肯定是指非金属的有机汞或无机汞。这非金属的汞又是怎么加工处理成毒物,又怎么渗入御膳御酒之中,就不得而知了。
  鸩酒据说是用鸩的羽毛泡酒制成的。鸩是传说中的一种毒鸟。在当今鸟类学专著中尚未有此鸟之记载,但在我国古籍中却是言之凿凿。古书云:鸩的雄鸟叫“运日”,雌鸟叫“阴谐”。药物学家陶弘景说,古代“鸩状如孔雀,五色杂斑,高大,黑颈赤啄,食蛇,人误食其肉立死……昔人用鸩毛为毒酒”。《朝野佥载》一书中也云:“鸩鸟饮水处……百虫服之立死”,可见其毒性之大。《水浒传》等古代文艺作品中,常用鸩酒毒人之事,可能与这些记载有关。
 
引用 精美问候图片 /引用  - 魂断蓝桥 - HuenDuanLanQiao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