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风粉刺门主论申斗垣曰∶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热血凝结而成。(《启玄》) 粉刺即粉疵。乃肺热而风吹之,多成此疵,虽无关人累,然书生娇女,各多此病,亦欠丰致。治以灭瘢丹为之添容。(《秘录》) 冯鲁瞻曰∶肺风,是鼻生紫赤刺、瘾疹。(《锦囊》) 陈实功曰∶肺风属肺热,粉刺、酒 鼻、酒刺,属脾经,此四名同类,皆由血热郁滞不散。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经所谓有诸内形诸外,当分受于何经以治之。(《正宗》) 又曰∶酒刺俗名谷嘴疮。 又曰∶面上酒刺并酒 ,切忌手搔手挤,只用无灰好盐炒过,如痒,即将炒盐擦之;如出血出水,即将盐按在伤处立止。久即除根。
肺风粉刺门主方面上粉刺(《肘后方》) 捣菟丝子绞取汁涂之。 灭瘢丹(岐天师) 轻粉 白附子 黄芩(微火略炒) 白芷 防风(各等分、研细末) 蜜丸。于每日洗面之时多擦数次,临睡之时又重洗面擦之,不须三日,自然消灭瘢矣。 肺风、粉刺、酒 鼻、鼻头肿、面赤 杏仁(二十粒,去皮,瓦上焙,勿焦) 油核桃(二枚连皮,瓦上焙,勿焦) 大枫肉(三粒) 水银(三分,唾津在手掌心内研成黑水) 共研匀搽之,二三次即愈。 面部鼻脸生疮赤风粉刺神方(《准绳》) 生硫黄 白芷 栝蒌仁 腻粉(各五分) 蝉蜕(洗) 芫青(去翅、足) 全蝎(各七枚) 上研细听用。以麻油、黄蜡火熬化,离火入药在内,每用少许涂面上,勿沾眼内。 清肺散 治谷嘴疮。 连翘 川芎 白芷 黄连 苦参 荆芥 山栀 黄芩 贝母 桑白皮(各一钱) 河水煎服。 面上酒刺 枯矾(一两) 白附子 硫黄(各二钱) 研细末。临晚以唾津调搽,朝上洗去。 肺风、酒刺、赤鼻 大枫子仁 木鳖子仁 轻粉(各等分) 研细,夜以唾津调涂。 酒刺、粉刺、面生 黠、小疮,并能去垢润肌 皂角(三斤) 桃花瓣(一升) 升麻(八两) 楮实子(五两) 白芷 天花粉 绿豆 白芨(各一两) 砂仁 白丁香 甘松(各五钱) 三柰(三钱) 共为细末,糯米饭捣丸或加肥皂肉捣丸。洗面时擦之。如擦下部,换用炼蜜捣成团擦洗。 满脸肺风、酒刺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杭粉(各三钱) 花椒(五分) 胶枣(一枚) 白果(三枚) 共研细为丸。清晨洗脸时擦。 酒刺 榧子肉(一千个) 甘菊花(二两) 水酒各一碗同煮干,再用微火烘脆。每日嚼食,食完自愈。 颠倒散 研末,凉水调敷。 肺风疮 无灰酒于砂钵内,磨鹿角 尖浓汁敷。
面游风毒门主论王肯堂曰∶面游风毒,此积热在内,或多食辛辣浓味,或服金石刚剂太过,以致热壅上焦,气血沸腾而作,属足阳明胃经。初觉微痒如虫蚁行,搔损则成疮,痛楚难经。(《准绳》) 《心法》曰∶此症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细如鱼鳞,次后极痒;抓破湿热盛者津黄水,风燥盛者津血,痛楚难堪。皆由平素血燥,过食辛辣浓味,以致阳明胃经湿热受风而成。痒甚者、宜消风散痛,甚者宜服黄连消毒饮,外搽摩风膏。 面游风毒(图缺)
面游风毒门主方摩风膏 麻黄(五钱) 白檀香 白芨 当归身(各一钱) 升麻 防风(各二钱) 羌活(一两) 香油五两浸五日,文火熬黄去渣,加黄蜡五钱,熔化绢滤冷涂。
粉花疮门主论澄曰∶粉花疮多生于室女,火浮于上,面生粟累,或痛或痒,旋灭旋起。亦有妇女好搽铅粉,铅毒所致。兼有欲后汗出,迎风挥扇而生。
粉花疮门主方妇女面上粉花疮 铅粉(五钱) 轻粉(五分) 枯矾(三分) 研匀,菜油调稠涂磁碗底内,外用蕲艾一两,放炭火上烧烟熏碗内,待艾尽为度,覆地上出火毒。逐早搽面上,疮自愈。 验方 上净桶出恭时,用粗纸先从脸往下一揩,再揩恭,随手掷净桶内,数次自消。 又方 干荷叶揉碎,每用五分,每日冲滚汤服之,久服之自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