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石家街11号
 高桥石家街69弄4号灵恩堂,建于1933年
灵恩堂位于高桥镇石家街,灵恩堂约有一百年的历史,最初租用民房进行宗教活动。1930年,由浦西鸿德堂出资购买土地,建造教堂(即今址)。1985年正式开放,1998年重建新堂。
高桥石家街69弄4号灵恩堂耶稣教堂
 高桥季景北路街景
 高桥季景北路714弄11号蔡啸松旧居,建于清末
 高桥季景北路714弄11号蔡啸松旧居,建于清末
北街714弄11号是蔡啸松民宅,清代末年建造的徽派风格浓郁的宅院。由安徽工匠营造,青砖灰墙马头风火墙屋顶,原来是三开间三进二层宅院,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仪门原有精致的砖雕,匾额上刻有“睢麟应化” 四个隶书大字,落款清光绪三十四年立,可惜仪门砖雕和字样均已消失,仅存轮廓。幸运的是围合天井的三面二层楼房的栏杆及腰线还保留着精致的木雕,面积之大,保存之完好,在上海地区很稀有。它仿佛是木雕展示画廊,到了髙桥不看蔡宅木雕是一大遗憾。蔡啸松是贩米起家,原在上海老北门开设恒盛米店,后来在北京西路又开鼎盛米店。米从安徽芜湖收购后贩运上海销售,在芜湖设有米行,是高桥米商首富。他发迹后耗资4000余两,历时十三年才打造了这个安乐窝。
高桥季景北路730~734号陆关生旧居,建于1936年
 高桥季景北路782弄1~5号北街中药店煎药工场旧址,建于清代
 高桥季景北路782弄1号民居,建于清代
 高桥北街196号恭寿堂,建于清咸丰年间
北街196号恭寿堂,围墙约有9米高,建造如此高的围墙有防火墙功能,在上海地区很少見。原屋主人是高桥乡乡董孙叔馨和工商界人士孙才干兄弟俩,孙家是夲地官吏,孙才干开始在镇上公泰典当行当经理,后来开办往返于高桥和上海之间浦江航线的同济轮船公司,有2艘火轮毎天来回对航。孙宅是高桥现存老房子里年代最久的一批,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工程浩大,施工建造长达十年。楼下中间大厅为恭寿堂,两侧为接待宾客、用膳和读书房,现还保存着三进房屋。恭寿堂是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用料讲究,至今在廊檐上还保存着弯椽船形顶和精美木雕的掛落及木雕花篮。天井有150平方米,被誉为高桥第一大天井。
高桥中学内。
高桥中学坐落于八百年古镇高桥,由杜月笙先生创办。学校与外高桥保税区毗邻,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老学校(创始于1911年),抗战胜利后,杜月笙提请上海市教育局,于1946年3月10日正式成立“上海市高桥中学”。高桥北街因辟路建桥,由小街变成大马路,高桥中学对面的店铺毗连成市,都是单层旧房子改建的小店铺,貌不其样,初到高桥北街的人一不留意就走过了。沿街店铺间隙仅有2公尺的夾弄,墙上钉着弄牌,走过仅有两人平肩的夾弄,眼睛突然一亮,真是别有洞天啊!竟然大户人家躲藏在深处。所以。到了高桥不要忽略每条小弄堂,酒香不怕巷子深,精致老宅在深处。
高桥北街257号沈氏民居前店后房,建于清代距今120年
 高桥北街264号益氏民居,建于民国初年
 高桥北街291~93号朱氏民居,建于解放前夕,有“紫气东来”字样
 高桥北街295~97号翁氏民居,建于清代
 高桥北街286~298号民居,建于1910年
 高桥北街338~340号民居
 高桥北街353号黄氏民居,建于清代
 高桥欧高路51号朱氏民居,建于民国
 杜月笙高桥老家成了军事(空军)管制区
杜月笙(1888-1951年)上海浦东高桥杜家宅人。四岁以前,母父相继去世,先后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十四岁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不久被开除,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后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陈世昌在青帮中属“通”字辈,杜月笙按序排在“悟”字辈。由于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笙获得机会进入黄金荣公馆。并由佣差上升为鸦片提运。1925年7月成立“三鑫公司”,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4月11日晚,他设计骗杀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随后又指使流氓镇压工人纠察队。1929年任公董局华董。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银行业务颇为兴旺。