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走眼之处

 率我真 2013-05-04

 

福州人以林则徐为荣,中国人以林则徐为荣。在缤纷的赞美之词下,林则徐的傲慢与偏见则鲜为人知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林公也不是完人,在鸦片战争中在捍卫民族利益大旗下的林则徐,组织编译了《四洲志》,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一些误解与偏见。

 

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前,林则徐在对咸丰皇帝的奏折中:报告说““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在奏折中对英军士兵的拼刺刀技术做了不恰当的结论,认为英军击刺步伐俱非所娴,殊不知,欧洲军队在单兵训练中的刺杀、拼刺等训练远远胜过了清朝八旗军队。接着,林则徐又报告说:英军的绑腿导致屈伸都不方便,如果上岸登陆,那就等于束手就禽了。因此结论是:英军的强大并非是不可制服的。

 

林则徐在战略上藐视了敌人,但在战术上却不重视敌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定海沦陷后,林则徐鼓励军民奋勇杀敌,仍然认为英国人膝盖不能弯,“一仆不能复起”,可任大家宰割。对洋人的坚船利炮,林则徐也有着奇怪的幻想:“英国要攻中国,无非乘船而来,它要是敢入内河,一则潮退水浅,船胶膨裂,再则伙食不足,三则军火不继,犹如鱼躺在干河上,白来送死”。

基于这些偏见,林则徐相当小看英军的陆战能力,他在官涌主持修建的两座炮台,也根本没有防御敌方从侧后发起地面攻击的措施。结果,战事一起,英军很快就在港口战舰和登陆部队的夹击下,陷落炮台。事后,英军一位官员还很纳闷地在一封信里告诉友人:“真奇怪,这些炮台完全没有防御地面攻击的设施,就像是欢迎我们回家的摆设”。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走眼之处 - 士居岗下 - 老福州的记忆

 

中国旧大臣在上奏军情时往往有种积习,那就是粉饰撒谎,明明是一边倒的大败,也要说成“我军伤亡颇多,然敌方死伤更众”,以骗取龙颜不怒。

很遗憾,林则徐也不能免俗。

1839年穿鼻战役后,关天培报告林则徐,中方大胜,击沉几艘英国船,并造成英军50多人死伤。然而,其实英军此役无任何人员损伤。参与此役的一个英方军官事后在书信中更刻薄地嘲笑说:“中国炮台上似乎是在放烟花”。按常理,林则徐应该调查真实战况(当然,也有可能被蒙蔽),却全盘按照军方的报告,上奏汇报大捷。

这种做法,当然大大激发了道光皇帝的战斗热情,他在接到林则徐关于九龙山炮战的报告后,就意气风发地批示:“朕不虑卿等孟浪,但戒卿等不可畏葸。”意思大约是:好好干,杀得洋毛子全滚蛋!林则徐等也很配合,不断奏报大捷,更敞开了说大话,比如“接仗六次,俱系全胜”云云,把道光皇帝的胃口吊得很高。

1839年9月,已经清楚双方军事实力,明白“扛不住”了的林则徐又上奏说:“英国商人苟知悔悟,尽许回头”。结果道光皇帝批示道:“不应如此,恐失体制”,弄得林则徐进退维谷。

实际上,中国人一贯尊崇读书人出身的文官,轻视武夫。林则徐也难出俗套。当时的广州八旗驻军在备战方面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难以抵挡坚船利炮的英国军队。一场不在一个量级上的较量仅凭爱国之心是无法取胜的。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走眼之处 - 士居岗下 - 老福州的记忆

 

在外交方面,林则徐所面临的又是一场从未接触过的外交较量,一方面清政府还秉持着天朝的思维,唯我独尊,唯我独大。一方面对西方的外交文化,炮舰政策一窍不通。

《妙香室丛话》卷11记载了林则徐在战争初期以为英军舰队的军饷是靠商船上的货物卖出后作为军饷,所以号令先停止对外的市场买卖,紧接着又严格封锁海口,防止英军得到内奸的接济,以为这样封锁后,英军会因为部队的后勤无法后继而自动退回。但是意料之外的事是林则徐所料不及的,英国军队自身的后勤补给能力极强,并且英军首领义律还能从英政府申请补给,英军并没有像林则徐所想象的那样被饿的自己卷铺盖走人。“林氏恐怖”也未吓到英国,反而激活了中国人自己的鸦片走私。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走眼之处 - 士居岗下 - 老福州的记忆

 

又有史料称,当时英国女王在战争前已经同意停止鸦片贸易,但正常商业贸易必须坚持。因此英军同意交出(不是缴出)鸦片的条件是开放贸易。但在这一事件上,又因为福建人而办砸了。  《夷氛闻记》卷2记载:“近闻人言,彼时实以茶一箱,易烟一箱。而茶为胥吏所办,中多杂以砂石。既至欧洲,又以不能售,寄回,商人耗本无算,遂致激成衅端。”当年福建茶叶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项重要商品,由于福建一批不法茶商在出口茶叶中造假和掺假参杂,导致茶叶到了欧洲被大量退货。一箱茶叶换一箱鸦片的政策就这样变成了两国间的战争导火索。当鸦片换茶叶政策失败后,鸦片换开放贸易也失败了。“当日英人挟死力以求贸易,不遂其欲不已。”英国人的开放与自由贸易在中国的广州碰壁后只好扬帆北上,找大清国皇帝去了。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走眼之处 - 士居岗下 - 老福州的记忆

 

史料评价林则徐“惟其生平,昧于世界情事,排外之念颇坚,终时遗嘱,有后人于洋务谋生活即非吾子孙之语。其志趣可见一斑。”而林家后代与洋人打交道的人层出不穷,最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的凌青,就是林则徐第三儿子林拱枢的后代。1997年收回香港的“中英联合声明”,是他代表中国政府交联合国备案的  林则徐如有在天之灵,对香港回归和有这样出色的后人必定无限欣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