1932年杜月笙组织恒社, 1933年2月25日举行开幕典礼。自任名誉理事长。1934年任地方协会会长。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8月又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他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赠送给八路军使用。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于1937年11月迁居香港。在香港他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上海党政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情报、策划暗杀汉奸等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门徒协助军统特务刀劈了大汉奸、伪上海市长傅筷庵。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杜月笙迁居重庆,建立恒社总社。抗战胜利以后,杜月笙于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1946年12月上海参议会选举议长,虽然以最高票当选议长,但因国民党不那么支持他,他当选后马上辞职。1948年蒋介石派蒋经国到上海实行市值改革,发行金圆券。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没有完全照办,被蒋经国以投机倒把罪逮捕,后被判了六个月的徒刑。经过此事,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势已去。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连获大胜,上海解放指日可待。5月1日,杜月笙携家仓惶逃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遗体由家属于1952年10月迁葬于台北汐止大尖山下,墓地有蒋介石题字“义节聿昭”。
保护完好的杜氏藏书楼(杜氏祠堂),杨高北路2856号
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乡买地五十亩,大兴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举行家祀落成典礼和“奉主入祠”典礼。1931年7月出资在高桥镇创办时疫医院,设病床8张。同年10月改称济群医院。1935年,济群医院迁往高东杜家祠堂左侧平房,床位扩充到40张,有医护员工14人。1937年8月抗战爆发后医院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后的济群医院改名为上海市第七医院。1949年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该院,并从杜家祠堂迁高桥镇。杜利用杜家祠堂的房子创建了“正始小学”,招收当地子弟上学,还在浦东中学担任了相当长时间的董事长。1946年他参与创建了高桥中学,并资助创办了其他学校。1930年,杜月笙出资修建了一条起自高桥王新街,往东南方向直通高东陆家堰杜家祠堂的道路,取名为杜高路。道路全长5里余,宽6尺多,修成后大大方便了当地的居民的出行。
藏书楼前厅
1928年3月,杜月笙参与集资在浦东杨思镇(现为三林镇)创办了浦东的第一家银行—浦东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为浦东银行),该行在浦西市区设有分行。1931年总行从杨思桥迁至泗泾路1号,杜开始任银行董事长,先后增设赖义渡(民间又叫“烂泥渡”)、周家渡、周浦镇(属南汇县)等分行。1931年8月经杜月笙、黄炎培、穆藕初、王一亭等上海滩社会名流酝酿,于1932年1月成立浦东同乡会。入会者近2万。1932年杜就任浦东同乡会理事长后,在延安路买下地皮一块。于1936年建成了上海滩上少有、高八层的同乡会会馆—浦东大厦。“七·七”事变后,浦东同乡会领袖杜月笙、黄炎培、穆藕初担任了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执委,杜月笙和黄炎培还被推为主席团成员,成为抗敌后援会主要人物。
藏书楼楼梯
1937年上海沦陷后,杜月笙秘密撤离上海,但杜公馆总管万墨林(浦东高东人,浦东同乡会理事,其母为杜月笙姑母)留守上海,万在杜月笙的领导下搜集情报、转运物质、协助军统惩恶除奸。在协助新四军建立的数条地下交通线(电影中称“51号兵战”)中,有一条建在杜月笙、万墨林的家乡高桥、高东地区,通过这条交通线为新四军安全运送了大量军用物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桥地区“51号兵站”的“小老大”中就有王申甫、赵树华、徐家善三位贡献突出的党外人士 ,其中王申甫至今身体健康,与家人欢度幸福的晚年。

新区陆家堰的杜家祠堂,建于1930年,祠堂规模宏伟,设有藏书楼、医院、学校和花园。现位于浦东新区高桥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是由祠堂慈善医院延承的。杜家祠堂是五开间三进,第二进为正厅,第三进则为供奉杜氏列宗“神主”牌位之所,用作客厅、藏书楼和学塾,还有一栋传统风格的家庙。近代史上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杨度担任了落成典礼委员会的秘书。章炳麟(太炎)为杜月笙写《高桥杜氏祠堂记》。杜家祠堂于1931年5月竣工,杜月笙定于1931年6月10日举行杜祠落成典礼。几万人的仪仗队由六个大队组成,国民党政要送的牌匾,排成长长的队伍,以蒋介石送的《孝思不匮》最为显眼。由陆海军、公安局西乐队等组成的大乐队奏乐,要塞司令部在附近鸣礼炮21响。首先由杨虎以国民政府中将参军身份代表国民政府和主席蒋介石道贺。公祭典礼由吴铁城、刘志陆、宋子文的代表以及孔祥熙、何应钦的代表致祭,杜月笙率子在旁答礼。现在是空军防空某部的驻地,一般想进入观看确是件难事。
《杜宅》牌匾,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颁发
杜月笙曾住敏体尼荫路钧福里(西藏南路122弄,今拆),后迁华格臬路(今黄浦区宁海西路)216号,常住辣斐德路辣斐坊(今复兴中路553弄)16号,抗战初与抗战胜利后居茂名公寓(今锦江饭店中楼)。以枪烟土起家,为黄金荣策划受倚重。黄退休后,其势力膨胀,门徒数万,组有恒社。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出走香港。蒋介石为防止他投向人民,多次派人游说他赴台,杜以染病推拒。后蒋发现杜欲回大陆,布置特工潜入香港欲以暗杀,杜因惊惧而中风。1951年8月16日杜弥留之际对妻子说:“把我的尸骨带回上海,葬在浦东高桥老家。”希望叶落归根。长期生活在帮会中的杜月笙,形成了“三碗面”的处世特点,讲究“情面、场面、体面”。
杜月笙一生共名媒正娶了五位太太:大太太名沈月英,苏州人,没有生育。她领养一个儿子,名杜维潘,虽是养子,但此子进门后,杜月笙事事顺利,所以爱得胜过己出。后大太太因与表哥通奸被杜幽禁十年。二太太陈帼英,上海人,原是舞女,后跳舞结识杜并嫁给杜,共生育三个儿子,即维桓,维翰,维宁。三太太孙佩豪,苏州人,筱桂荪外甥女,十六岁嫁给杜。生育两个儿子,即维屏、维亲。四太太姚玉兰,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父亲为著名京剧丑角“七盏灯”,姚玉兰与母亲小兰英,妹妹姚玉英在上海演出时被杜看中,姐妹同一晚被杜强占,后一个星期后姚玉英病死,姚玉兰生育二子和二女,即维善、维嵩和美如、美霞。五太太孟小冬,北京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姚玉兰师姐,先前曾经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段爱情为世人赞叹。后随杜月笙在1949年逃往香港后,与其结婚,孟小冬的脸上也现出了笑容。毕竟他们有了女儿杜美娟。
高桥富特中路55号誯德会所
 高桥誯德会所大门
吴家祠堂(现名誯德会所),居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之中,建造于1933年,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出资人为当地居民吴炳生及其五位儿子,吴氏五儿经营建筑,业绩辉煌,乃建吴家之堂以光宗耀祖,时堂名“誯德堂”,与临近的大亨杜月笙的杜家之堂、商贾钟惠山的钟家之堂各显一方。解放后,誯德堂长作军房而幸免战火洗劫,风骨依然。
高桥誯德会所内门
吴家祠堂位于富特中路55号,建筑面积1441平方米,为三进式四合院院落,共有房屋38间。纵轴线上有门楼、客厅、中厅、正房、孝堂。横轴线上左右厢房对称。誯德会所位于外高桥保税区中心位置,是20世纪初期江南典型建筑,现经精心修葺,已成为区内企业沙龙、展示、会务的典雅会所。
高桥誯德会所大门紧闭
吴炳生(1852-1936年)高桥印家宅人,长子吴翰洲经人介绍进了高桥人钟惠山开的钟惠记营造厂。吴翰洲从小读了多年书,文化水平较高,因而做了账房,以后又相继把四个弟弟带入了钟惠记,各自独当一面。自此吴家就兴盛起来了。1932年左右,钟惠记营造厂老板钟惠山故世。把钟惠记营造厂交与吴氏五兄弟经营并改名为惠记兴营造厂,继续从事房地产建筑行业。吴家富裕了就决定造吴家祠堂。1932年开始施工,选料讲究,设计精巧,施工质量不能容疵纳拙。吴家祠堂虽不大,但造得十分精巧,至今基石不走,门窗紧密,墙面无裂,相当完好。1933年春,吴家祠堂终于落成。年已80开外的吴炳生在鞭炮声中,高高兴兴地步入祠堂。 当时的市长吴铁城,送了匾额挂在大厅正中;两边是黄金荣、杜月笙的匾额。陆连魁、虞洽卿、张啸林等也各自送了匾额。这些匾额都用金箔贴字,金粉打底,使用黄金1公斤左右。午餐盛宴后,便有戏班演戏,晚上才送回市区。解放后,吴家祠堂有两三年的时间用于高桥失业工人学习班,也曾用作农村扫盲学习班。此后几十年内吴家祠堂一直作为部队营房,属于军事禁地,直到被外高桥保税区三联发展有限公司征地使用。吴家祠堂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优秀建筑。这种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向西方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状态,只有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目前,这类由建筑名家亲自为自家监造的优秀建筑已为数不多,因而极具历史价值。
高桥庭安路兰谷路的大雄宝殿
高桥庭安路兰谷路的大雄宝殿
 高桥烈士陵园
高桥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位于浦东新区高桥镇北,占地23946平方米,安葬着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1525名烈士。1995年3月,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同年9月被民政部授予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陵园坐西向东,其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250米的中央主轴线上,大门、“八一”雕塑、纪念广场、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依次坐落其中。园门右侧红色大理石墙壁上,镶嵌着吴邦国同志题写的园名。步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区人民捐资兴建的大型“八一”雕塑。雕塑造型简洁明快,由“八一”两字组成,高12米,宽20米,整体象座金字塔,巍峨壮观,令人肃然起敬。
 高桥烈士陵园内景
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陈毅、粟裕亲自指挥下,发起了解放上海的战役。国民党反动派负隅顽抗,把高桥作为浦东防线的核心,在高桥外围构筑了密集的碉堡群,妄图阻止我军前进的步伐。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在5月25日午夜攻克了高桥,直扼吴淞口咽喉要塞,切断了上海守敌外逃的通路,为两天后上海全市的解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高桥烈士陵园是褒扬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数万人前来瞻仰凭吊革命先烈。
高桥公园
 高桥港城公园
 高桥清溪路街景
 高桥西街卖金鱼的摊子
 高桥西街的小吃店
 高桥西街幼儿院的男幼师
 高桥镇小学
位于6号线外高桥保税区南站附近的宣传栏:解放钓鱼岛,活捉野田。
高桥地区的烟囱在冒白烟
高桥地区的“小白龙”在冒烟
高桥的“拦路树”成了路障
高桥西街的高寿桥
 外高桥保税区
1990年6月,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应运而生。它濒临长江入海口,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交会点,紧靠外高桥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封关运作面积8.9平方公里, 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经济总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现已发展成为集国际贸易、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保税区,同时还是上海市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之一、上海市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基地之一和上海市微电子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